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炳寬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對文字、聲音、動畫等進行信息處理,進行視、聽、觸、想等多種方式的形象化教學,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學生對文本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tài)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難懂的內容易懂好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語文教學 信息技術 運用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信息技術日益普及,不斷地為教育提供更多、更新的技術支持,尤其是對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極大方便,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語文教學中,可以再現人物形象、外化心理活動。信息技術具有文本功能,能落實語文訓練,幫助學生體味人物內心世界,有更好地理解全文內容。它還具衍變功能,可以把遠的拉近,把虛的變實,把難的變易,可以有效的突出教的重點,突破難點。信息技術的應用,讓教師能更好地展開教學,也能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
一、信息技術的運用,大大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
1.運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語文課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呈現出情景交融、生動活潑的畫面,在色彩、動畫及表現手段上比其他教學手段更加形象、生動,這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有了信息技術的輔助,課堂上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恐龍》一課,如果在導入課文時,播放一段恐龍的動畫視頻,視頻中向我們展現了恐龍家族的生活情景,學生看得津津有味,這段視頻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對課文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語文課
書中有許多寫景的文章,如《廬山的云霧》、《拉薩的天空》、《西湖》等展現自然的美文。文中多處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美麗的自然風光。此時,如果單憑講讀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無法領會到“美”之所在。因此,我們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把優(yōu)美的大自然景觀展現在學生們面前,使他們深刻地體會到廬山千變萬化的云霧;拉薩湛藍、透亮的天空;美麗的西湖,再加上優(yōu)美的樂曲,聲情并茂的講解,將觀察、閱讀、思維、審美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激發(fā)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還受到了美的熏陶。
3.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語文教材中涉及內容比較多,知識也比較廣泛,可以說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課文中的許多人物故事、科學知識、自然現象對小學生來說,都是比較陌生的,這就要求我們老師運用信息技術來展開教學。信息技術能為閱讀教學提供詳實的背景資料,將某一閱讀對象還原到當時具體的自然社會情景中,幫助學生較為深入而準確地理解閱讀對象。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的文、圖、聲并茂的特點,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fā),精心設計課件,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們在教學《問銀河》一課時,課文中出現的“伸著大鼻子的貨輪”、“斜拉橋”、“葛洲壩水力發(fā)電站”、“攔河大壩”這些事物都是學生從沒見過的,嚴重阻礙了學生的閱讀。為了使學生清楚地了解這些事物的特點、作用,我就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在課堂上,給他們呈現出一幅幅圖片以及它們的特點、用途,這樣學生先前遇到的困難就能迎刃而解了,閱讀起來也比較順利,而且在閱讀的同時,知識面也得到了拓展。
二、信息技術的運用,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1.為學生自主預習課文提供幫助
語文涉及方方面面,通向豐富多彩的社會、自然、生活和文化。因此,要想更好地學好語文,必須做好預習作業(yè)。例如,在學《“東方之珠”》一課時,我們可以先讓學生查閱相關“東方之珠”的資料,有個客觀的印象,為深刻理解課文作鋪墊。經過學生的查閱資料,學生會了解到“東方之珠”就是香港,然后從網絡上可以瀏覽香港的各種資料。這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學習人物故事,歷史故事時,經常鼓勵學生上網查找資料,這會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對突破重難點起到關鍵作用
重難點是一節(jié)課的主體部分,抓住教材重難點是課堂教學的最基本要求。語文教材中的許多內容,學生無法通過文字來理解,此時,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突破。利用多媒體教學,既能提供直觀形象,展示一些與教學有關的場景,又能設置一些教學懸念,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如《航天飛機》一文,對航天飛機的外形特點的描述: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腦袋,方方的機尾。有的學生想象不出,這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直觀出示一架“航天飛機”,讓學生觀察其外形,便一目了然。還有讓學生理解航天飛機的“飛得快”這個特點時,我們可以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從地圖上看“從帕米爾高原到東海之濱”的距離,再比較“普通飛機要飛行4個多小時,而航天飛機只要7分鐘”來說明航天飛機速度快。這樣形象直觀的畫面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突出教學重、難點,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從而,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到知識。
三、信息技術的運用,解決學生寫作難的問題
在以往的寫作過程中,學生常??嘤跓o話可說,無內容可寫,隨著信息技術廣泛運用于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寫作方式也有了相應的變化。學生之所以會“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主要是因為缺乏寫作興趣,缺少寫作素材。現在,有信息技術的視頻、圖片輔助,學生的寫作興趣也會大大提高。如《為動物設計名片》,以烏龜為例,首先出示烏龜的圖片,引導學生們觀察烏龜的外形特點,并相機板書,再指導學生們按照一定的順序說一說。接下來播放一段“烏龜的生活習性”方面的錄像,讓學生對烏龜有總體印象,然后指導學生根據錄像組織語言,說一說對烏龜的了解。有了這樣一段生動形象的錄像,學生寫起烏龜來也得心應手。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能夠清楚地讓學生看到事物發(fā)展的全過程,化靜為動,化繁為簡,化虛為實,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語言形象化,深奧的道理具體化,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和記憶,可以在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有效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