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方麗
摘要:將情感教育加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意義重大,它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而且有助于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徑。本文首先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進行了詳細闡述,進而分析了情感教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最后提出了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情感教育的可行性對策。
關鍵詞:情感教育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8-0191-02
一、情感教育
情感是“個體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身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一種積極或消極的態(tài)度體驗”[1],伴隨著人的認知過程而產(chǎn)生。情感分為兩類:一類是積極情感,如愉快、滿意和樂觀等,產(chǎn)生于人的內心需要得到滿足之時;另一類是消極情感,如痛苦、焦慮和憂愁等,產(chǎn)生于人的內心需要未得到滿足之時。心理學研究表明,除了理性因素之外,情感是對人的認識活動影響最經(jīng)常、最明顯的非理性因素之一,對個體的認識活動起到強化或抑制的作用。
情感教育既是一種教學方法,又是一種教學理念。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通過雙向的情感交流,增強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索欲。作為一種教學理念,其目的是給受教育者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使他們快樂地學習。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加入情感教育,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通過學生雙向的情感交流,激發(fā)受教育者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積極情感的感召下自覺將道德認知外化為道德行為。
二、情感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1)動力功能。動力功能是指情感對人的認識活動所具有的推動或阻礙的作用。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盵2]因此,情感對人們行為的積極性產(chǎn)生影響。積極樂觀的情感,使人充滿活力,積極投身各種活動;消極悲觀的情感,則使人失去熱情,喪失斗志,無法正常從事日?;顒印6m當?shù)那楦薪逃齽t有利于克服負面情感,激發(fā)積極情感,為人們投身各種有益的活動提供強大的動力。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情感的動力功能,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精神愉快地、自覺地學習。
(2)感染功能。感染功能是指一方的情感具有對另一方的情感施加影響的效能。人都是有感情的,并且感情具有感染性,這就使得情感教育具有說理教育所不具備的特殊功能,即教育者的情感能夠感染受教育者的情感,使之產(chǎn)生類似的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要想受教育者發(fā)自內心地接受某種思想和觀點,繼而主動地外化為自覺的行為,就必須首先在情感上感動學生。因此,情感的感染功能對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3)調節(jié)功能。調節(jié)功能是指情感具有提升或降低人的心理健康狀況的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具有調節(jié)人的心理活動的作用。情緒和情感是檢驗心理是否健康的“晴雨表”,心理健康是人格完善和智力發(fā)展的重要前提,而情感教育則是形成健康心理的基本途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本著關愛、理解學生的原則,對學生投以一個肯定的眼神、和善的微笑,不僅能滿足其正當?shù)木裥枨?,而且能控制和緩解學生的焦慮或憂郁情緒,進而利于其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
三、運用情感教育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對策
(一)提升教育者正向情感的感染作用
教育者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其自身的情感狀況將直接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首先,教育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yǎng)和專業(yè)知識,為形成積極、穩(wěn)定的情感品質,進而更好地感染受教育者奠定基礎。因為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正確的認知是產(chǎn)生積極情感的前提和保證。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應注意增加情感投入,動之以情,便于受教育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成效,與教育者課前的充分備課、課堂上的親和力以及課后對學生學習生活的持續(xù)關注是分不開的。這就要求教育者課前要全面掌握理論知識,并充分搜集、整理、分析相關的案例材料;教學過程中要適當走入學生中間,與學生們就相關問題展開充分的交流和討論,使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課后要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并給予必要的幫助,尤其是對于犯錯誤的學生,我們要給予足夠的寬容和耐心,幫其糾正錯誤并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增加教育內容和方法中的情感因素
“感人心者,莫過于情”。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與受教育者的情感體驗有密切關系。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大多數(shù)問題通常不是認識障礙,而是非理性的情感障礙。毫無情感色彩的大道理難以進入受教育者的內心,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其實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本身就包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因為真理總是充滿著人文關懷,是有溫度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認真鉆研教育理論,深入挖掘教育資源,賦予教育內容濃厚的情感色彩,寓理于情,把生硬的大道理轉化為可接受的小道理、實道理,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在教育方法上,應使其富有人情味,從而激發(fā)并保持受教育者的情感關注。
2017年2月,在《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國家重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工作的重要性,強調要繼續(xù)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創(chuàng)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環(huán)境、內容和渠道等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我們不能一味地停留于之前灌輸式的僵化教育模式,否則只能讓受教育者生厭,不利于教育效果的提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課堂中應注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并運用充滿情感的語言、表情和動作等,為大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和充滿正能量的情景,激發(fā)受教育者的正向情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在這里,情景模擬法、演講法、示范法和實地參觀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三)重視教育環(huán)境中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作用
“任何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環(huán)境的影響,環(huán)境總是以其自身獨特的形式潛移默化地感染人、熏陶人?!盵3]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對人的情感和心理具有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校園是大學生日?;顒拥闹饕獔鏊?,在大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過程中起主要作用。所以應該以高校為中心,聯(lián)合家庭和社會的積極力量,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的三位一體合作機制,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營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首先高校應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努力建設美麗舒適的校園物質文化環(huán)境,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精神文化氛圍,凈化校園網(wǎng)絡文化環(huán)境。例如,創(chuàng)建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yè)網(wǎng)站、校園論壇、班級QQ群、微信公眾號等,及時推送富含思想政治教育意義的社會熱點問題,對大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其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道德素質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父母要盡力為孩子營造一種輕松、舒暢、歡樂的家庭氛圍,經(jīng)常與孩子進行深度的情感交流,從而豐富其情感體驗,引導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應該充分調動家庭和社會的正向力量,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營造良好的校園外部環(huán)境。最后,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中,不可避免地受其影響。因此,政府應該大力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社會風尚,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以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情操。
參考文獻:
[1]胡凱.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2]列寧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畢明生.試論貼近大學生生活實際的高校德育[J].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導刊,2009(8):34-36.
責任編輯:孫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