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加
深圳一個35歲的孕婦,竟被腹中胎兒“踢破”子宮,胎兒的大腿根,卡在子宮壁上。孕婦有失血性休克和感染的危險,病情隨時危及胎兒生命。醫(yī)生立即把孕婦轉送到手術室。不到10分鐘的時間,胎兒順利剖出,術后母子平安。
在古代,遇到這樣調皮的胎兒,怎么辦?古代真有這么一個案例,有幸遇到了神醫(yī),最后化險為夷。
據(jù)《宋史·龐安時傳》記載:安徽桐城縣有一個民婦臨產,七天未生下來,百法治療不效。名醫(yī)龐安時的徒弟李百全,正在其鄰居家辦事,聽說此事,立即邀請他的老師前來診治。龐安時一見患者,連聲說,病不危急。他讓產婦家人用熱水溫敷產婦的腰腹,自己又給產婦施以按摩術和針灸,產婦感覺肚子微痛,在呻吟之間,生下一個男孩。全家人轉憂為喜,但是,不知難產的原因。
龐安時說:“你的孩兒已經出胞,因在母腹以手抓住母腸,所以不能生下,并不是服藥所能奏效的。我是隔腹摸著胎兒手,在其虎口穴位,扎了一針,胎兒覺著疼痛,立即松手,所以,很快就生下來了,并沒有別的神術妙法?!?/p>
家人抱起小兒一看,右手虎口穴位的針痕尚在,可謂神妙。
龐安時可不一般。他是宋代蘄州蘄水(今湖北浠水縣)人,幼年跟父親學醫(yī),擅長內科,尤其精通針灸,還寫下不少醫(yī)學著作,有“宋代醫(yī)王”美譽。這個胎兒,碰見了神醫(yī),不松手不行呀。
這樣調皮的胎兒治得了,其他的難產也不在話下。據(jù)明《蓬窗類記》載:明朝的時候,有一孕婦要生孩子,忽然胎氣上攻,痛得忍耐不住,就請當時的名醫(yī)葛可久治療。葛可久一見,就用手猛拍桌案,大喊一聲,孕婦突然一驚,立時生下一子。
產后,葛可久趕緊安慰她說:“我看您的面色發(fā)青,這是胎氣上攻的緣故,如不急切搶救,就很危險。使你猛然受到驚嚇,胎氣必然下降,所以才順利生下一子。”
名醫(yī)葛可久的做法是有道理的,《素問·舉痛論》就說:“驚則氣亂,恐則氣下。”葛可久猛擊案桌,使孕婦得以順產,其奇驗如此,并非偶然。
這還不算什么,宋代還有一個名醫(yī),竟能讓人死而復生。據(jù)元《稗史》載:宋代浙江奉化人陸巖,因醫(yī)術精湛,譽滿當時。鄰縣新昌有位姓徐的婦女,產后病危重,前往二百里外,請來陸巖。剛到門口,產婦已經死了,胸膈部位尚溫。于是陸巖進屋診脈檢查一番,說:“這是血悶病癥啊。快買紅花數(shù)千斤,可能救活。”病家急忙如數(shù)買到。陸巖用大鍋煮藥,等到藥湯煮沸,倒入大木桶中,取一個花格木窗放在桶上,然后讓產婦躺在木窗之上,以藥氣熏蒸,藥湯稍冷,又換一桶,不大一會兒,產婦手指能動,只熏蒸了半天的時間,產婦蘇醒而愈。這大概是紅花能夠活血化瘀的緣故吧。
早在南北朝時期,名醫(yī)許引宗治陳國柳太后中風不語,就是用的這個辦法:“許用黃芪防風湯數(shù)十斛,置于床下,氣如煙霧,當夜即能言語?!标憥r仿效前法,也用熏蒸療法,令藥氣行血活絡而病愈,也不是不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