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負笈西遷的那一刻起,聯(lián)中的教師們就擔負著將這些青年學子培養(yǎng)成振興中華的棟梁之才的重大使命。
湖北聯(lián)中匯集了全省的教育資源,其中有著名的省立武昌高級中學、省立武昌中學、省立武昌高級商業(yè)職業(yè)學校、省立漢陽高級工業(yè)職業(yè)學校、省立農業(yè)專科學校、省立宜昌中學、省立江陵中學、省立武昌師范學校、省立武昌女子師范學校、省立第一女子中學、省立第二女子中學、漢口市立第一中學、漢口市立第一女子中學等眾多學校。
這些學校原本師資雄厚,教職員大多來自北大、北師大、北京女師,武昌高師、武大、中央大學等高校,并入聯(lián)中后,各校師資融合,相得益彰,此外各分校還聘請了不少名師宿儒執(zhí)教。
聯(lián)中均縣武當山高中分校的師資以原武昌高中和武昌中學為主,武昌高中的教職員多出身于北京大學,武昌中學的教職員多出身于武昌高師 (武漢大學前身),這兩所中學教職員學識根底深厚,教學經(jīng)驗豐富,不少人有專門研究。
聯(lián)中恩施高中分校的師資以漢口市立一中和私立中華大學附中為基礎,這兩所中學也是享譽湖北教育界的名校,教員多出自北京大學和武昌高師。漢口市立一中屬北大派,校長李叔熙、教務主任湯濟川等均是北大畢業(yè)。私立中華大學附中教員多畢業(yè)自武大。
聯(lián)中兩所女高分校師資陣容也很強大,素有“北大系”和“中大系”之稱。
聯(lián)中恩施女高分校由湖北省立第一女子中學和漢口市立第一女子中學為主,教職員以出身北大和北師大的為主,素稱北大系。恩施女高分校主任劉禮瓊、教務主任蔡南山以及訓育員李翠珍是北師大出身,訓育主任楊叔平、事務主任柯南山是北大出身。
巴東女高分校教職員以省立第二女子中學的教職員為主,大多畢業(yè)于南京中央大學和金陵大學,素稱中大系。分校主任葉啟秀于南京中央大學畢業(yè)、訓育主任施靜之畢業(yè)于南京金陵大學。
聯(lián)中巴東初中分校的教員屬中華大學系統(tǒng),分校主任張金光、教務主任胡止言、訓育主任孫保民都是“中華系”的,事務主任田郁文、化學教員彭振炯等皆為武大畢業(yè),國文教員余秉漢則畢業(yè)于湖北省立教育學院。
教師,聯(lián)中之魂。八年抗戰(zhàn),地處武陵山區(qū)的湖北聯(lián)中之所以能夠培養(yǎng)造就大批有用之才,正是得益于湖北聯(lián)中眾多德高望重、誨人不倦的教職員。聯(lián)中很多教員抗戰(zhàn)勝利后進入高校執(zhí)教。
聯(lián)中教學質量有口皆碑,聯(lián)中幾所高中分校的畢業(yè)生大部分升入大學,其中不少人考入西南聯(lián)大、中央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大等著名高校。聯(lián)中高工、高商、高農以及師范等校也有不少學生進入高校繼續(xù)深造。
許多聯(lián)中畢業(yè)生直接參加工作,高工分校畢業(yè)生不少人在咸豐的湖北省汽車修理總廠當技術員,高商分校學生畢業(yè)后,由省政府統(tǒng)一分配到省、縣各級政府或財務機關就業(yè)。聯(lián)中各個師范分校的畢業(yè)生統(tǒng)籌分配到省小縣小服務,其他分校畢業(yè)生也可應聘至學校任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是戰(zhàn)時還是戰(zhàn)后,聯(lián)中畢業(yè)生都是湖北省中小學師資的主力,湖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湖北聯(lián)中功不可沒。
聯(lián)中組建之初,均縣武當山高中分校國文教員耿長寅先生為聯(lián)中寫下校歌“莽莽江漢,自古稱雄,亡秦三戶建偉功。日月驟暝,煙霧朦朧,抗戰(zhàn)建國誕聯(lián)中。巍巍黌宮,嶺疊山重,莘莘學子弦歌一堂坐春風。掃蕩瑕穢,恢復光榮,奠定邦國復興民族躋大同?!备柙~展現(xiàn)了有著光榮傳統(tǒng)的湖北人民不屈不撓抗戰(zhàn)到底的決心和氣概,值此中華民族遭受深重災難之際,湖北聯(lián)中為著抗戰(zhàn)建國而組建,萬千學子負笈深山,不畏艱險一心向學,為的是完成時代賦予他們的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
音樂教員馬絲白先生立即為這首勵志的歌詞譜曲。伴著這首立意高遠、催人奮進的校歌,聯(lián)中學子在晨曦的山林中、在簡陋的教室里、在黑煙繚繞的桐油燈下勤學苦讀,只因他們志存高遠,為的是打敗日寇報效祖國。
戰(zhàn)時各種物資匱乏,課本也是奇缺。聯(lián)中學生上課沒有課本,由教員編寫講義,上課時教員邊講授邊板書,學生記筆記抄板書。國文課通常講授古代文學、現(xiàn)代文學、外國文學的名篇巨著,具體篇目由教員選取。
國文教員雷伯豪、童伯權、肖寄語等先生在課堂上傳播五四以來的新文學思想,他們十分推崇魯迅先生,把魯迅的 《狂人日記》 等作品作為教材在課上講解,啟發(fā)學生認識 《狂人日記》 等作品的深邃思想內涵,贊揚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崇高精神境界,鼓勵同學們將此作為座右銘身體力行。
肖寄語先生當時已是深受廣大讀者喜愛的作家,他曾以肖萸的筆名發(fā)表過中篇小說 《國文教員》 《七十二荒》 和長篇小說 《百年大計》 等作品。肖先生除在課堂上介紹魯迅,講解文學理論外,還介紹了大量的外國文學,特別是俄羅斯的作家作品。他介紹肖霍洛夫 《靜靜的頓河》 是一部主題深刻,場景恢弘的不朽的文學巨著,跳動著俄國歷史大轉折時期的時代脈搏。他講解果戈里《死魂靈》 這部針砭時弊的作品,分析作品所揭露的俄國社會的各種弊端以及作家所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
許多國文教員古文功底深厚,他們所選的教材有很強的現(xiàn)實性,如雷伯豪先生選講的多爾袞《與史可法書》 以及史可法 《復多爾袞書》,詹學時先生選講的庾信 《哀江南賦序》 和杜甫 《北征》,在國土淪陷、飽受戰(zhàn)亂之苦是情形下頗具現(xiàn)實意義。
胡國瑞先生在高中國文教學上講求系統(tǒng)性,他按文學史的脈絡講授各個時期的代表性作品。從 《詩經(jīng)》 《楚辭》 一直講到唐五代詞。在胡先生的課堂上,學生們高中階段便學習了三個 《序》:《漢書·藝文志序》 《說文解字序》 《昭明文選序》,打下了扎實的國文基礎。胡先生不僅傳授知識,還給學生講解一些為人處世的哲理,如“語言傷人,甚如矛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等等,以古訓啟發(fā)學生友愛待人、真誠行事。
國文老師給學生出的作文題都很貼近現(xiàn)實生活。一次,胡國瑞老師出了一個 《游水源記》 的命題作文,引起學生對三里壩那條常年不斷流的溪水的關注,由此也引發(fā)了學生們對身邊事物的觀察思考。耿長寅先生在學校抵達三里壩開學后,在初中一年級的國文課上,讓學生根據(jù)西遷途中的經(jīng)歷做一篇自由命題的作文。耿先生在同學們的作文中挑選出謝邦定同學 《從木橋溪到三里壩》 一文進行講評,之后將該文作為范文貼在教室墻上供同學們學習。
國文教員還在批閱學生作文時與學生交流。金太康同學在一篇作文中寫到,看見不少同學投筆從戎,執(zhí)干戈以衛(wèi)社稷,而自己身體太弱,無法從軍,為此悔恨不已。國文教員看后,寫了一句批文:“報國之道,不是從軍一途,國家的科學技術落后、國力不強是被列強欺侮的最主要的原因?!边@句話對金太康同學促動很大,再加學校所進行的愛國主義教育,促使金太康同學暗下決心,畢業(yè)以后一定要到大學里學習航空機械。果然日后金太康同學考取了交通大學航空機械工程系。
國文教員陳紹舜先生一手好書法且愛好京劇,他特別留意體察京劇舞臺表演中人物細節(jié)的一舉手一抬足。有一次講 《琵琶行》,講到“別有幽愁暗生恨,此時無聲勝有聲”時,陳先生忽而轉身問同學們:“你們曉得在京劇舞臺上,一對遇難母女久別重逢那一刻的傷心情景是怎么表現(xiàn)出來的嗎?”于是,陳先生一邊模仿舞臺動作一邊解釋,“舞臺上,就是讓這母女兩人微微聳動兩肩向前走動,加上微微掩面抽泣,這便是‘此時無聲勝有聲。觀眾看到這母女倆還沒有走到一塊兒就泣不成聲,自然曉得他們傷心呢?!?/p>
聯(lián)中教員多才多藝,不光國文教員,就是物理、數(shù)學等各科教員中,善詩詞書法、喜京劇漢劇的大有人在。利川師范分校以主任高啟圭為首組織了一個“巖洞詩社”,詩社成員羅少明先生教物理,格律詩寫得很好,自號“半頭和尚”,著有 《半頭和尚詩集》。有人問:“何以謂之半頭?”羅先生曰:“話到口邊留半句,煩惱皆因強出頭?!币鄳嵤兰邓字庖?。
三里壩橫街的壁報上刊登了國文教員童伯權先生寫的一首詩“恨悠悠,幾時休!跨過寒冬,春又在招手。這陽春到,須捉住。干,干干,轟轟烈烈地干,莫等閑白了少年頭”,這鏗鏘有力,揚鞭奮進的詩句,給了青年學子幾多鞭策,幾多鼓舞。在這些教員的啟發(fā)和影響下,不少學生寫文章向報刊投稿。《武漢日報》 和 《新湖北日報》 副刊經(jīng)??l(fā)聯(lián)中學生的文章。
1942年底,抗日戰(zhàn)爭最艱難的時候,四女高(即聯(lián)中巴東女高分校) 高三年級國文教員李傲寒先生為鼓舞學生斗志,寫了一首 《慶賀勝利年》的歌詞:“慶新年,賀新年,梅蕊皎潔獨占百花先。朔風何足謂,瑞雪爭芳妍,歷經(jīng)了艱難辛苦,回寅斗柄歷藍天。南自瓊海,北接蒙邊,要和那秦齊荊楚與遼燕,克齊前進,奮勇當先。熱血其灑,生命其捐,光復舊山川,齊歡唱,慶祝勝利年。”音樂教員、訓育主任施靜之先生為之譜曲。1943年寒假的新春聯(lián)歡會上,四女高全體同學滿懷激情齊聲高唱這首抒發(fā)她們熱情和抱負的歌曲。
英文課也沒有教科書,教材由英文老師選取。多數(shù)教員選取商務印書館 《模范英文選》 中的文章做教材,有的教員以D.Lattimore著的 《英文典大全》 作教材。
英文教員胡德超先生曾用胡潤聲的名字出版過一本有關英語文法的書,他特別擅長文法分析。課堂上他盡量用英語講授,訓練學生的聽力。教材都由他自編,有時甚至親自刻鋼板。由于英文老師少,胡先生帶的班級多,課時自然多,但他認真負責,對教學一絲不茍。有時他拖著疲憊的身子,用他特有的英語語調和同學們談及他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辛勞。不幸的是,來聯(lián)中只有三四年,胡先生便因操勞過度而謝世了。
英文教員湯世堯是武漢大學西語系畢業(yè)的高材生,也是學校最年輕的教員,操著濃厚的湖南口音。湯先生選的英文教材不僅對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有幫助,而且大大豐富了學生的外國文學知識。他常常介紹一些西方著名作家,講授許多西方文學作品,如喬叟 《坎特伯雷故事集》、莎士比亞的 《威尼斯商人》、雪萊的 《西風頌》、莫泊桑的 《項鏈》、海明威的 《老人與?!?、契科夫 《打賭》 等。湯先生還講授英文修辭學、詩歌民謠的韻律格式等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湯先生當時未婚,染有肺結核病,健康狀況很不好,但是從沒有因病缺過一堂課。
英文教員余新都先生是北大地質系畢業(yè)的,因為英文功底深厚,便教起了英文。余先生身材矮胖,笑容可掬,給人和藹可親的感覺。他選的課文中有一篇Volcano(火山),這本是一篇非??菰锏目破瘴恼拢麉s從火山的成因講到火山爆發(fā)時的奇觀,其描述的細致,有聲有色。講到lava (熔巖) 一詞時,還從兜里掏出一塊巖石給全班傳看。說那是他的老師李四光先生從某火山大爆發(fā)中拾回贈給北大地質系學生的。余先生上的哪里是一堂英文課,簡直就是一堂地質學原理課。
地理教員胡石民先生在戰(zhàn)時既缺教材,又沒有教參課件的困境下,根據(jù)手頭僅有的資料,編寫出一套通俗易懂的講義,并自繪簡明地圖作為課件,把個地理課教得有聲有色,深受同學們喜愛。胡石民先生語言精練,常把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很多知識編成四言句或順口溜。講到臺灣,他說:“馬關條約,臺灣被割,提起此事,傷心落淚……”講到我國地理,他說:“我中華,住亞東,土地大,物產(chǎn)豐……”深深激起同學們的愛國之情。講到昔日四川各族百姓的生活居住狀況,他說:“官住城,漢住坡,夷人只有住山窩?!边@些句子朗朗上口,便于學生記憶。
胡先生講課還很風趣,講到某地的地理特點、風土民情、物產(chǎn)交通時,十分詼諧地說:“大家準備好,現(xiàn)在我們到那里去旅游。注意聽啊,不然迷失方向回不來了。”然后有條不紊地把乘車乘船的路線,沿途經(jīng)過的名山大川交代得一清二楚,就像一個出色的導游。胡先生的地理課,既開闊了學生們的眼界,豐富了學生們的知識,更激發(fā)了學生對于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講到外國地理,胡先生還常常與國際國內的形勢聯(lián)系起來,增加同學們對國際國內形勢的了解。
胡先生批評學生也很詼諧,有一次體育課后上地理課,缺席者不少,胡師嘆息一聲,曰:“高二乙班,半壁河山!”還有一次地理考試,某同學偷看夾帶,胡先生走近輕聲道:“同學,你好用功喲!”
歷史教員石潭龍先生,一次上課時講到秦滅六國,他在黑板上剛剛寫下一句“秦一海內”,有同學說:“石先生,您寫掉了一個字,應該是秦統(tǒng)一海內?!?/p>
石先生笑了笑,解釋道:“一”字可以當動詞用。大家不是讀了杜牧的 《阿房宮賦》 嗎?文章開篇是“六王畢,四海一”,這個“一”字就是用作動詞,“統(tǒng)一”的意思。
石先生接著講解了 《阿房宮賦》:這篇文章最后的一段,“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蓖瑢W們,這說明學習歷史的重要,更重要的是吸取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學歷史會使我們站得高些,看得遠些。
聯(lián)中的數(shù)學教員有謂之“四大金剛”的王言綸、冀程遙、嚴棟開、陳正干 (化貞) 先生。他們專業(yè)知識精湛,教學方法各具特色。
嚴棟開先生是武漢大學數(shù)學系的高材生,一口武漢話,說話慢條斯理,語調抑揚頓挫,有板有眼。嚴先生講課有時幽默,有時嚴肅,對問題的講解深入淺出,生動易懂,很能吸引學生。嚴先生很注意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他常常在分析論證問題后,有意地停下來,要同學們“醞一醞”,也就是讓大家品味品味,在腦子里轉一轉,消化消化,慢慢領會其中的竅門和道理。
嚴先生具有批判精神,不一味地照本宣科,也不迷信權威,他對當時流行的 《范氏大代數(shù)習題集》 一書中的錯誤解答詳加剖析。有了比較,同學們理解問題、鑒別問題的能力便有所提高。嚴先生還常常介紹當代數(shù)學的發(fā)展情況,對一些數(shù)學教科書,如余介石先生所編的高中代數(shù)學、幾何學、三角學等加以評議,引發(fā)學生思考、鑒別。嚴先生有時引經(jīng)據(jù)典,講述數(shù)學家的故事。有一次,他在黑板上寫下笛卡爾的名言“I think, therefore I am.”然后告訴大家笛卡爾是解析幾何的創(chuàng)始者,他把變數(shù)引入數(shù)學領域,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嚴棟開先生告誡學生:“數(shù)學是一門科學,科學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要老老實實地去理解它、摸透它。一回不行兩回,兩回不行三回,要虛心謹慎,自滿不得?!庇幸淮嗡L趣地對學生說:“有人問我,先生您講的我都聽得懂,看也看得懂,就是不愛做練習,您說我學到了沒有?我說,你一個字也沒有學進去?!比绱水孆堻c睛,入木三分的肺腑之言,真是抓住了要害,使學生大徹大悟。
王言綸先生講授高等數(shù)學,特別是范氏大代數(shù),真可謂爐火純青。他總是由簡入繁,從具體到抽象,如在排列與組合、或然率的講授中,用簡單的線條等輔助工具作分析,使之一目了然。待線條與線條 (或其他簡單標志、記號) 的聯(lián)結完成,問題的理論分析便隨之告一段落,學生們對寓于其中的抽象道理頓時醒悟過來,疑團瞬間消失。舉一反三,是王先生教學之特色。
冀程遙先生是東北人,在平面幾何、三角以及郝愛二氏大代數(shù)的教學上很有特色。冀先生善解難題,他對 《霍爾乃特高等代數(shù)學》 難題匯集所作的巧解妙答,堪為一絕。他教的平面幾何和大代數(shù),布置的習題多而難,學生感覺困難,冀先生鼓勵大家:“學習好比爬山,爬過去了,就是世外桃源?!庇绕涫侨菍W的教學,冀先生提出了一套三星期學會三角學的基本要點的方法,這在當時非常實用。因為西遷,原本應該1938年9月開學,聯(lián)中普遍延遲到11月底,有的學校甚至更晚。冀先生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陳化貞先生是老教員,他講授高中數(shù)學多年,對所講內容已經(jīng)爛熟于心,信手拈來。陳先生一口襄陽腔,語音平直,波瀾不驚,然而每個要點每個細節(jié)都講得清楚明白。
陳先生和教英語的熊大權先生都是棗陽人,都是武昌高師畢業(yè),又都是省立武昌高中的名師,在聯(lián)中兩人同居一室,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同樣嚴格。二位先生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經(jīng)常在下課前留個上十分鐘進行小考。小考時常有,這就需要學生們警鐘長鳴,認真聽好每節(jié)課,做好每道題。如果多次小考不及格,期末考試也難望及格。好在兩位先生評卷仔細,打分也很合理,比如數(shù)學試題,演算結果錯了,但只要演算或推理過程正確也會給分,這就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便于糾正。
物理、化學課缺少實驗設備,教學困難重重?;瘜W教員余光遠、吳元海先生都是武大畢業(yè)的高材生,教學經(jīng)驗很豐富。在當時實驗器材缺乏的情況下,雖然是紙上談兵,卻也將化學原理和理論講得十分清晰。學生中陳以文、魏世楨、倉孝和、任世錚等先后考取復旦大學化學專業(yè),得益于余光遠和吳元海先生的教學。
先生們盡心地教,學生們用心地學。武陵山區(qū),嶺疊山重。朗朗的讀書聲沖破晨曦的寂靜,那是聯(lián)中學生苦讀英文;如豆的桐油燈點綴夜色的案頭,那是聯(lián)中學子埋首課業(yè)。寒來暑往,焚膏繼晷,“莘莘學子弦歌一堂坐春風”,聯(lián)中人為的是不辱“掃蕩瑕穢,恢復光榮,奠定邦國復興民族躋大同”的使命。
(選自《黌府弦歌烽火中—— 抗戰(zhàn)烽火中的湖北聯(lián)中》/王立 著/九州出版社/ 2018年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