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琵琶行》膾炙人口。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白居易還曾寫過《五弦彈》:“五弦彈,五弦彈,聽者傾耳心寥寥。趙璧知君入骨愛,五弦一一為君調(diào)……”描繪了“五弦琵琶”在盛唐時期的流行。元稹也曾寫過《五弦彈》,他把五弦喻為“五賢”。五弦琵琶自西域傳入,流行于中原大地,并東傳日本。北魏、西魏、北周、十六國至隋、唐各個時期的敦惶壁畫中都有畫有五弦琵琶的洞窟。然而,到了宋代,五弦琵琶失傳于坊間,被四弦琵琶所取代。
在日本奈良東大寺的正倉院中,珍藏著一把極為珍貴的五弦琵琶,它是我國唐朝宮廷送給日本的禮物,也是世界上僅存的五弦琵琶傳世杰作。這稀世之珍,珍藏于博物館中,人們已有千年沒有聽到它的聲音了。如今,五弦琵琶再次登上舞臺,在《歡樂中國人》節(jié)目上,一個55歲的中年男人,找回了失傳千年的聲音,讓千萬人共同感受了它的美妙,他就是方錦龍。
琵琶的身世之謎
出生于文藝世家的方錦龍經(jīng)常被人笑稱為仿佛是生在古時之人。1歲時,他便端坐椅上儼然暢拉京胡。當(dāng)1985年,22歲的方錦龍赴日本參加絲綢之路音樂會時,第一次見到了正倉院那把傳說中的五弦琵琶,仿佛被擊中了心中的那根弦,他開玩笑說:“古人就是比我們厲害,古人多根弦,我們少根弦。”方錦龍下定決心,要把遺失了千年的五弦琵琶給找回來。方錦龍喜歡挑戰(zhàn),別人沒干過的他想干,為什么古人有五弦琵琶現(xiàn)在沒有呢?他一定要破這個謎。
他研究后發(fā)現(xiàn),琵琶從西域傳入中國的時候就是五弦,從東晉到大唐都與四弦琵琶齊頭并進、盛極一時,到了北宋時期,基本被四弦琵琶所代替,至今已失傳一千多年。五弦琵琶在中國古代只在宮廷中演奏:“九五之尊,宮廷里才能彈五弦,普通老百姓是不能彈的,只能彈四弦。所以白居易《琵琶行》寫道:‘曲終收撥當(dāng)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四弦是民間的琵琶。五弦琵琶代表了中國人的富和貴。我們現(xiàn)在光有富沒有貴。”
參照日本正倉院和敦煌壁畫等資料,他重新恢復(fù)了五弦琵琶,“多了一個四度,像多了一個低音喇叭,立體了,更豐富了,原來感覺輕飄啊。像傳統(tǒng)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中列營一段,用五弦琵琶加上低音后,場面更壯觀了,擂鼓和號角也更有聲勢了?!币磺妒媛穹?,仿佛有千軍萬馬,有了五弦之后,方錦龍的演繹如虎添翼,這首古曲也成了為他贏得廣泛聲譽的代表作。
將四弦改為五弦,看上去只是加了一根弦,實際操作起來卻非常復(fù)雜。方錦龍找到樂器廠,與樂器制作的名師們推敲了五六年,反復(fù)試制、科學(xué)測試,方錦龍復(fù)原了心中的那把五弦琵琶,雖然只比普通的琵琶多了一根弦,但五弦琵琶在方錦龍的手中,卻演奏出奇妙而驚人的旋律,令現(xiàn)場所有人驚嘆不已。在《歡樂中國人》的節(jié)目現(xiàn)場只憑一把五弦琵琶,方錦龍就模仿了三弦、阮咸、古琴、月琴、揚琴、古典吉他、冬不拉甚至電吉他等不同樂器的音效,彈奏出從中國到印度、阿拉伯、日本、西班牙等國,不同風(fēng)格的代表性音樂,帶著觀眾們享受了一段一琴一世界的神奇音樂之旅。
一曲終了,病去人安
方錦龍對于音樂本身的熱愛已經(jīng)達到了“癡狂”的程度,可以說已經(jīng)融入他的生命當(dāng)中?!鞍俨∩跉庵褂谝?。人們說我鶴發(fā)童顏,只因音樂這味藥”他說一年要辦近百場音樂會,基本算下來近三天一場,自己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靠的是音樂滋養(yǎng)五臟,“一曲終了,病去人安”。
“為什么有的人聽我的音樂會掉淚,我說你這是排毒,這可以把你心里積壓的東西釋放出來,這不是傷心的淚水,是感動。有時候彈琴我自己都會感動。”方錦龍認為,在中國傳統(tǒng)的觀念中,音樂就是一味最好的藥,藥未出現(xiàn)之前,樂就是大醫(yī)。五音不僅對應(yīng)金木水火土,也對應(yīng)著人體的五臟,五音可以給五臟按摩。而他也自稱“琴授”,最擅“調(diào)琴”。方錦龍談到有一次在外地看到少數(shù)民族孩子演唱的無伴奏合唱,當(dāng)時他的眼淚就下來了:“就是沒有辦法,莫名的感動,久違了那種沒有雜質(zhì)的、像天籟股的童真聲音,好像一下子撥動了我的心弦?!?/p>
音樂玩家樂器藏家
節(jié)目現(xiàn)場,海清、撒貝寧、中國故事講述人霍尊都折服于這段神奇的演奏中。嘉賓李晨更坦言,他早就是方錦龍老師的粉絲。方錦龍出生于安徽安慶一個彈撥樂世家.父親是黃梅戲樂師,他從小就因耳濡目染而喜歡上了民樂。
6歲那年,做戲劇樂師的父親交給了方錦龍一把琵琶,告訴他:“學(xué)得好樂器就能走地球,學(xué)不好就只能修地球?!北M管當(dāng)初并不明白話中深意,但他確確實實不負絲竹之音。在所有的民族樂器中,琵琶素有樂器之王的美譽,“它是最難的,也是最豐富的。西方樂器之王是鋼琴,中國樂器之王則是琵琶,琵琶的指法道盡了所有彈拔樂的妙處。”方錦龍說。
1977年,15歲的方錦龍已經(jīng)掌握了十幾種樂器的演奏,1980年.第一次出國表演的方錦龍就以一酋《春江花月夜》傾倒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觀眾,讓他在琵琶界聲名鵲起?,F(xiàn)在,他被譽為“國樂四大天王”之一,他的演奏激情與韻味并重,擅長體現(xiàn)不同的特點和風(fēng)格,被同行譽為“以無法為有法,唯獨秀于諸家”的優(yōu)秀藝術(shù)家。
他很早就開始民族樂器的收藏,早在上世紀70年代,方錦龍就迷上了樂器收藏,他平生第一件藏品是一把明末清初的名貴琵琶。當(dāng)時他16歲。有一次,在去干佛山的路上,他被路人背著的一把舊琵琶吸引了,琵琶上有完好的紋路和金箔字樣“春夜游”,可一問價,他卻傻了眼:“當(dāng)時我一個月工資才7元,但對方開價50元,我猶豫了很久,最后決定不吃不喝也要把琴買回來,于是問同行的隊友每人借幾塊錢,才把琴買了回來。后來我才知道,這是十分珍貴的明末清初南音琵琶。從那以后就一發(fā)不可收了。”
不僅愛收藏,方錦龍還愛把玩不同的樂器,除了精于五弦琵琶,他還會演奏上二百種樂器。幾十年間,他走訪了42個國家,收藏了兩三千件古樂器,這數(shù)千件樂器,在他的演奏下,都向世人發(fā)出了穿越千年的旋律。聲音如泣如訴的鋸琴;用仙鶴翅骨制,距今已有七、八千年歷史的骨笛;曾經(jīng)流傳至日本,至今已在中國失傳的尺八;有著八九千年歷史的龠[yuè];能奏出“電音”質(zhì)感的口弦;方錦龍說,希望他能夠向所有人展示屬于中華民族的國樂魅力,訴說悠遠而燦爛的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