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偸钱敃r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上髂昊ǜ?,知與誰同?
清·王國維
山寺微茫背夕曛,鳥飛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
試上高峰窺浩月,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
詩者,吟詠情性也。抒情言志本是詩歌的職責,而將詩歌作為說理的工具則完全背離了詩藝的傳統(tǒng)。好的哲理詩并非是說教、語錄之押韻者,而是“狀理則理趣渾然,狀事則事情昭然,狀物則物態(tài)宛然”,語出自然、含蓄雋永,將抽象的哲思含蘊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之中,既具詩的藝術(shù)審美趣味,又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如水中鹽、蜜中花,冥合無間。
朱熹此詩為《觀書有感》第二首。昨夜下了大雨,江邊春水、條條溪流匯入大江,本來擱淺的艨艟巨艦就如羽毛般浮了起來?!肚f子·逍遙游》云:“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同樣如此,讀書也需要不斷積累,才能游刃有余、境界闊大、豁然開朗。詩人善于捕捉自然界生動的形象,將哲理融匯于形象之中。其中包含著讀書有悟有得時氣韻流暢無礙、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的境界,也寫出了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讀書感受。
歐陽修《浪淘沙》是一首惜春之詞,在寫景抒情中有一種哲思式的觀照。上闋追憶去年春日之賞玩宴飲,表現(xiàn)出對人世間之事物賞愛之深情,寫來平淡自然。下闋緊承追憶,“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發(fā)出人生聚散無常的悲慨,也表現(xiàn)出作者在賞愛和悲慨交雜的心情中的一種人生感受和態(tài)度?!敖衲昊▌偃ツ昙t”突出今年之春景明媚,似可以縱情欣賞,但作者并沒有寫遣玩之意興,而寫道:“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再一次將歡樂反逼入無常的悲慨之中,深化了人生聚散無常之感,同時也給人許多言外的感發(fā)和聯(lián)想。
王國維《浣溪沙》前半闋寫景,或為“造境”,或?qū)嵱兄?,寫出詩人對一種出世的高超的哲理境界之向往;后半闋“試上高峰窺皓月”寫對此境界之努力追求,“偶開天眼覷紅塵”寫對此塵世之不能忘情,“可憐身是眼中人”則是自哀哀人。作者借助外在物象揭示出了對塵世的厭倦與苦痛,實則也是詩人悲劇人生的自我觀照,體現(xiàn)出哲人悲憫的情懷。此詞下闋之內(nèi)容還使我們聯(lián)想到了卞之琳的《斷章》,主客體的相互轉(zhuǎn)化,在立體的空間中,任何事物都能成為一種能夠被冷靜審視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