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溪中
坦率地講,我曾為自己當初的選擇后悔過。教師,并非我熱衷、向往的職業(yè)。然而,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選擇了這條路,我只有腳踏實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因為不是發(fā)自內心地喜愛教師這一職業(yè),所以在師范學校讀書的四年,對我來說就成了一種煎熬,猶顯漫長。因而,雖然學業(yè)測評我都能過關,可總覺腹內草莽,頗多虛浮。我偶或有些自責,但很快又把這種內疚感驅逐出心:將來不就是當一個照本宣科的教書匠么?何苦勞神費力為未來那平凡的事業(yè)奠基呢?
然而,當我第一次踏上三尺講臺后,倦怠、麻木的靈魂竟突然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只因那一雙雙充滿渴求、清澈純凈的眼睛!當時,我實在不敢直視這些目光,心在隱隱作痛。我慌里慌張、語無倫次地熬過了從教的第一堂課,心里忐忑不安、五味雜陳。
我當然知道自己的這節(jié)課該有多糟糕!但讓我大感意外的是,這堂課過后,學校的領導非但沒有批評、責難我,反而用激勵的眼神、寬容的語氣安慰我。特別是教務主任辛越老師,把一杯冒著熱氣的茶水放到我手里,充滿理解地說:“誰第一次走上講臺都難免緊張,我當初也是這樣!小王,不要有過大的心理壓力,把思想包袱卸下來,輕松上陣!我相信,經過一番跌打滾爬,你一定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他親切的話語、堅定的目光讓我如沐春風卻又不禁汗顏。
接下來,我開始深刻反思,對自己虛度美好年華真心懺悔,并決心亡羊補牢充實自己。我真誠向老教師請教教學方法,他們大都謙遜隨和,循循善誘、不厭其煩地向我傳經送寶。我的視野迅疾開闊。和我一同進校的年輕教師也紛紛接近我,敞開心扉與我交換教育理念、交流教學心得。有時,我們節(jié)假日在家里聚會,一個火鍋、數張笑臉,足以溫暖整個冬天。我漸漸感覺:做一名教師也挺好。
半年之后,我已經能夠臉不紅、心不跳地駕馭課堂了。學生對我的課堂滿意度漸趨提高,這給了我極大的信心和鼓勵。同學們大多來自較為貧窮的農村,“知識改變命運”的意識在他們頭腦中甚為強烈。想到他們是一個個家庭的希望,我感到自己的責任無比重大。每當看到他們,我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學生時代的自己,想到農村孩子求學的艱難和成長的苦澀。所以,我沒有理由懈怠,更沒有理由碌碌無為!
后來,我成了一名班主任,我的工作不僅僅是教學,還有班級管理。學生的學業(yè)水平和思想狀況參差不齊,班主任的工作任務自然十分艱巨。好在農村的孩子大都質樸、善良,在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鼓動和感召下,同學們迎難而上、力爭上游,班級呈現出一片“百花齊放,萬馬奔騰”的可喜景觀。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孩子們每一點、每一滴的進步都讓我深切體驗到一個教育工作者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在努力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我也注重對他們的精神陶冶。我在班里成立了“竹風”文學社,宣言是:做人當如竹,未出土時先有節(jié),于凌云處仍虛心。在社長的帶領下,同學們定期召開文學研討會、定期進行精品閱讀,不少同學寫出了很好的文學作品。其中,李曉彤同學的散文《青春無悔》還發(fā)表在了人民日報《大地副刊》上。
教師是清貧的,在物欲橫流的當下,教師能否經得住嚴峻考驗,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課題。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領域也許是人類精神世界里的最后一片凈土,也是希望所在!
而我將一如既往,執(zhí)著堅守,只為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
(作者單位:安徽省宿州市碭山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