□段占啟
一個整年和土地打交道的“泥腿子”,能寫一手好字,還被左鄰右舍推選為連隊管理委員會委員。4月16日,筆者慕名前去采訪。走進薛永新的家,淡淡的墨香迎面而來,墻上掛的、桌子上放的都是他的佳作,書架上則是整齊擺放的十幾本種植葡萄、養(yǎng)殖藏香豬和練習書法的書籍。
提起薛永新,左鄰右舍都會豎起大拇指,夸他是一位能吃苦、會經(jīng)營、有文化、樂于助人的全能型新職工。他是五師八十九團十四連的職工。
2003年,20多歲的薛永新與妻子從老家甘肅一起來到八十九團十四連承包土地,種植紅提葡萄。通過辛勤勞動,葡萄掛果第一年家庭純收入3萬多元。望著一家人用勤勞和汗水換來的錢,薛永新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他下定決心要把青春和熱血獻給這片熱土。
薛永新深知,光靠勤勞苦干是不夠的,還要掌握科學技術,學習科學的管理方法。他經(jīng)常到連隊圖書室,借閱有關農(nóng)業(yè)科技的書籍。團場每年組織“科技之冬”、“綠色證書”培訓班,他總是積極報名參加。
隨著經(jīng)驗的積累和思路的開闊,薛永新認識到了解市場、看準商機、把握機遇對生產(chǎn)經(jīng)營的重要性。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他看到了外面的天地,了解了更多致富信息。
今年年初,八十九團出臺優(yōu)惠政策,鼓勵職工利用庭院建大棚種植食用菊花,團工會、園藝、計生等多部門引導,成立專業(yè)種植合作社。薛永新知道,食用菊花具有營養(yǎng)價值高、產(chǎn)品供不應求等特點,便在團里率先報了名。
薛永新熱愛書法在當?shù)匾彩浅隽嗣摹7N地之余,他堅持練字。揮毫潑墨十幾年,他卻感到困惑:自己的書法水平提高得很慢。在社區(qū)舉辦的一次書法交流會上,專程從烏魯木齊趕來的書法家點醒了他:練字也要多交流,聚百家之長,有規(guī)有矩。
從那時起,薛永新就開始向書法名師學習,與書法愛好者交流,并加大了練習量?!白叱鋈?,才能找出不足,提升自己。”薛永新說,之前他只是將書法作為一種愛好,但是現(xiàn)在想想,“字友”的話說得對,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之后,只要團場舉辦比賽,薛永新就會拿出一些作品參賽。可喜的是,他的參賽作品每次都能取得名次。
“我喜歡種田,在葡萄園、菊花棚里勞動一天,休息的時候寫寫字,生活有滋有味?!?/p>
薛永新樂于助人,不管誰有困難,他都會伸出援助之手。2007年春耕時,薛永新得知連隊幾戶種植棉花的回族職工缺少資金,購買不起生產(chǎn)資料,便主動拿出1萬元錢,為其購買生產(chǎn)資料,使播種順利完成;同為甘肅老鄉(xiāng)的連隊養(yǎng)兔戶王遠想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但缺乏資金,薛永新幫助他向工會申請了4萬元無息貸款。
“我們十四連是個大連隊,連隊幾百戶人家,不管誰家辦紅白喜事,只要一個電話,幫忙的人里一準少不了薛永新。”該連退休老職工王義仁說。
薛永新說,自己趕上了好時候、好政策,他在團場廣袤的田野上盡情施展著自己的抱負和才華。因工作出色,2006年他被連隊招聘為文教,2012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挑起了加快連隊農(nóng)業(yè)科技進步的大梁,成為職工群眾致富的好幫手。今年開春連隊進行深化改革民主選舉,他又被選為連管會委員,當上了“芝麻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