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成,生于上世紀70年代,長于福建永定。作品刊發(fā)于美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菲律賓,以及中國大陸與臺灣、澳門等,部分詩歌譯成英語、德語。
北島
在二月寒冷的早晨
橡樹終有悲哀的尺寸
父親,在你照片前
八面風保持圓桌的平靜
我從童年的方向
看到的永遠是你的背影
沿著通向君主的道路
你放牧烏云和羊群
雄辯的風帶來洪水
胡同的邏輯深入人心
你召喚我成為兒子
我追隨你成為父親
掌中奔流的命運
帶動日月星辰運轉
在男性的孤燈下
萬物陰影成雙
時針兄弟的斗爭構成
銳角,合二為一
病雷滾進夜的醫(yī)院
砸響了你的門
黎明如丑角登場
火焰為你更換床單
鐘表停止之處
時間的飛鏢呼嘯而過
快追上那輛死亡馬車吧
一條春天竊賊的小路
查訪群山的財富
河流環(huán)繞歌的憂傷
標語隱藏在墻上
這世界并沒多少改變:
女人轉身融入夜晚
從早晨走出男人
林忠成賞讀 一向給人冷峻、硬朗印象的北島詩歌,也有柔和、溫潤的一面。也許是父親離世激活了北島塵封的血緣之愛。這種愛,誰要是想逃避,就如逃避自己的血液一般不可能?!对娊洝防镎f:“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笔銓懜笎?,像呼吸一般再正常不過?!督o父親》雖然感情色澤柔和,但是語言仍保留著深刻的“北島式DNA”,詞語呈游離狀,上下句之間基本上脫節(jié)、互相分裂與阻遏。那些差異化的詞,如“寒冷”“照片”“洪水”“日月星辰”“時針”“死亡馬車”等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其實有一條隱線在牽引著它們,這條隱線就是對亡父的眷念。眷念像一只手,牽著五彩繽紛的語言風箏,由悲哀的內心——童年的回味——慨嘆自身的命運——父親病逝前的影像——存在的哲思,構成全詩的結構主線。這首詩與別的紀念父母題材的詩不同在于,它融入了作者自己的“存在之思”。艾略特認為“詩不是放縱感情,而是逃避感情”,這話既妥也不妥,詩固然不宜決堤式、開閘式地宣泄感情,而應該克制,把強烈的情感沖動轉化為審美水平與寫作技藝。但是,也沒有必要逃避感情,《文心雕龍》說得好——“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高明的做法是如何用感情秘密滋潤語言。
北島
楊煉
于堅
楊煉
每當你覺得陌生就有雪來找你
那些誕生于一個肉體的光
把你淋濕像這房間潔白無邊的活語
在午夜你袒露如鳥
聽著雪與雪第一次屈服于瘋狂
隱入水 既然石頭喝你
隱入刻你名字的手 在雪上在沙上
六種冰冷的天空片刻透明
你把自己投出去
像一再毀滅的日子該笑就笑
雪下著 你走后也下
或許是你在用熟悉的音樂找世界
隱入每個肉體上黑暗的墓穴
脫盡羽毛 只有光
揮灑著紛飛的星群漫天如銀
終極之白
神的赤裸是唯一的
林忠成賞讀 楊煉的詩大都有保羅·德曼所認為的“修辭能夠從根本上中斷邏輯,并開辟令人目眩的反常指涉可能性”特征,這首詩也不例外。詩中的雪,已高度形而上化,不再僅僅是形而下的物理之雪。雪既是音樂,也是一束光,還是隱入黑暗的墓穴。詩人的終極追求在于徹底融。雪中,在雪中赤裸、撒野、自我毀滅,通過自我毀滅達到精神上的救贖,從而實現(xiàn)靈魂凈化。這首詩刻意中斷邏輯,斬斷語義鏈,像現(xiàn)代主義高呼的那樣“拉斷語法的脖子”,中斷之后語言迸發(fā)出炫目的光芒,這個光芒是刺眼的、雜亂的,同時也帶來了眾多“反常指涉可能性”,詩的解讀空間瞬間膨張,通往詩歌的閱讀之道變得四通八達。人人皆可以把自己的個人經驗與價值體系投射到具體的一首詩中,從中找到內心對應物,讓一首詩烙上讀音獨特的情感密碼與“私人訂制”圖像。要達到這樣的效果,詩必須“反常指涉”。這首詩,“你覺得陌生就有雪來找你”,起句就劈頭蓋臉地來了個“反常指涉”,意在提醒讀者,閱讀它你必須反常規(guī)、反語擊地來,否則無異于從豬圈里尋牛,雞窩里找鵝。
于堅
沿著沙灘漫步 更多的海在前面
有時回頭看看 腳印了無痕跡
只有大海在搬運它的洪荒
一個秘密 世上無人知道我曾目擊
林忠成賞讀 《文心雕龍》里說“情以物興,故義必明雅。物以情觀,故詞必巧麗。麗詞雅義,符采相勝,如組織之品朱紫,畫繪之著玄黃。文雖新而有質,色雖糅而有本”,于堅這首寫大海的短詩,詩眼即為“洪荒”,“洪荒”也是大海的底色,也就是《文心雕龍》里說的“質”與“本”。問題在于,這個“洪荒”就是大海的本體性,是千萬年來一直存在的。最悲愴的是,只有大海自己獨自搬運“洪荒”,脫離滾滾紅塵,遠離熙攘街巷,凸顯大海的孤獨與悲壯,顯示了它獨自抗擊荒誕存在的努力與姿勢。大海的秘密,被一個沙灘上散步的詩人洞悉,他從大海孤軍奮戰(zhàn)的行為聯(lián)想到人的命運,詩人自己的“洪荒”。于堅多次指出,詩歌守護的是我們生命里的“無”,新詩的現(xiàn)代性就是對無的重建。為一種虛無的人生作出見證。用虛無完善虛無,用無升華無,這個秘密只有詩人自己知曉,車水馬龍的大眾無法理解。詩歌的終極命運,跟眼前的大海一樣,只能是默默地搬運“洪荒”。在“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喧囂時代,只有詩人退出來,站在一旁目睹席卷一切的經濟全球化浪潮。
周倫佑
朱大可
北村
周倫佑
樹木被自己的高度折斷
飛鳥被天空拖累
鏡子坐在自己的光陰里
沉溺于深淵的快感
一個部落的手寫體
目睹落日的加冕儀式
糧食攻陷城池。羊群
在我身上集體暴動
林忠成賞讀 這首《哲學研究》本質上就是偈子,偈子式寫作須具備微言大義特點,類似于春秋筆法,如佛經中的“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己,寂滅為樂”。偈子式寫作是高難度的走鋼絲行為,語言在某個制高點危如累卵,經受高溫錘煉,危險帶來緊張劇烈的懸念,形成語言的強大張力和爆破式沖擊力?!皹淠颈蛔约旱母叨日蹟唷保@與其說是詩,不如說是禪語,對立于人生巔爭、狂縱于紙醉金迷的貪嗔癡者,起到當頭棒喝作用。它揭示了某種普遍價值認知,人生猶如烹制大龍蝦,當你大紅大紫之時,就是你大悲大懼之刻,你攀爬的高度決定了你摔下來時的粉碎度,“飛鳥被天空拖累”,它闡述了人類生存的一種悖謬,每個人都離不開為自己飛翔提供遼闊可能性的天空,但是,正是這個遼闊制造了人性的異化,扼制了人的原欲、潛意識、本體性,正像西方現(xiàn)代哲學所反思的“邏輯斯掐死了語言”一樣。偈子寫作歷來就是以詩句方式出現(xiàn),佛教經典如此,中國古典文學也如此,比如《水滸傳》寫一長老指點魯智深時說“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遷,遇江而止”。
朱大可
妹妹,歌聲里的妹妹
在語詞里棲居的妹妹
你的王朝已經降臨
像一群受驚的鴿子
你是那最后的公主
守望三座烏托邦的城市
風在空寂的街上行走
向凄惶的女人問路
酒溶入了露臺的空氣
糖在水杯里沉默
從指尖流出的眼淚
比鹽更加成濕
妹妹啊,你不要哭泣
你的眼神散出了情欲的香氣
無數(shù)哥哥在你身后
站成人民群眾
那是世界的原理
那是黑夜里最壯觀的消息
妹妹啊,你這無辜的罪人
你是九千年的精靈
鼻息吹開夢鄉(xiāng)的道路
一條狐貍碎步走來
紅色的毛皮閃閃發(fā)亮
猶如天神的衣裾
林忠成賞讀 《淮南子》認為“《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朱大可這首愛情詩中的“好色”也控制在“不淫”界域內。仿佛浪漫主義王子雪萊或拜倫,囚禁在詩歌王座內,痛苦掙扎,欲把王朝、城市交給愛人,寧愿自己身無分文被愛情流放,一種使徒式的愛灌注全詩,語式哀婉,夾雜著愛欲難以滿足的怨誹。這種愛欲難以滿足的怨誹,中固百典文學史上最突出最成功的當屬《離騷》《楚辭》,《文心雕龍》評論其“故其敘情怨,則郁伊向易感,述離居,則愴怏而難懷”。既然“你的王朝已經降臨”,作為“最后的公主”,你為何還哭泣?為何“受驚”?從“無數(shù)哥哥在你身后”開始的后半部,“妹妹”從肉體化、容器化的狀態(tài)蒸發(fā)成形而上的“妹妹”,成了吸附著神性的愛情本體主父,在機聲轟鳴的現(xiàn)代主義時期,人類的愛情早已異化,淪為資本溫床上的一張骯臟毛毯,利益交換的庸俗套路,在愛情道路上鋪滿無數(shù)“機心”和計算,感情變得非常不純粹。莊子認為“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很顯然,這首詩中的愛情是沒有機心的,嚴格意義上說,它更像是18世紀的浪漫主義詩歌,或者中世紀時期的民謠,一片純白,滿載愛情之“道”。
北村
請在我身上取走肉體
取走思想和黑暗 取走我
直到你的孩子
除了貧窮 還有富足
牽走我的馬
收起我的帳篷
還有汗水和鹽 還有血
在你肋旁 我是下滴的蜜
你是主要的 復活的
末后的和唯一的
今夜我在地上
和你在一起
林忠成賞讀 關于語言的修辭性尺度,孔子講過“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語言的修飾功能如何把握?既要避免粗野,又要杜絕虛浮。這首《和你在一起》在修辭處理上把握得恰到好處,對于讀者進入這首詩敞開了澄明之境,達到《孟子·公孫丑》里對閱讀效果的期許“誠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詞知其所窮”。過度的修辭妨礙現(xiàn)代詩傳遞,北村以不偏不倚的拿捏,表達了一種宏大的形而上之愛,這種愛放射出山巔積雪般圣潔的光芒,超越了功利主義,具有基督神話原型的圖像。不論貧窮還是富裕,黑暗還是光明,那個形而上的“我”都與你在一起,任憑你索取一切。詩里的“肋”“下滴的蜜”“肉體”等根詞暗示了與《舊約》創(chuàng)世紀的神秘幽暗關聯(lián)性。海德格爾認為:“是古希臘的一座神殿使大地成為大地”,自從諸神遠逝,世界陷入塑膠化、空心化的現(xiàn)代主義,詩歌中的神性就變成人跡罕至的空谷跫音,目之所及,耳之所聞,無不是利益爭奪與人事傾軋。超越功利的愛,更是一種天山雪蓮般的稀缺品質,可洗滌人類骯臟的靈魂。因為,當你遭遇黑暗、陷于貧窮,遇到的更多是落井下石和視如草芥,人人爭先恐后地逃開,有幾人能“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