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俊平
為加快推進農(nóng)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種糧職工持續(xù)增收, 24團于2016年引進了春小麥新品種新春37號,2017年種植5500畝,平均單產(chǎn)485.6公斤,較全團小麥平均單產(chǎn)增加11.6公斤,最高條田單產(chǎn)達到735.8公斤,創(chuàng)歷史新高,全團600公斤以上小麥面積902畝,新春37號占到68.9%。現(xiàn)將我團春小麥新品種新春37號加壓滴灌高產(chǎn)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新春37號品種特性
新春37號品種為中早熟品種, 生育期108天左右。株高104~106cm,幼苗直立,葉色深綠,分蘗力中等,稈硬,抗倒伏,成熟時黃色。穗紡錘形,長芒;護穎白色,無茸毛,橢圓形,肩方;穗長9.8cm左右,穗粒數(shù)33~37粒。籽粒白色,卵圓形,飽滿,腹溝深度中等,千粒重46g左右,容重790~810g/L。耐水肥,抗條銹病,高抗白粉病,黑胚率低。
2 優(yōu)質高產(chǎn)栽培技術
2.1 播前準備
2.1.1 土地選擇:不適宜沙性強、瘠薄、有鹽堿斑的土壤種植。
2.1.2 播前整地:秋季灌足水后適墑深耕30cm,基施尿素20~25公斤/畝,三料8~10公斤/畝,硫酸鉀10公斤/畝。平整后基本達到待播狀態(tài),來年開春根據(jù)地表化凍情況及時進行處理,使土地達到“松、平、齊、碎、墑、凈”和“邊成線、角成方”標準。
2.1.3 種子處理。2‰磷酸二氫鉀+2‰小麥有機絡合微肥+2‰矮壯素+2‰禾騰種衣劑+水20公斤均勻拌種。
2.2 播種
2.2.1 播期:當表土化凍5cm時,頂凌播種,一般2月下旬開始,3月上旬結束。
2.2.2 播種量:一般畝播量在22~25kg。畝帶種肥磷酸二銨4~6公斤,三料10~13公斤,肥、種分箱。鹽堿過大、播期偏晚,每畝播種量應加大2~3kg。
2.2.3 播種質量:播行端直,播量準確,下籽均勻,不重不漏,深淺一致,復土良好,播種深度3~4cm。播行寬窄均勻、接幅準確、播種機后帶覆土環(huán),鎮(zhèn)壓器,以達到復土嚴密,無浮籽,鎮(zhèn)壓踏實,上松下實的播種質量要求。起落線整齊,播種到頭到邊,全田無天窗斷條現(xiàn)象,實現(xiàn)一播全苗。播種結束三天內(nèi)完成補種工作。
2.2.4 株行距配制:采用24行條播機15cm等行距播種方式,播幅3.6M。一臺播種機帶6根滴灌帶,滴灌帶行距60cm。(為了防止春季大風將滴灌帶吹起,也可滴頭水前再鋪設滴灌帶)。
2.3 田間管理
2.3.1 化除:四月中旬畝用二甲四氯水劑350g葉面噴霧,對漏噴的地塊進行補除,在小麥抽穗后收獲前拔除田間大草。
2.3.2 化控:第一次化控結合化除進行,畝用矮壯素150~200g粉劑葉面噴霧,為防止倒伏,間隔7~10天根據(jù)田間長勢畝用矮壯素150~200g粉劑進行二次化控。
2.3.3 葉面施肥:結合化除、化控、化防葉面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溶液、農(nóng)博葉綠康等,促進葉部養(yǎng)分的吸收,提高籽粒品質。
2.3.4 科學水肥:一葉一心滴頭水,畝滴水量60方左右,畝滴施尿素10~12公斤。
緊跟二水:促進分蘗早生快發(fā),畝滴水量40方左右,畝滴施尿素15公斤。
緩滴三水:降低小麥基部節(jié)間長度,抗倒伏,畝滴水量30方左右,畝滴施尿素5公斤。
滴好四水、五水、六水:5月上中旬,在小麥拔節(jié)期,四水畝滴水量50方左右,畝施尿素4公斤,磷酸二氫鉀3公斤。五月下旬,在小麥抽穗前,為形成大穗,畝滴水量50方左右,畝施尿素5公斤,磷酸二氫鉀3公斤。6月上旬,在小麥灌漿前期,為了增加粒重,畝滴水量40方左右,畝施尿素2公斤,磷酸二氫鉀3公斤。
看天、看地滴好七、八水:在小麥灌漿中后期,保持田間濕潤,能延長葉片期,增加粒重,但此期小麥“頭重腳輕”且天氣變化較大,要根據(jù)氣候和田間濕度滴好七、八水,畝灌水量20方左右。
2.4 加強病蟲害防治
2.4.1 銹?。涸谛←湴喂?jié)至孕穗期病葉普遍率2%~4%時開始噴施20%三唑酮乳油或12.5%的烯唑醇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噴灑。
2.4.2 蚜蟲:當孕穗期有蚜株率達30%,或灌漿初期有蚜株率達40%時即應進行化學防治。田間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或5%啶蟲脒可濕性粉劑150ml/畝。也可隨水滴灌康福多100~120克/畝。
2.5 防御干熱風
根據(jù)天氣預報滴好麥黃水,使麥田濕潤,降低溫度,同時噴施磷酸二氫鉀增加小麥含磷量,促進籽粒灌漿減輕干熱風的危害。
2.6 適時收獲
臘熟始期至黃熟期,籽粒變硬時收獲。一般7月15日開始收獲,7月25日結束。收獲質量:脫凈率>99%,糠含率<0.3%,破碎率<3%,割茬在15~20cm。
3 建議與思考
3.1 因新春37號較新春6號生育期晚3~5天,要適期早播,促苗早發(fā)。在生長中后期要做好干熱風的預防。
3.2 因該品種株高達到106cm左右,倒伏風險很大。在化控時要注意矮壯素的用量,滴肥時防止氮肥用量過大使莖桿過于柔軟,灌漿中后期一定要看天、看地滴水,防止倒伏。
3.3 滴灌小麥因滴水次數(shù)多,田間濕度較大,小麥銹病發(fā)生量重于畦灌小麥,因此應注意加強銹病防治工作。
3.4 追肥時,要少量多次,防止前期養(yǎng)分過多,后期脫肥。
(作者單位:841204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二師二十四團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