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慧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與深入,各中學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上也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進,通過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轉變來達到提高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目的。本文從教學觀念過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單一乏味、學生閱讀量過少以及缺少課外閱讀習慣四個方面對目前初中語文閱讀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圍繞教學中存在的部分問題提出了一些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少教多學”教學模式;教學觀念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就目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看來,普遍存在課堂教學效率低,學生缺乏語文閱讀興趣的現(xiàn)象。而“少教多學”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極大程度地緩解了語文教師的教學壓力,讓教師從以往繁重的教學任務中解放出來,將關注重點由教材轉向了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還在根本上提升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一、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現(xiàn)狀
(一)教學觀念過于傳統(tǒng)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中,普遍存在著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課堂氛圍比較差的情況。雖然目前的基礎課堂教學改革正在不斷地推進,各學校對于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也進行了不同程度上的改進,但是由于長期受到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還是偏向以教學為主,讓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導致了教師即使在課堂上分析得再仔細,學生依然沒有課堂參與度,對語文閱讀的理解學習效率不理想。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觀念使得教學費時過多,卻得不到相應的教學成果,從而制約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整體發(fā)展。
(二)教學方式單一乏味
長期以來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效率一直處于偏低的狀態(tài),這與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方式是分不開的。良好的教學方式是影響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就目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來看,教師的教學方式還較為單一,長期不合理的教學體系與單調乏味的教學內容以及單一刻板的教學評價方式都從各個方面影響著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在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大量的初中語文課堂卻還是以講教材為主,一節(jié)語文閱讀課堂基本都是教師一個人在單方面地進行知識灌輸,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效果甚微。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得任課教師疲憊不堪,學生處于被動方,個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壓抑得不能發(fā)展。另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刻板評價機制也在不同程度上對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進行了抹殺,忽視了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
養(yǎng)成。
(三)學生閱讀量過少
對于初中語文的教學工作來說主要有兩項任務,一項是作文寫作,另外一項便是閱讀理解。但是對目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分析來看,一直是教師在進行閱讀,本應該是教學主體的學生卻沒有真正參與到語文閱讀中來。教師在課前細心地準備教學材料,對于閱讀參考書進行反復的閱讀思考,力求將最為標準的教學內容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但是由于學生自身閱讀量的過少,只能導致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單向的交流和傳授,學生與教師之間難以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互動。其次,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內容一般缺乏深度,在閱讀之后沒有進行思考的習慣,大多只是應付了事或者只注重考試重點。多數(sh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實際閱讀量也沒有明確的要求,即使是要求學生進行閱讀也是淺層次的閱讀,對于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來說用處不大。
(四)缺少課外閱讀習慣
學生在語文閱讀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留給學生進行閱讀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想要進一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還需要從學生的課余時間入手。但是正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在課外閱讀方面還缺乏一定自主性,課外閱讀幾乎空白。有部分教師可能會針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布置一些閱讀任務,但是難以保證學生真正地完成閱讀任務。據(jù)相關調查顯示,教師在課堂上所布置的課外名著閱讀任務,80%的學生都不會主動完成,大多只是流于形式,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課外閱讀對于自身語文閱讀學習的重要作用,也沒有意識到閱讀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學習和成長。學生缺少課外閱讀興趣可能與家庭教育環(huán)境或者社會教育環(huán)境有關,但是究其根本與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也有著極其重要的關系。
二、“少教多學”模式的教學優(yōu)勢
(一)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
“少教多學”模式的有效運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教育與學習兩者之間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進。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工作中,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關鍵。語文教師通過對“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積極應用,可以在根本上提高學生對于語文閱讀課堂的參與度,讓學生能夠在輕松自在的課堂環(huán)境中自主地進行學習,極大地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對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能力起到提升作用。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少教多學”的教學方法,其主要目的不是單純地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成績,而是通過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涉及的知識、學習技能、情感表達以及價值觀的體現(xiàn)等諸多方面進行科學有效的融合,為學生以后的寫作以及實際應用打下基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平衡發(fā)展。
(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少教多學”模式一直被廣泛地應用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對于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整體效率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從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看出,“少教多學”模式主要注重于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一方面進行任課教師的“少教”,一方面促進學生的“多學”。“少教”指的是科學管理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時間,將講授內容控制在最低;“多學”指的是通過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增加學生對于初中語文閱讀的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時間內能夠進行多看、多讀、多寫以及多思考,從而收獲更多的學習體驗。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一般過于重視教師的教學過程,對于學生實際掌握的學習效果有所忽視,而“少教多學”模式的有效構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學生對于初中語文閱讀學習的看法,真正地把學生擺在教學工作中的中心位置,不再單單以教為主,更多的是向以學為主進行轉變。通過學生良好的自主閱讀、自主思考以及自主實踐來進行學生語文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語文閱讀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
“少教多學”教學模式通過對教師課堂教學時間的有效控制,可以為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進行更好的思考。一般情況下,在初中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往往會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解工作,留給學生進行有效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通常很少。在這種教學情境下,學生對于教師所講的大量內容難以進行及時的消化和掌握,導致語文閱讀學習的效果不是很好。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中采用“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將教師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精簡,使得課堂上的講授時間得到進一步的優(yōu)化,為學生提供更多可以自由閱讀的時間,發(fā)揮出“少教多學”模式的真正價值,進而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少教多學”模式的途徑
(一)要求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想要更好地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首先需要語文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實現(xiàn)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中由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向“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進行轉變?!吧俳潭鄬W”模式的中心思想是以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體驗作為基礎,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進行明確。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幫助學生對自身的學習目標進行一個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學習任務,培養(yǎng)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自主性。另外,“少教多學”教學模式中的“少教”并不是讓教師減少實際教學點的講授,而是通過各種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注重教材的多樣性和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其次,在構建“少教多學”教學模式時,還應該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不同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課堂交流環(huán)境。例如在對朱自清先生的《春》這篇課文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在上課時先向學生提問:你們現(xiàn)在最盼望的是什么?學生可能會回答下課或者快快長大等等其他一些答案,這時教師可以接著提問:有一個人他一直盼望著春天的到來,盼望了整整一個冬天甚至是更長的時間,你們知道他是誰嗎?這個問題的提出對于預習過文章的同學可能就已經知道了是朱自清先生,因為《春》這篇文章開頭的第一句就是“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通過教師的靈活引導這種方式,自然而然地便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帶入了課堂教學的情景之中,從而更加方便教師接下來教學內容的開展。
(二)完善“少教多學”的教學方法
不斷對教學方法進行完善也是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少教多學”模式的重要條件之一。通過對教學方法的不斷完善可以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出“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真正作用,幫助學生建立一個適合自身語文閱讀學習的方法體系。在對教學方法進行完善時,需要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獨特的閱讀思維以及發(fā)展?jié)摿Τ浞值亓私夂头治觯鹬孛總€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掌握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并幫助其改正,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采取一定的鼓勵方式,從而建立起學生對于語文閱讀學習的信心。例如在學到《小石潭記》中的“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這一句時,學生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學會認為這是在著重描寫潭中的魚兒非常多;有的同學則認為作者主要描寫的是魚兒在水中游動的情景,表示魚兒非常的自在;可能還會有學生認為作者主要是通過對魚兒多以及魚兒清晰的游動身影的描寫,在側面更好地表現(xiàn)出小石潭的水非常清澈。教師通過這三種不同的看法可以發(fā)現(xiàn),第三種看法相對來說比較準確,但是對于第一種和第二種學生的看法也不可以進行直接的否定。因為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材往往只能起到一個案例的作用,教師應該通過“少教多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與此同時,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針對相同的問題可能會出現(xiàn)不同的看法和見解,這時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多種看法與見解進行統(tǒng)一的歸納和整理,依據(jù)實際的學習內容對其展開討論和適當?shù)脑u價,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通過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對具體問題進行解決。
(三)營造輕松的語文閱讀課堂環(huán)境
想要營造一個輕松的語文閱讀課堂環(huán)境,需要將傳統(tǒng)的問題課堂變成活動課堂,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開展活動課堂需要根據(jù)實際的教學內容、活動任務、活動目標對完成目標所要用到的方式方法展開設計?;顒诱n堂設計不單單是問題設計,不能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感覺是在完成一項任務,而是一個可以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語文閱讀魅力的活動過程,通過參與課堂活動來尋找問題答案。營造良好的語文閱讀課堂環(huán)境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氛圍,精心設計的課堂活動能夠更好地引領學生,充分發(fā)揮出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自主地深入探究語文閱讀,構建自己的思維模式。例如在對說明文《說屏》一課的教學進行設計時,可以在課堂開始之后提出以下問題:(1)通過閱讀全文,用文中的句子解答什么是屏?(2)根據(jù)作者的表述,說說屏有哪些特點?(3)文中提到與屏相關的哪些知識?(4)結合全文,談一談作者對于屏有著什么樣的情感?教師在提出這些問題后可以讓學生自行組成3—5人的學習小組,看看哪一組可以更快、更好地解答這些問題。這種類似于課堂競賽的教學方法在極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小組互動交流的形式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通過課堂活動的設計,靈活地將每個教學任務貫穿到一起,不僅營造了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還將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和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工作落到實處。
(四)進行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引導
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意思是給別人魚,不如教會他捕魚的技巧。在初中的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中也是一樣的道理,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灌輸教材中的知識點,不如通過有效的引導來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技巧。只有學生切實掌握了語文閱讀的方法技巧,才能在閱讀文章的時候迅速地把握住文章中心思想,進而提高閱讀能力?!吧俳潭鄬W”的教學模式中,有效地節(jié)省了教學所用時間,教給學生的都是精華部分即文章的閱讀技巧與解題方法,也就是“授人以漁”的另一種表現(xiàn)。例如在對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與朱元思書》這篇文章進行賞析學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文章題目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文章內容,或者讓學生快速瀏覽一遍課文后提出自己的感想。學生在看到文章題目或者粗讀一遍文章后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這篇書信是誰寫給朱元思的?具體有什么樣的目的?”“在這篇書信中作者為什么對富春江的景色進行大篇幅的描寫?”“作者通過對朱元思的書信想要具體抒發(fā)怎樣的情懷?”教師在總結學生的問題之后,讓學生帶著自己想要解答的問題再次進行閱讀,這樣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在學生第二次閱讀結束之后,基本上都會對自己所提出的問題有所了解,這時教師再展開教學就變得簡單多了。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由自己來解答的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教會學生自我學習的方法,從而增強學生在課后自主閱讀、自我復習的能力。
(五)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在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少教多學”模式時,還要盡可能關注學生大量的真實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可以說是語文學習的生命,學生不會閱讀對于語文的學習來說很困難。想要在語文的閱讀學習中取得較好的成績,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加強閱讀積累。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睆倪@句話可以看出,閱讀對于現(xiàn)在初中生的語文閱讀學習來說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從實際的語文閱讀教學情況來看,在課堂上留給學生的閱讀時間實在是太少了,根本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量,所以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便顯得格外重要。初中生的課余時間還是相對充足的,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對其課外閱讀提出一些建議和方式方法上的要求,促進學生進行真實閱讀。例如在八年級第二周的閱讀指導學案中,就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1—6回對學生提出了研讀要求。教師可以根據(jù)其文章內容提出以下研讀目標:(1)復述你認為小說中最為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2)對第四回中的“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蘆僧亂判葫蘆案”進行重點閱讀,并談一談賈雨村這一人物形象;(3)背誦5句你較為喜歡的經典詩句。通過諸如此類的閱讀設計,讓學生的閱讀變得更加細致和具體。
(六)實現(xiàn)課內外的聯(lián)合教學
語文閱讀來源于生活,也終將回歸到生活中去。為了進一步促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少教多學”模式的構建,促使學生主動地深入學習,真實閱讀,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豐富的課余活動來實現(xiàn)。例如:舉辦語文優(yōu)秀文章閱讀比賽、經典誦讀詩詞大會、讀書演講交流會等一系列的閱讀活動,通過課外活動的舉辦,提高學生自由閱讀以及主動閱讀的積極性。為了更好地達到課外閱讀活動的實際目的,需要確保學生全員參與到活動中,舉辦的活動要具有一定的規(guī)范性,可以先從每個班級進行小范圍的推選,然后是校級評選,最后在有條件的基礎上進行縣級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活動的整個過程,激發(fā)學生想要展示的欲望,始終保持對于語文閱讀的高度熱情。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到課外實踐活動中,對于學生發(fā)現(xiàn)自我、展示自我、反思自我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在活動中還可以觀察其他同學身上的優(yōu)點,不斷進行自我啟發(fā),實現(xiàn)自我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這是在課堂上無論做多少次練習也達不到的。進行初中語文閱讀課內課外的聯(lián)系教學,可以在提高學生對于語文閱讀興趣的同時,豐富其課余生活,這些經歷與體驗也可以作為日后學生進行寫作的素材、與他人交流的話題,讓學生明白閱讀來源于生活,作品來自于生活的瑣碎,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四、總結
綜上所述,良好的閱讀習慣是語文素養(yǎng)中的重要體現(xiàn),想要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教學效率,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需要對“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進行徹底貫徹和落實。只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靈活地運用教學手段,根據(jù)實際教學發(fā)展要求,不斷地對教學方法進行完善和改革,才能最大程度上確保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春麗.語文閱讀如何應用少教多學模式[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32).
[2]劉東雁.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少教多學”模式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7(39).
[3]于傳勝.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少教多學模式[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26).
[4]夏義軍.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少教多學的策略分析[J].文理導航(上旬),2017(9).
[5]祁正江.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少教多學”模式應用[J].科普童話,2017(34).
[6]杜華炎.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少教多學”模式的探討[J].文理導航(上旬),2017(07).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