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月
1980年,在經(jīng)歷了初冬的肩周炎和夏天的酷暑之后,母親開始覺得自己身體沒有力氣,小便很多,隔一會兒就要上廁所。一開始只當是夏天太熱,人虛的,沒有太在意。
直到有一天,在后勤的院子里,母親突然失去知覺,昏倒了。昏倒的時候,她手心握著一把鑰匙。因為完全失去知覺,鑰匙扎到手掌里,出血了,送到衛(wèi)生科縫了兩針。
衛(wèi)生科抽血檢查化驗。母親剛剛下樓,樓上負責檢查的醫(yī)生,一個寧波人,就一路高聲喊著“擋(糖)尿病,擋(糖)尿病”,一路從樓上下來。那個時候,醫(yī)護人員可以完全不顧及病人的隱私。他找出了病因,顯得有些興奮。
母親蒙了。聽說過糖尿病,知道是富貴病,想不明白自己怎么會得糖尿病。多年之后,我嘲笑這段,其實母親是在不知不覺之間,進入富貴生活的。吃得飽,不運動,然后肥胖,自然是富貴生活。
于是,我們送母親到無錫市住院。住院治療很麻煩,床位很緊張。找無錫的親戚托關(guān)系,才聯(lián)系到床位。一住就是三個月,直到第二年的元旦。大哥復員回來,母親還在醫(yī)院里住著。
先是飲食控制,然后是醫(yī)生做測試,化驗24小時的尿,一個小時一次取樣,同時檢查其他器官,特別是腎臟是否正常。雖然不知道發(fā)病的起始日期,但是查下來,內(nèi)臟都好好的。住院期間,每天五兩淀粉,每個晚上三個荷包蛋。
然后是試藥,開始用降糖靈,血糖下來了,但是人出大汗,反應過于激烈。后面試過很多藥,都不是很理想,于是第一次用胰島素,用最小單位——0.1個單位,血糖很快恢復正常。
醫(yī)生的診斷,母親是非一類非二類糖尿病。遺傳、體重、生過過重的孩子,都是發(fā)病的原因。治療沒有什么好辦法,就是控制飲食,不吃糖,每天淀粉類食物半斤。
母親住院期間,家里三個和尚的飲食成了問題。父親不會燒飯,也不喜歡燒飯,于是三個人吃食堂。中午吃完飯,在單位打乒乓球。當時正好是深秋時節(jié),無錫太湖的大閘蟹上市。我第一次見到那個東西,長長的一串用草繩子拴著,在吐泡泡。嘗試了一下,的確是味道鮮美。打聽一下,才知道螃蟹是八毛錢一斤,而當時的豬肉是一塊錢一斤。覺得很詫異,建議父親以后不用擠著去買豬肉了。螃蟹又便宜又好吃,干嗎不天天吃。
母親出院了,人瘦下來了,121斤。此后的十年里,母親一直是飲食控制,外加鍛煉。剛開始,飲食一控制,身體不適應,總覺得餓得慌。早上一碗稀飯,一個雞蛋。中午和晚上都是一小碗米飯。淀粉類的食物,本來是一天一斤,現(xiàn)在控制到半斤。飲食控制是有效的,母親的血糖一直不高,只是小便里面一直有一點點糖。
“文革”期間,父親見過糖尿病,因為沒有副食供應,糧食短缺,很多人很快就去世了。父親擔心母親有精神壓力,總是寬慰母親,告訴她糖尿病沒什么,過去那么多病痛不都熬過去了么。當然,最后會加一句,可能你是抱不成孫子啦。孩子們都小,母親沒在意,但是這句話一直記得。父親說這句話時,離父親去世還有四年。
生病最大的好處,就是母親開始晨練了。一直到1990年,飲食控制開始漸漸失效,小便和血液里的糖分在漸漸升高,最后只能再用降糖藥。又過了八年,胰腺的功能越來越弱,開始用胰島素,每天飯前一針。
母親的糖尿病不是中年之后的最后一個病。從生第一個孩子開始,母親的病痛就沒有斷過。后面又得了膽結(jié)石,陸陸續(xù)續(xù)地被結(jié)石折磨了很多年,直到最后做手術(shù),把膽取出來。其間又被懷疑是乳腺癌,做了乳房切除手術(shù)。到了六十七歲,又被診斷出腦子里面有瘤,鵪鶉蛋一樣大的瘤子長在腦膜上。此外,母親常年便秘,最近幾年又開始有高血壓。
有句玩笑話說,母親是醫(yī)院的老運動員,但是這些病痛都無大礙。父親則不然,一向身體很棒的父親,從來不需要打針吃藥的他,只生了一場病,就離開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