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高才
◇瞿秋白
瞿秋白(1899-1935),江蘇常州人。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領(lǐng)導(dǎo)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中國革命文學(xué)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
瞿秋白出身書香門第,幼年不僅受到母親良好的詩教,其父也是一位頗有造詣的書畫家。瞿秋白青年喪母后,一度到黃陂姑母家生活學(xué)習了4個多月,身心飽受煎熬,也是他探求人生道路的彷徨日子……
瞿家原籍江蘇省常州市,是一個官宦世家。第二代掌門人瞿世琥,附貢生出身,歷任浙江省桐鄉(xiāng)、山陰等6縣知縣。其堂弟瞿世瑋擅長繪畫、劍術(shù)、醫(yī)道,只是無業(yè)無產(chǎn),常年寄居于叔父瞿賡甫家,生活上則由叔父與堂兄接濟。1899年1月29日,瞿世瑋的妻子金璇產(chǎn)下長子瞿秋白,舉家歡喜??墒窃邛那锇?歲時,瞿世瑋的叔父死于任上,到了民國初年瞿世琥又被罷官,家道中落。從此,瞿世瑋失去了經(jīng)濟支持和棲身之所,一家于1913年搬進祠堂的東院寄居。
瞿秋白的母親金璇出身名門,擅長詩詞,幼年瞿秋白頗受其影響。入學(xué)后,瞿秋白又分別師從清末舉人莊苕甫和從日本留學(xué)歸來的同盟會員屠元博,他不僅學(xué)習成績優(yōu)異,而且贊成革命。武昌首義成功后他興奮不已,一刀剪掉了長辮子。
瞿秋白除父母與兄弟姊妹外,還有長年癱瘓的祖母。因父親是癡迷書畫的迂腐文人,家庭負擔全由他母親一人承擔。其母希望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讓他學(xué)有所成,日后改變家庭的窘境。哪知到了1915年冬,因借債無門,瞿秋白被迫輟學(xué)。母親感到希望渺茫,遂于1916年農(nóng)歷正月初五服毒自盡。
瞿秋白悲痛不已,在母親遺體前痛哭流涕。他還寫了一首《哭母詩》寄托哀思,詩云:
親到貧時不算親,濫衫添得淚痕新。
饑寒此日無人管,落上靈前愛子身。
母親去世,使家里失去了生活支柱,身為長子的瞿秋白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擔。他的表舅母為了資助他學(xué)有所成,遂變賣家產(chǎn)湊了一筆路費,讓他于1916年冬前往武漢,投靠其在京漢鐵路局當翻譯的堂兄以及家庭殷實的姑母。
瞿秋白的堂兄瞿純白有意栽培他,認為他的國學(xué)基礎(chǔ)已經(jīng)不錯,若再學(xué)一門外語則可為就業(yè)多一種選擇。于是,瞿純白鼓勵他考進了武昌外國語??茖W(xué)校,學(xué)習英語。
由于當時的武昌外國語學(xué)校師資缺乏,學(xué)校的課程設(shè)置和教學(xué)條件很差,瞿秋白不愿在此浪費時間和學(xué)費,便斷然退學(xué)了。后來瞿秋白來到武漢市郊黃陂,在藏書頗豐的姑父周世鼎家自學(xué),同時也暫時解決了棲身之所。
周家大院是當?shù)氐暮勒妹麨椤爸芏喔L谩?,?nèi)有兩間藏書房,還有一間家塾,由其表兄、堂姐夫周君亮(此時周君亮已與瞿秋白的堂姐瞿蘭冰結(jié)為夫妻)教讀。周君亮在回憶錄中記述:
◇少年瞿秋白和父親瞿世瑋
筆者的舊家,在我原籍的縣城中,……那所住宅寬十余丈,深三十丈。分作五進,入門第一進是轎廳與客廳,第二第三兩進都是五開間前后房的住房,第四進是兩間大房,一條寬過道。第五進乃是一個大院落,或可視之為小花園。
尚未走出喪母陰影的瞿秋白,來到姑母家后,沉默寡言,常常在兩間藏書屋里,不舍晝夜地閱讀自己所愛的書籍。他最愛讀的是《老子》《莊子》《資治通鑒》和二十四史。表弟周君適與他同榻而睡,有時一覺醒來,仍然看見他在暗淡的煤油燈下苦讀。周君適曾在《瞿秋白同志在黃陂》一文中說:
瞿秋白的性格沉默寡言,生活檢樸,相貌俊秀,但不喜歡穿著修飾。他的惟一愛好是讀書……他愛讀的是四書五經(jīng)。他經(jīng)常教導(dǎo)我們勤奮讀書,不要貪玩。他指著滿架圖書說,有這樣的好條件,還不用功讀書,真是太可惜了。
◇瞿秋白獄中手書詩詞
◇瞿秋白手書八言立軸
◇瞿秋白存世書畫
在一個隆冬之夜,大雪紛飛,室內(nèi)的爐火已經(jīng)熄滅,姑母發(fā)現(xiàn)瞿秋白的臥室還亮著燈,便走近關(guān)切地勸他早些就寢。但嗜書如命的他并不聽勸,等大家睡熟后,仍悄悄地閱讀到深夜。
不日,瞿秋白與堂姐密商,特在書房的窗上掛一厚窗簾,不使燈光外泄,以免姑母發(fā)現(xiàn)他深夜讀書而擔心其身體。
瞿秋白年少時就在吟詩繪畫上表現(xiàn)出非凡的才氣、學(xué)識和能力。寄居黃陂期間,他常與表兄周君亮及文友李笠在一起,談書論道,吟詩作畫。3人中,瞿秋白擅長畫梅與山水,周君亮以畫蘭草見長,李笠則喜歡勾勒山水人物。
有一天,他們來到裴家巷,一邊品嘗黃陂風味小吃,一邊觀賞含苞待放的梅花。瞿秋白問李笠:“笠兄,梅有多種,色有不同。請問貴地的臘梅是深黃色,還是淺黃色?”
李笠答道:“敝地梅花的顏色大抵呈金黃色,我也十分喜歡‘金黃梅’,曾以小詩詠之:‘山陰道上人無數(shù),只有王猷識此君?!?/p>
瞿秋白贊曰:“好詩!老兄將梅花不尋常的高貴品格表現(xiàn)得不同凡響?!?/p>
周君亮聽后笑道:“表弟,你要是喜歡黃陂梅花,我送你幾盆梅花盆景就是!”
“表兄,我等不到梅花開放之時了,不如我們回書房畫梅止渴,如何?”
瞿秋白的建議得到響應(yīng),他們飯后即回到周家書房,李笠請瞿秋白先描一幅梅花丹青。不一會兒,瞿秋白就勾勒出一幅《梅花迎春圖》。這時,一個少年跑了進來,學(xué)著大人的口氣說道:“你們天天在一起舞文弄墨,今天是不是在搞賽詩會呀!”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瞿秋白擱下畫筆,取下金絲眼鏡,若有所思地說:“這位小兄弟說得不錯,我們仨不如結(jié)成‘三余詩社’!”周君亮與李笠異口同聲地附和道:“這個建議好!就叫‘三余詩社’!”于是,這個沒有儀式,也沒有章程的詩社應(yīng)運而生了。
有一次,瞿秋白根據(jù)自己當年從常州溯江西上武漢時所看到的波濤洶涌、煙波升騰的景象,繪成一幅《江聲云樹圖》(此畫現(xiàn)收藏于常州博物館內(nèi),并注明1916年冬作于黃陂。這也是瞿秋白僅存于世的兩幅畫作之一——作者注)。擅長山水寫意的李笠看后贊曰:整個畫面既氣勢恢宏——滾滾的江流奔騰,又形象生動——江水間有巨石當流,波濤沖激而過,浪花怒濺,煙霧繚繞!
周君亮與李笠幼承家學(xué),詩文辭賦造詣較深。瞿秋白受黃陂文化的熏陶,亦有佳句留世。一天,3人又在一起題詩作畫。李笠送給瞿秋白一幅《牧童短笛》圖,并題詩:“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宾那锇讋t回贈李笠一首詩,其中兩句云:“由來做客渾如夢,身在西陵憶歸家?!敝芫琳驹诖扒埃灿|景生情地賦詩相和,有兩句這樣寫道:“書窗開處看湖水,雨后城墻似遠山?!苯酉聛?,李笠又送給二位詩友一首回文詩。詩云:
紗窗透冷夜沉沉,細雨侵花野院深。
鴉噪暮庭黃葉落,沙平度雁一天陰。
原本這些墨寶一直由李笠及其后裔李冰冰保存,可惜后來在戰(zhàn)火中灰飛煙滅了。
瞿秋白棲居黃陂期間,表兄弟為舒解他心中的痛苦,常伴游當?shù)氐拿麆俟袍E。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在周君亮、周君適的陪同下,瞿秋白穿街過巷來到了灄水河畔。他們乘船過河,直抵魯臺山下,而后拾級登臨魯臺山。這里既是紀念先賢的名勝之地,也是西周時期的墓葬地。舉目四望,四周雜草叢生,墳冢累累,一片寂涼。
看著魯臺山一片片數(shù)不出、辨不清的荒墳亂冢,瞿秋白不禁觸景生情。他的腳步不由變得沉重起來,神情蕭索地又想起了早逝的慈母。繼而停下腳步,傷感地對表兄弟訴說母親的悲苦。說罷,傷慟不已,止不住地落淚。
待瞿秋白的情緒緩解后,他們一邊吟誦著《春日偶成》,一邊尋訪為紀念著名理學(xué)家程頤、程顥而建的雙鳳亭。雙鳳亭分上下3層,六角攢頂,為木石結(jié)構(gòu),亭高10米。亭上層為楠木和梓木構(gòu)架,下層由12根石柱組成,亭中有石碑一座,碑座四周有人物和鳥的浮雕圖案,生動逼真。
瞿秋白認真地觀摩著,但見亭中有四面勒碑的碑亭一座,碑上均有陰刻碑文,記載著“二程”的有關(guān)事跡和此亭的緣起、修建經(jīng)過及有關(guān)軼事。他仔細地品閱了四通碑文,同時對碑文中的書法連聲稱贊。他自幼喜愛“顏體”,也常常臨摹知名書法家莊蘊寬的魏碑以及北魏“龍門二十品”,以致他后來的書法一直保留著魏意風格。
1917年元宵節(jié)之夜,周家兄弟邀瞿秋白前去賞燈,他卻提議到遠離鬧市的“鐵鎖龍?zhí)丁辟p月。
鐵鎖龍?zhí)妒桥f時黃陂的人文八景之一。據(jù)民間傳說,大禹治水時,把一條龍鎖在了潭里,潭中鐵柱拴一鐵鏈,下垂潭底,因此被稱為鐵鎖龍?zhí)丁V芗倚值軉査吨墟i著龍嗎?他微笑著說,對這種傳說,何必認真。隨即把《史記》中孔子見老子后,對門人說的一段話念給大家聽:“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敝芫猎诨貞涗浿校灿浭隽水敃r的情景:
瞿秋白是時尚不到20歲,聰明沉靜,為先父母所寵愛。我們兩人都好讀書,都學(xué)詩詞,興趣相投,感情很好。薛家湖與鐵鎖龍?zhí)抖际俏覀兘?jīng)常釣游的地方。
◇雙鳳亭
他來到我家第二年元夜,我與他踏著月色,穿過萬戶紅燈的小街小巷。我鄉(xiāng)習俗,當舊歷新年,每家門前必掛油燈一盞,從除夕到元夜,夜夜不斷。特別在元宵那一宵,月色與萬戶紅燈掩映,情致特美。當時我有《深浣溪沙》一首,內(nèi)有“萬燈紅擁一輪清”之句,即寫此景。
走到鐵鎖龍?zhí)叮谔杜源笫厦?。瞿秋白善吹簫,以所攜玉品簫吹之,聲音鳴咽宛轉(zhuǎn),不可卒聽。那里月色甚明朗,照在潭水上反映回來。潭上三面都有高墻,水面反映月色映在墻上,漣漪晃動,別有風趣。鐵鎖龍?zhí)恫话蠼?,是夜更無人到,在潭邊低聲細語,都有很清晰的回聲。瞿秋白的簫聲從墻上撞回來,疊為雙聲,更是憂怨。瞿秋白吹簫完畢以后,我便與他在潭旁大石上口占聯(lián)句,成《減字木蘭花·鐵鎖龍?zhí)丁芬皇?。詩云:“一泓潭水,鐵鎖老龍潛不起。莫漫哀吟,聽我悲簫宛轉(zhuǎn)聲。華年坐送,如電如云還如夢。珍重心期,休待秋霜入鬢時?!?/p>
瞿秋白是一位性情中人,他曾在《餓鄉(xiāng)紀程》一書中深情地回憶了在黃陂的歲月。他寫道:
母親去世,一家星散,我只身由吳而鄂,由鄂而燕。黃陂鐵鎖龍?zhí)兜那宀┰拢苍刮业突亓魬?,心靈上漸漸得到了一個安頓的境界……
黃陂木蘭山是紀念巾幗英雄木蘭將軍的名山,也是佛教與道教合一的名剎。瞿秋白在游覽木蘭山七宮八觀三十六殿后,既點贊杜牧的《題木蘭廟》,又對佛教與道教和諧相處于一山感慨萬千。受此啟示,他開始對佛學(xué)津津樂道。
居留黃陂期間,瞿秋白不僅通讀了《成唯識論》《大智度論》兩部佛經(jīng),而且在此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對佛學(xué)作了進一步探究,試圖用它來詮釋人生問題。他曾說:“老莊是哲學(xué),佛經(jīng)里也有哲學(xué),應(yīng)該研究。知識不妨廣泛,真理是探索出來的?!焙髞?,他在《餓鄉(xiāng)紀程》中寫道:
◇瞿秋白就義前留影
到黃陂幸會表兄周君亮,政治問題也漸漸由他而入我們談資。然而他一方面引起我舊時研究佛學(xué)的興趣,又把那社會問題的政治解決那一點萌芽折了。
1917年暮春時節(jié),身心得到調(diào)整的瞿秋白決計離開黃陂,謀求新的出路。適逢堂兄瞿純白奉調(diào)北京政府外交部,于是兩人便順京漢鐵路北上京城。在北京,瞿秋白在俄文專修館學(xué)習,除了學(xué)俄語、英語、法語,還研究文學(xué)、哲學(xué)、佛學(xué)。有時他還去北京大學(xué)旁聽陳獨秀、胡適的講課,探索出路,尋找人生問題的答案。
作為革命家與文學(xué)家,瞿秋白所作的《餓鄉(xiāng)紀程》《赤都心史》《多余的話》3篇散文,都記錄了他的心路歷程。他筆下的詩詞也常抒心志,氣象萬千。如《江南第一燕》寫道:
萬郊怒綠斗寒潮,檢點新泥筑舊巢。
我是江南第一燕,為銜春色上云梢。
1935年,瞿秋白身陷囹圄,自感時日不多,心潮起伏。他寫下絕筆詞《卜算子·詠梅》:
寂寞此人間,且喜身無主。眼底云煙過盡時,正我逍遙處?;渲簹?,一任風和雨。信是明年春再來,應(yīng)有香如故。
這首詞,是瞿秋白在人生最后階段所流露的深沉、低回的生命悲情,它留給人們以無窮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