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國紅
摘 要:能愿動詞“想”和“愿意”是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對詞,因其都有表達“意愿”這一語義特點,外國留學生或漢語初學者在使用這對詞時往往容易發(fā)生混淆。二者的主要差異在于:語義上,都具有表“希望、意愿”的語義特征,但“想”可以表達一種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而“愿意”更多地是表達人的一種主觀態(tài)度,且持續(xù)性較弱。句法方面,結(jié)構(gòu)上“想”和“愿意”后面都可直接帶謂詞性成分,構(gòu)成述賓短語?!跋搿辈荒軉为氉髦^語,不能處于句子末尾。語用方面,二者的語用價值不同。愿意”用在疑問句中,可體現(xiàn)出其禮貌原則。
關鍵詞:能愿動詞;“想”;“愿意”
前言
漢語的能愿動詞是一類重要并且復雜的動詞。對這類詞的性質(zhì)、特點、功用的分析存在著很大的分歧[1]。對于他的名稱和分類不同的學者持有不同的看法。至今仍有一些基本的語言事實尚未描寫和分析清楚,甚至有些真正反映漢語特點的現(xiàn)象可能還沒有觸及。[2]目前對能愿動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整類詞的范圍,表達作用、功能等方面,個案研究尚不深入,這導致一些易混淆的能愿動詞在使用過程中難以得到正確的歸分。本文在已有的對“想”和“愿意”的分析成果的基礎上,從語義、句法、語用三個方面對“想”和“愿意”做比較研究,試圖較為清晰地描繪其異同,為二者的正確使用提供一些參考。
一、能愿動詞“想”和“愿意”的語義辨析
1、作為能愿動詞的“想”和“愿意”都表示有意愿做某事或希望發(fā)生某種情況,在單純地表期待發(fā)生某事或出現(xiàn)某種情況時,兩者可以互用:
(1)a.許多人都[愿意]留在大城市工作,這是辦不到的事。
b.許多人都[想]留在大城市工作,這是辦不到的事。
(2) a.我[愿意]明天天氣好,但明天天氣是否真好,卻不能由我的愿望來決定.
b.我[想]明天天氣好,但明天天氣是否真好,卻不能由我的愿望來決定.
例(1)(2)中“愿意”和“想”可以互換,語義基本可保持不變,都表示主觀意愿。如例(1)中“許多人都[愿意/想]留在大城市工作”,均表示有意愿、希望”留在大城市工作。
2、同樣是表心理活動,“想”與“愿意”相比在時間上具有持續(xù)性和長久性。
在北大語料庫中對“很早就想”和“老早就想”、“很早以前就想”進行開放性搜索,分別得出25、21和4條結(jié)果。搜索“很早就愿意”、很早以前就愿意和“老早就愿意”結(jié)果都為0.,這說明“愿意”前不能加持續(xù)性時間狀語。
(3)伊薩貝拉很早就[想]找一位名畫家為自己作一肖像畫。(《讀者》)
(4)這些正在編選周恩來同志的著作,研究和整理他的生平事跡的同志,老早就[想]見見鄧穎超同志,希望得到鄧大姐的指導和幫助。(趙淮青《中南海畔海棠紅》)
(5)我很早以前就[想]跟你見面了。
(6)老王,就我個人說,也很[愿意]早聽聽你們在這里的情形,老王,開始吧?。ㄖ獋b《鐵道游擊隊》)
例句(3)(4)(5)中的“想”前面都帶有表持續(xù)性的時間狀語,用來修飾“想”,表示“想”這個心理狀態(tài)從產(chǎn)生開始一直持續(xù)了很長時間。例(5)中,“我很早以前就想跟你見面了”,這說明說話人想跟說話對象見面這個心理意愿并不是在他開口說話時或說話前一會兒才有的,而是有一個很長的時間跨度。在這個很長時間跨度內(nèi),“想見面”這個想法一直都存在,直到見到對方的面之前。這表示“想”是一種可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而做能愿動詞的“愿意”在表示“希望”這個義項時,傾向于表示做某事或發(fā)生某種情況符合心意,并不只是簡單地表達一種意愿或傾向,而是對這種意愿和傾向持有一種主觀的肯定態(tài)度。也就是說,“愿意”的表達義較“想”相比更為復雜。比如,“我想哭”。這個句子不能寫成“我愿意哭?!闭l也不會認為“哭”這件事符合自己的心意,而只是表示自己某個時刻的一種心理傾向。因此,由于“愿意”表示做某事或發(fā)生某種情況符合心意,它一般是說話人在某事或某種情況將要發(fā)生前較短的時間內(nèi)用來表明自己的意愿和態(tài)度,故前面一般不能加表示持續(xù)時間的狀語。如例(6),“老王,就我個人說,也很愿意早聽聽你們在這里的情形,老王,開始吧!”在這個句子中,說話人“我”在表示很愿意聽“這里的情形”時后面有一個分句“老王,開始吧”,這說明老王這時已經(jīng)要打算或馬上要告訴“我”“他們的情形了。而“我”是在這樣一個前提或者說條件下,用“愿意”來表達“我”的意愿的。不能說我很早以前就愿意聽老王講他們的情形,因為我以前根本不會知道老王是否要講,也就談不上愿意與否。綜上所述,例句(3)(4)(5)中的“想”都不能換成“愿意”,例(6)中“愿意”的前面也不能加表示持續(xù)性的時間狀語。
二、能愿動詞“想”和“愿意”的句法研究
能愿 動詞“想”和“愿意”后面都只能接謂詞性成分,不能接名詞性成分。都可以接單個動詞、動賓結(jié)構(gòu)。前面都可以受程度副詞很,只、真、非常、特別等程度副詞修飾。
(7)當我看見你們坐在橋頭,心里真[想]上去聽聽你們的談論,但又不敢大模大樣地走過去。(洪禹平《如同月運行》)
(8)我們都很好,我們只[愿意]它永遠燒下去,永遠能使我們快活下去.:(靳以《火》)
(9)他的表現(xiàn)讓我以為他非常愿意談這個話題。(安頓《絕對隱私》)
1、 只用“愿意”而不用“想”的情況。
在表示假設時,愿意后面可以直接加“的話”,而“想”不能。因為“想”不能獨立作謂語,要構(gòu)成“想+VP”格式。位于句尾的“愿意”后面可以加語氣詞“的”,常跟有加重肯定語氣的“是”配合使用?!跋搿币话悴粫霈F(xiàn)在這種結(jié)構(gòu)中。
(10)如果能夠幫助你,我當然是很[愿意](*想)的。(周而復《上海的早晨》)
(11)志摩說,如果徽因[愿意](*想),他想把保存完好的“康橋日記”交給徽因。
“愿意”可以單獨作謂語,可以不帶賓語。在假設句中,“愿意”的內(nèi)容可以出現(xiàn)在“愿意”之前,也可以出現(xiàn)在“愿意”之后,不一定要緊接在“愿意”后面。如例(10)中“愿意”的內(nèi)容“幫助你”就是出現(xiàn)在前面的?!跋搿辈荒塥毩⒆髦^語,“想”的內(nèi)容一定要緊接在其后。因此,假設句中“想”的后面不能直接加“的話”,也不能直接加語氣詞“的”,放在“是……的”中間。
2、 只用“想”而不用“愿意”的情況
“想”前面可以加“極力”、“竭力”,表示做某事的強烈意向 ,“愿意”前不能加。
(12)他們的這種態(tài)度和他們極力[想](*愿意)遮掩什么的做法,激起了旅客們的憤慨。
(13)看得出,維克多·雨果寫《悲慘世界》的時候,曾經(jīng)竭力[想](*愿意)描繪出一個并不悲慘的世界。(白樺《天上一人間》)
用在“想”前面的“竭力”和“極力”并不是作為程度副詞來修飾“想”的,他們本身也不表示程度。把他們用在“想”的前面,實際上展示了主語為自己的意愿所作出的實際努力,以此來反映主語希望達到某種結(jié)果的意愿的強烈程度。在例(13)中,“維克多·雨果寫《悲慘世界》的時候,曾經(jīng)竭力想描繪出一個并不悲慘的世界”。雨果竭力想描繪一個不悲慘的世界,是他在寫完《悲慘世界》這本書這后,后人根據(jù)他的書,分析得出的結(jié)論。這說明他在寫書的時候為了“描繪出一個并不悲慘的世界”,做了很多努力。也就是說他為自己的“意愿”做出了實際行動,而不僅僅是一種主觀臆想,也不是只停留在心理階段的想想。作為能愿動詞的“愿意”表示“希望”這個義項時,僅僅指希望發(fā)生某種情況,而這種情況往往還沒有出現(xiàn),也就談不上為此做出了努力。因此“愿意”前不能加“竭力”和“極力”。
三、能愿動詞“想”和“愿意”的語用價值差異
作為能愿動詞的“想”和”愿意”除了在語義和句法結(jié)構(gòu)方面有一定差異外,在語用方面也有不同之處。因此,在不同的情境下,有時會選用“想”,有時會選用“愿意”。
1、 在詢問對方不想做某事時,如果問話人希望對方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這時一般用“愿意”而不用“想”。
(14)你愿意嫁給我嗎?
(15)他鄭重其事地問闖王:“自成,你真愿意同我合伙么?”(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
一般來說,在詢問對方是否同意跟自己結(jié)婚時,如果求婚者情感是真摯的,都會用“愿意”。求婚者肯定是希望對方能夠跟自己結(jié)婚才會去求婚,這說明求婚者希望對方給出肯定的回答。例(15)中“他鄭重其事地問鄭王”,說明“他”的態(tài)度是很認真的,并且“鄭王”的回答對“他”來說很重要,那“他”一定希望得到“鄭王”的肯定回答。因為,如果“鄭王”的回答對“他”來說無關痛癢,他就不會這么認真地問,也不會用“真”來再次確認。另外,用“愿意”暗含了問話者想得到肯定的回答,這也讓回話者感受到自己的回答是很重要的,體現(xiàn)了一種問話者對回話者的尊重。
2、在第一人稱做主語的疑問句中,用“想”而不用“愿意”?!跋搿庇小坝钡恼Z義特征,當主體有某種欲望而不強調(diào)態(tài)度時,一般用“想”。
(16)我[想]陪他們逛逛,能不能請個假?
(17)定國說:"媽,我[想]拿點錢放高利,你同不同意?(郭味農(nóng)《李定國傳》)
(18)我[愿意]您在我府里頭教教孩子,可我又害怕,我這孩子到時對不起您。(《雍正劍俠圖》)
例(16)(17)都是第一人稱作主語的疑問句,發(fā)問人向聽話人表述自己做某事的意向,以期得到聽話人的意見或許可。在這樣的句子中“想”有商量、征詢意見的意味,并不強調(diào)主觀態(tài)度。作為能愿動詞的“想”的義項是“希望,打算”。這幾個例句中的“想”更多地帶有“打算”的意味。打算做某事比希望做某事更具有行動性,更突出了主語做某事的決心,因此征求他人的意見。如果只是表達主觀的想法,則不必征求或詢問他人的意見,也不需要他人的許可?!霸敢狻庇迷诘谝蝗朔Q作主語的句子中就只是陳述說話的的主觀態(tài)度,無需他人許可。如例(18)中,“我愿意您在我府里頭教教孩子”,是陳述“我”的意愿,表明“我”對“您在我府里教教孩子”這件事表示認可。如果這個句子變成疑問句,則是“*我[愿意]您在我府里頭教教孩子,可以嗎?”,這就是個病句。因為“愿意”沒有表“欲”的語義特征,更多的是表達一種主觀意愿而不是欲望。
四、結(jié)語
本文從眾多的能愿動詞中,挑選了使用頻率較高并且較難區(qū)分的“想”和“愿意”作為研究和分析對象,做了較為細致的分析。得到的結(jié)論主要有:
語義方面,能愿動詞“想”和“愿意”都有表“希望”的義項,區(qū)別在于“想”有表“欲”的語義特征,“愿意”有表主觀態(tài)度的語義傾向,且“想”在表達主體意向時在時間上具有較長的持續(xù)性。句法方面,“想”和“愿意”都只能接謂詞性成分,前面都可加程度副詞。但“想”不能單獨作謂語,不能用在句子末尾,“愿意”可單獨作謂語。語用方面,“想”不能用于第一人稱做主語的疑問句中。在單純表達主語欲望多時用“想”,表達主語意愿或態(tài)度時多用“愿意”。
[參考文獻]
[1]呂宏聲.談“能愿動詞”[M].沈陽師范學院學報,1986年,第4期.
[2]徐冶瓊.能愿動詞想和要的比較[M].語言教學研究,2009(6):120-122.
[3]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