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泳浩
摘要:大學生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生活的特殊群體,對他們進行的教育必須要增強他們的社會生活適應性。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個大學生都必須進行的學科教育。因此,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從課堂走向生活,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本文從自身教學經(jīng)驗出發(fā),探討一些有效的促進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從課堂走向生活的措施,以期提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走向;生活
理論上來講,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學生實際生活而進行的一項以精神文化教育為主的教學活動,它的根本目的在于為大學生現(xiàn)實生活提供思想上的輔導[1]。基于此,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從課堂走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的社會生活緊密相連,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1.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從課堂走向生活的必要性
1.1理性回歸生活實際
大學生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群體,他們面對的生活是非常復雜的,既有學校生活中學習、交往、情感方面的困惑與壓力,也有即將步入社會生活,對社會生活的恐懼與壓力,他們的思想情感體驗是非常復雜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塑造、培養(yǎng)的課程,和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也是非常緊密的。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理性回歸學生生活實際,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解決一些思想上的困惑與壓力,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1.2彌補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缺陷
很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都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重理論輕實際。很多學校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只一味的注重對學生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唯物主義世界觀等的理論知識的教育,忽視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對學生實際生活的作用不大。一些學生面對這樣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只求成績不求甚解。通過筆者自身的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都表示自己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知識考完試就還給了教師,以后生活中也基本上用不到。這樣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明顯的缺陷,學校和教師必須進行教學改革。
1.3體現(xiàn)了大學教育的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最基本的理解,就是對學生的關懷,對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性、全面性的關懷。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關懷有天生的契合,其教學中的觀念、原理體現(xiàn)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大學思想政治教師要將課堂教育走向生活,貼近和走進學生的生活實際,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學習、生活需求,在積極的師生溝通之上,加深對學生了解。進而提升教師教學的針對性和教育性,使學生自主的投入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構建積極的精神世界。同時,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從課堂走向生活,將人文關懷、學生的生活實際、教育教學三者有機融合,建立良性的生態(tài)結構,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不局限于課堂教學,將人文關懷延伸至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而輻射學生的整個生活,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生活過程中的關鍵點
2.1開展巧妙的情境設計
現(xiàn)如今,很多高校在開展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都是采用較為傳統(tǒng)的課堂說教式的講學方法,教師將思想政治的理論、體系、觀點講授給學生,不注重對學生的生活啟發(fā),學生很難從心底里認識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教學效果非常不佳。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說教,大學教師應該根據(jù)課堂教學內容,開展巧妙的情境設計,通過課堂討論、教學思辨、辯論等形式,引導大學生參與到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中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傾聽學生的思想,在師生互動中,向大學生潛移默化的灌輸一些較為實用的、具體的生活實際道德規(guī)范和主流社會價值觀,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有效互動,提升大學生的生活素養(yǎng)。
例如,在開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的教學中,引入大學生的一個生活困惑:與同學的矛盾。大學生與同學、朋友交往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矛盾,但是很多學生并不會正確的處理矛盾,要么選擇一味忍讓,要么選擇激烈爭吵,甚至一些學生還會因為小矛盾與同學打架斗毆,危害到同學的人身安全。教師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矛盾,通過與學生的交流討論,使學生明白矛盾是客觀存在的,矛盾反而會促使彼此之間加深了解。在與同學發(fā)生矛盾時,應該采取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尋求平衡人際關系建立。
2.2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大學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是指教師通過深度挖掘現(xiàn)有教材和學生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讓大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一方面大學思想政治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關注大學生的精神需求和現(xiàn)實需要,體現(xiàn)思想政治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另一方面,選取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案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選取那些既能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又能體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的案例,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融入大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大學生在感興趣的基礎上,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開展“辯證思維方式”選取一些關于順境逆境的生活案例;開展“必然和偶然的關系”教學中,選取一些實力就是機會的生活案例;開展“共性與個性的關系”教學中,選取一些人際交往的案例……通過這些生活實際案例教學,促使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從課堂走向生活。
2.3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從課堂走向生活實際,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是重要的輔助工具。學生都有自己個性的發(fā)展,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實際需求,面對眾口難調的學生群體,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輔之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很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利用網(wǎng)絡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利用生活實踐開展教學、利用高校社團開展模擬教學等,通過靈活的教學方式,將所要教授的教學內容貫徹到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大學生在真實校園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互動中接受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學的社會性。
3.結語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從課堂走向生活需要教師的不斷探索,教師將大學思想政治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機融合,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生活,進而促進大學生生活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勝偉,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從課堂走向生活的思考,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