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瑛
2015年,浙江省出臺的文件《浙江省教育廳關于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學校應基于學生發(fā)展,根據辦學目標和特色,合理規(guī)劃與設計課程整合方案,開齊開好基礎性課程和拓展性課程。依據國家課程標準與學生核心素養(yǎng)要求,全面梳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中重復交叉的內容,提煉課程整合主題,整合相關課程內容,增強課程實施的綜合性。
近幾年,我校著力建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根據《浙江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置》,除了拓展性課程的實踐活動外,增訂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新編的《新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教材內容,學校專門為三到六年級學生開設1節(jié)綜合實踐活動課。
一、整合德育活動
德育活動是孩子們良好習慣和美好品德形成的重要載體,每一次德育活動應該成為孩子們一次豐盛的精神和文化盛宴。如何讓這些傳統(tǒng)的德育活動煥發(fā)其生命力,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既得到品德的修煉,又得到能力的提升。學校將學校德育活動統(tǒng)整為四大塊內容為美智德育課程,并用綜合實踐活動獨特的方式引領孩子們參與。
1.校園之節(jié):每年的校藝術節(jié)(元旦匯演)、科技節(jié)、讀書節(jié)、體育節(jié)、數學節(jié)、美食節(jié)等活動深深地吸引著全校師生。將根據活動活動為隊員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充分展現和挖掘了隊員們的才能。
2.成長花季:在學生特殊的幾個年齡段,為他們舉行隆重的儀式,會給他們的生命增添厚重感。新生入學課程、入隊儀式、十歲成長禮、畢業(yè)課程,通過目標的設定,實施和評價,讓家長一起參與,在給他們的重要時段帶來一份溫暖的同時,更是習慣的奠基和情感的熏陶。
3.競演秀場:每學期一次的大隊干部競選、播音員競選、升旗手競選,為有特長和興趣的學生提供更廣的舞臺和機會。
4.生命教育:將平時的學校安全常識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整合課程,在每個星期的班隊課中落實,一周一主題,既有主題性,又有教育性。
以上課程除了保留傳統(tǒng)的活動內容外,融入了綜合實踐活動的方式開設,課程需要班主任和綜合實踐活動合作完成。指導師根據活動需要分好小組,做好活動前準備,并做好活動后的評價。此時的德育活動并不會成為說教活動,而是成為孩子們發(fā)自內心的感悟和積淀。通過體驗,讓德育課程真正成為孩子們一段美好的記憶,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經歷。
二、整合班務管理
要想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深入入心,普及全校,單靠幾個骨干教師是遠遠不行的,只有全校所有的老師都有這種課程意識和理念,這門課程才會在校園里蓬勃發(fā)展。在一學期一次的校綜合實踐活動教研會議上,骨干教師會詳細介紹課程,讓老師們明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的課程。
下面是一個班主任老師的整合班級大掃除案例。
(一)活動背景
新學期開始了,面對著雜亂的教室,又該做“大掃除”了。前幾個學期,我們的大掃除不是幾個熱心的家長來幫忙打掃,就是班級里那幾個能干的孩子在做。這次開學初,學校大隊部提出了要求,讓學生思考:“如何才能把教室和公共場地打掃干凈?”出乎意料地是這本是一個班主任日常要思考的一個問題,但是學生卻說:“應該利用綜合實踐活動的知識,分組打掃,這樣就能人人勞動,才能齊心協(xié)力把這次大掃除做好!”于是,一次綜合實踐活動就產生了。
(二)活動目標
1.能夠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討論、分組,并找到自己適合的小組。
2.通過討論、合作明確本小組需要帶的工具和具體任務。
3.通過大掃除活動,增強環(huán)保意識,更加自覺地保護和維持教室的衛(wèi)生。
4.培養(yǎng)協(xié)作精神,增強團隊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
(三)活動安排
1.活動對象:三(1)班同學。
2.活動時間:2014年3月6日。
3.活動安排:
第一階段:活動準備階段(3月6日上午)
第二階段:活動實施階段(3月6日下午)
第三階段:活動總結與交流階段(3月6日下午)
(四)活動過程
按照活動安排的三個步驟進行。
三、整合在地資源
社會皆課程,生活即教材?!盎畹摹闭n程不應拘囿于教材,也不拘泥于單個教師的教學經驗,實現由“課本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向“生活實踐、世界萬物均可成為課程資源”的根本轉變,努力開發(fā)并積極利用好各種自然資源、社區(qū)資源、學校資源、家庭資源及社會環(huán)境資源,使之成為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一)充分利用家鄉(xiāng)資源,走進蒲岐古城
蒲岐有豐富的在地文化教育資源,這些零散分布在學生周遭的資源,與學生的生活、生命息息相關。學校需要進行有效統(tǒng)整,需要以課程啟迪的方式引起學生對在地文化資源的關注,進而學會思考生活、思考人生。每個學年,學校根據課程安排,讓學生走進古鎮(zhèn)蒲岐,既參觀家鄉(xiāng)的景色,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同時,每個學年,根據蒲岐民俗和各種傳統(tǒng)節(jié)日、蒲岐九月鬧市,老師們帶領學生開展蒲岐抬閣的調查和一些社區(qū)服務和活動,如:尋訪蒲岐古城課程。
(二)充分利用學校資源,開展勞動教育
學校有一個勞動基地,學生們稱為開心農場。平時實行班級包干制度,將這些園地分配到各個年級、班級。每個班制定勞動基地的計劃、學期計劃,并制作記錄本。勞動技術指導師根據季節(jié)帶領學生養(yǎng)殖有關小動物,種植相關植物、拔草、澆水等勞動。學生能及時記錄動植物生活、生長情況,為研究性學習和寫作提供了好素材。
四、整合學科聯(lián)系
我們在嘗試著探索學科的關聯(lián)與整合,項目化整合、主題式整合、目標化整合、全學科課程整合……我們對整合資源進行一定的篩選與取舍,借鑒學科教學的思路與方法。俗話說得好,兩個人交換一種思想就讓兩個人都有了兩種思想,在這群可愛的老師們思想的碰撞中就有了——“珍愛生命課程”,多維度,多領域的課程統(tǒng)整讓孩子們全景式地領略“生命之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