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河合焦雄 文 吳倩 譯
人們總會誤以為職業(yè)、社會工作很難,而家里的事則很簡單,處理起來應該是得心應手。找我做心理咨詢的人里,有很多都是因為家里的事。有人會對我說:“為了這么點無聊的小事就跑來找您咨詢,真是丟人?!?/p>
我反倒認為,處理家庭關系才是更困難的工作,甚至可以這么說,現代社會,處理家庭關系已經成超越職業(yè)和社會工作的大事業(yè)。
在我小的時候,每個月初一父親都會點起神龕的佛燈,全家人一起行禮膜拜。通過每個月一次的重復體驗,小孩子會發(fā)自內心地感受到父親就是一家之長。在這樣的傳統(tǒng)環(huán)境下生活,想必做父親的會很輕松吧。
在社會急劇變化的時代,父母想要保持對孩子的優(yōu)勢地位可就難了。孩子的知識很快就能超過父母,他們不會心甘情愿地按照父母規(guī)定的方式生活。在這種情況下,“How to”式的父母教條已經行不通了。
在我們小的時候,賺回讓家人吃得上飯的錢,父親就已經充分完成作為一家之主的使命??墒乾F在,男人也必須和家人對話。妻子比較清閑,所以能看看電視,吸收知識,做丈夫的必須追得上她。
可能有人會想,光是職場上那點事已經夠受的了,回到家,別說是休息了,甚至還得再在家里干一番大事業(yè),根本不可能辦得到。
確實,雖然有些人擁有令人尊敬的社會地位,在家庭這項事業(yè)上卻完全偷工減料。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不能斷言是好是壞,不過,可能的話,職場和家庭兩不誤,不是會更快樂嗎?要是能下定決心,多去挖挖深埋在心里的寶藏,無論是在事業(yè)上還是在家庭里,都能讓你感覺更快樂。
有沒有明確的覺悟,所采取的態(tài)度就會完全不同。
我們就揀家庭關系中,常見的管教孩子說說。
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很多母親會不知不覺地使用這樣一個伎倆(原諒我用這么刻薄的詞,來提醒大家注意)。她們會說:“再不聽話,等你爸回來,讓你爸好好教育你?!?/p>
首先,能夠拱手讓權可是很了不起的,不過聰明的讀者應該能明白,雖然母親占住了弱者的身份,可是并不一定打算真正交出實權。
其次,這跟嚇唬孩子說“再不睡覺就會有狼來叼走你”沒什么本質區(qū)別。
最后,這句話還暗示著,你應該乖乖聽我話,我就會更加愛你。這樣,就有和父親爭奪孩子的愛的意味了。
你會不以為然,說我的分析太牽強,那你不如試著更改一下剛才故事的主人公,想想是孩子的奶奶對孩子說:“你要乖乖聽奶奶話,奶奶就買好吃的給你;要不然,你媽發(fā)現了可要打你啊。”你的心情還能夠依然平靜嗎?
怎么這么復雜?處理家庭關系可是大事業(y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