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峰
說起食物對疾病的影響,從一個小細節(jié)就可以感受到。不管你去看中醫(yī)還是西醫(yī),醫(yī)生給你開完藥以后都會說一句:“多喝水,少吃生冷辛辣……”
為什么生病了吃東西要忌口呢?因為怕這些食物會加重病情,或者延緩疾病的痊愈。比如,生了癤瘡之類的熱實癥,你就不能吃魚蝦、牛肉等“發(fā)物”,因為它們有的發(fā)風,有的發(fā)熱,很容易助邪傷正,所以得忌口。
但是,忌口不是盲目忌的。不是一生病就得忌口,也不是一忌口就一嘴都不能吃,更不是一忌口就有大半食物上不了你的餐桌,它也是有很大學問的。
前不久,一位女士帶著她媽媽來找我。她媽媽一直有胃病,前些天檢查出來說胃潰瘍兩個加號了,醫(yī)生讓她在飲食上一定多加注意。老太太一聽急了,她聽說很多食物都傷胃,什么生冷辛辣那肯定是不吃的;肉類不好消化,忌口;聽說粗糧不好消化,也得忌口;到了后來,米飯也不吃了,只喝粥、吃青菜。
粥和青菜倒是清淡好消化,不傷胃,可是,老人家身體吃不消啊。由于營養(yǎng)跟不上,她變得特別愛感冒,而且一感冒老也不會好。這位女士懷疑媽媽這是免疫力不夠,覺得不能任由她這樣吃下去,就來找我,看看這胃病到底該怎么治。
一般來說,如果是青壯年人有胃病,尤其是潰瘍發(fā)作期,是要注意飲食,盡量少吃難消化的食物。可是,老太太的身體本身比較虛,正氣不足,如果再天天只喝粥吃青菜,營養(yǎng)跟不上,那么身體里面的正氣就更不足了,很難抵抗邪氣,也就容易生病了。
所以我勸老太太:“有胃潰瘍,沒關(guān)系,發(fā)作期多忌點嘴,緩解期就完全沒必要這樣了。我們可以把食物做爛點,肉多燉一會兒,粗糧多泡多煮會兒,各種食物都吃一點,這樣才能給身體里面的軍隊提供足夠的彈藥,否則它怎么去跟外邪打仗?”
這里我也想要勸大家一句:生病了,飲食是要適當作出調(diào)整,但大家不要草木皆兵,你“忌”得太多了,可能會缺乏一些營養(yǎng)素。而且,很多人對“忌口”的知識并不了解,只是道聽途說。
很多時候,想當然地隨便忌口,反而會給身體雪上加霜,耽誤病情。我們生病的時候,到底該怎么忌口,建議大家不要自行決定,還是需要醫(yī)生結(jié)合你身體的整體狀態(tài)作出判斷。
比如,雖說忌口的食物一般與疾病的性質(zhì)相同,患有熱性病的人不適合吃溫熱的食物,患有寒性病的人不適合吃寒性食物。但假如你本身得的是熱性病,但素來體質(zhì)虛寒,就不能把所有熱性食物全都停掉只吃寒性的,而是需要一邊平補,一邊清熱,這樣對身體的援助才是最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