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飛
一、品種選擇
選用品種優(yōu)良分枝多,抗逆性強,抗病能力強、品質(zhì)好的品種,如甜菇娘、大黃菇娘、鐵把青、落地黃等。種子質(zhì)量要求純度≥95%、凈度≥98%、發(fā)芽率≥90%,含水量≤12%。
二、培育壯苗
1、育苗方式
可選用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等育苗設(shè)施,智能控光、控溫、控濕。每公頃菇娘需大棚育苗面積450m2。
2、種子處理
2.1浸種
用50℃左右的溫水浸種,水量約為種子的4倍~5倍,邊倒水邊攪拌,水溫降到30℃左右室溫放置浸種,期間每隔8h~10h換一次30℃左右的溫水,浸種時間一般為24h左右。
2.2 催芽
采用細沙拌種法催芽,細沙用量約為種子量8倍~10倍(細沙需用沸水消毒),用濕布將種子包好,在20℃~25℃條件下催芽。每天翻動兩次并用溫清水淘洗。3d~4d即可出芽。
3、床土配制與消毒
3.1 床土配置
園田土60%、無害化充分腐熟農(nóng)家肥40%,混勻過篩堆積備用。播種床的床土一般厚6cm~10cm,每平方米苗床需用營養(yǎng)土100kg~125kg。移植床的床土一般厚為12cm~17cm,每平方米苗床需用營養(yǎng)土150kg~200kg。
3.2 營養(yǎng)土消毒
可采用微波輻射照射土壤進行消毒。
4、播種
4月上旬播種,每667m2需播種40g~50g。采用8cm×8cm營養(yǎng)缽育苗,將營養(yǎng)缽裝入80%營養(yǎng)土澆透水后,每個缽內(nèi)播5粒~6粒種子,覆細干土0.5cm~1cm,覆土后加蓋一層清潔的地膜,再扣小棚,三膜覆蓋。
5、苗期管理
5.1 溫度管理
出苗前應(yīng)密封保溫。幼苗出土后,白天20℃~28℃、夜間14℃~17℃。
5.2 水分管理
播后苗前一般不澆水,苗床土過干及時補水,次日覆細干土。苗后水分管理保持床土干濕交替。
5.3 間苗
第一次間苗在子葉展開真葉露心時進行,留2株~3株壯苗;第二次間苗在2片~3片真葉時進行,留1株壯苗。
5.4 煉苗
煉苗前苗床澆透水,煉苗期間控制水分。逐漸防風,使幼苗逐漸適應(yīng)外界氣候條件,定植前3d~5d,如果沒有霜凍晝夜通風。
5.5 壯苗標準
日歷苗齡45d,株高20cm~25cm、莖粗0.4cm、根長7cm,側(cè)根3條以上、真葉數(shù)6片~8片、30%現(xiàn)蕾,葉色較深,有光澤,保護組織形成好,無病蟲危害。
6、移栽
6.1選茬整地起壟
3年~4年內(nèi)未施用過高毒、高殘留農(nóng)藥的地塊。前茬以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為好,或者選用大豆茬。實行4年~5年的輪作。忌與茄科作物重迎茬。
6.2 整地
秋季整地耕翻深度20cm~25cm。春整地早春化凍13cm~17cm深時耕翻,細耙耢平鎮(zhèn)壓。
6.3 起壟
大壟栽培,定植前一個月施基肥起大壟,壟距110cm,壟高18cm~20cm。
6.4 施肥
每畝施用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3t~5t做底肥。
6.5 移栽時期
終霜期過后,10cm耕層土溫穩(wěn)定通過8℃開始定植。
6.6 移栽方法
先覆膜,覆膜后刨坑、施肥、坐水、移栽。刨坑深度10cm~12cm,移栽后將膜孔封嚴。
6.7 移栽密植
110cm大壟雙行栽培,小行距45cm,株距33cm,公頃保苗5.5萬株左右。
七、田間管理
1 、查田補苗
移栽后2d~3d查田,未成活苗及時補苗。
2、除草
人工除草。
3、水分管理
緩苗后澆一次水然后蹲苗。蹲苗結(jié)束適當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4、葉面追肥
開花座果后每10d噴施一次腐殖酸、氨基酸類葉面肥,噴施2次~3次。
八、病蟲害的防治
1、農(nóng)業(yè)防治
選用抗病的品種,實行與非茄科作物3年以上輪作。
2、物理防治
采用長54cm、寬34cm黃色紙板涂上機油,掛在田間(或懸掛黏蟲膠紙)高出植物頂部,每667m2放30塊~40塊,兼防白粉虱、潛葉蠅等害蟲的成蟲,紙板上粘滿害蟲時,再涂上一層機油,一般7d~10d涂1次。
九、適時收獲
當果實外皮變黃即可人工采收。一般每隔一日收一次,收獲時挑出裂果、病果,臨時儲藏,采用透氣性好的包裝袋裝好后,存放于3℃~6℃、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下保管。
(作者單位:151700明水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