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珂
(安陽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河南 安陽 455000)
過敏性鼻炎是指機體因接觸到特異性抗原而引發(fā)的一種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其主要特征為鼻黏膜發(fā)生變應性炎癥,臨床上患者常表現(xiàn)為噴嚏、鼻癢、鼻塞、流涕等,目前西醫(yī)治療過敏性鼻炎以激素、組胺受體拮抗劑等為主,但仍無法緩解部分患者的鼻部癥狀,且需反復治療,因此其臨床應用受到一定限制[1-2]。研究表明[3-4],特異性抗原、過敏體質(zhì)是過敏性鼻炎發(fā)生中是重要的2個必要條件,其中免疫失衡與多種細胞因子在該疾病的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中藥在慢性疾病的治療中具有獨到優(yōu)勢,通竅鼻炎顆粒擅于清熱通竅、化濁止痛;針刺作為中醫(yī)常用治療方法,在過敏性鼻炎的治療中取得了較好效果[5]。本研究旨在探討針刺聯(lián)合通竅鼻炎顆粒對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療效,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期間本院呼吸科收治的過敏性鼻炎患者104例,依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2例。觀察組男28例,女24例;年齡21~66(38.49±14.05)歲;病程1~6(4.02±1.47)年。對照組男30例,女22例;年齡20~68(43.84±9.97)歲;病程1~8(4.45±1.52)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符合《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6]中的相關(guān)診斷標準,所有入院患者均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為過敏性鼻炎;鼻塞、鼻癢、流涕、打噴嚏等典型癥狀持續(xù)時間超過3個月者;年齡18歲以上者;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合并化膿性鼻竇炎、重度鼻中隔偏曲、哮喘、肺結(jié)核、血液系統(tǒng)疾病或惡性腫瘤者;入選前使用抗過敏藥物、糖皮質(zhì)激素、免疫調(diào)節(jié)藥物及其他影響療效判定的藥物者;存在針刺禁忌癥者;臨床資料不全者等。
對照組口服氯雷他定(河南天方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066,10 mg/片)治療,1片/次,1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通竅鼻炎顆粒聯(lián)合針刺進行治療。通竅鼻炎顆粒(四川迪康科技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迪康制藥公司,國藥準字Z10980073,2 g/袋)開水沖服,2 g/次,3次/d。針刺主穴為迎香、百會、印堂、合谷、雙側(cè)風池、曲池、禾髎,配穴為太沖、肺俞、脾俞、腎俞、雙側(cè)足三里,選用25 mm×0.25 mm毫針,鼻部穴位平刺,肢體穴位直刺,進針后施捻轉(zhuǎn)提插法,得氣后施平補平瀉法,留針20~30 min,1 d/次,3次/周,1周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8個療程。
1)于治療前后依據(jù)《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6]評估兩組鼻部癥狀與體征積分,其中鼻部癥狀以鼻塞、鼻癢、流涕、噴嚏為主;鼻部體征則主要為中鼻甲黏膜息肉樣變或形成息肉、下鼻甲與鼻底或鼻中隔緊靠;積分越高表示相關(guān)癥狀與體征越嚴重。2)于治療前后用肺功能檢測儀檢測兩組最大呼氣流速(PEF)、PEF晝夜變異率;用冷鏡法檢測兩組患者鼻腔通氣功能,糖精法檢測兩組患者鼻黏膜纖毛運動速率,用鼻腔阻力測量儀檢測兩組患者鼻腔總阻力。3)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晨起空腹靜脈血,離心10 min分離血清,轉(zhuǎn)速為3 000 rmp,用ELISA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4、白細胞介素-12(IL-4、IL-12)、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4)統(tǒng)計兩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鼻部鼻塞、鼻癢、流涕、噴嚏等鼻部癥狀及中鼻甲黏膜息肉樣變或形成息肉、下鼻甲與鼻底或鼻中隔緊靠等鼻部體征積分均顯著下降(P<0.01),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或P<0.01)。結(jié)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鼻部癥狀與體征積分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0.05,**P<0.01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鼻腔通氣功能顯著增強,鼻黏膜纖毛運動速率與PEF顯著加快,且觀察組上述指標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1);兩組患者治療后鼻腔總阻力與PEF晝夜變異率均顯著下降(P<0.01),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或P<0.01)。結(jié)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鼻部功能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0.05,**P<0.01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IL-4、TNF-α水平顯著下降,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IL-12水平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結(jié)果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0.01
兩組治療過程中均未發(fā)生皮疹、咳嗽、頭痛、頭暈、腹瀉及困倦等不良反應。
過敏性鼻炎的發(fā)病與體液免疫或細胞免疫失衡、外源性變應原刺激等因素密切相關(guān),其中外源性變應原的進入可刺激機體分泌特異性免疫球蛋白(IgE),而后者在介導組胺、白三烯等多種炎性因子的釋放中具有重要作用,進而增強毛細血管通透性,加速腺體分泌,最終引發(fā)鼻部癥狀[7]。過敏性鼻炎患者日常生活中極易感到疲勞,注意力與記憶力均下降,因此日常生活與工作受到嚴重干擾。目前西醫(yī)治療過敏性鼻炎的主要方向為規(guī)避過敏原、緩解鼻部癥狀及體征,但仍無法取得較為理想的療效,且患者需長期用藥[8]。
過敏性鼻炎在中醫(yī)學中屬于“鼻鼽”范疇,其發(fā)病機制在于機體肺、脾、腎虛損,衛(wèi)表不固,風寒犯及鼻竅,以至肺氣阻滯,鼻竅壅塞[9]?!端貑枴贰夺t(yī)宗金鑒》中關(guān)于該疾病分別有“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蓋噴嚏者,雷聲之義也,其人內(nèi)陽外陰,陽氣奮發(fā)而為嚏也”的記載,陰陽失和是其主要病機,因此治療中應以溫陽益氣、散寒通竅為基本治則[10-11]。通竅鼻炎顆粒是由白術(shù)、蒼耳子、黃芪、防風、細辛等多味中藥經(jīng)現(xiàn)代工藝精制而成的中藥制劑,具有清熱通竅、止痛化濁的功效[12]。肺俞、脾俞、腎俞三穴具有固護肺衛(wèi),補益脾腎的作用;足三里扶正祛邪、益氣固表;合谷是疏風解熱之要穴;迎香穴散風祛邪,宣通鼻竅;百會、印堂、雙側(cè)風池、曲池、禾髎、太沖等穴位可輔助補益脾腎之氣,宣通肺氣,針刺上述諸穴可有效改善鼻黏膜的敏感性,消除過敏癥狀與體征[13]。本研究中,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鼻部鼻塞、鼻癢、流涕、噴嚏等鼻部癥狀及中鼻甲黏膜息肉樣變或形成息肉、下鼻甲與鼻底或鼻中隔緊靠等鼻部體征積分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鼻腔通氣功能顯著增強,鼻黏膜纖毛運動速率與PEF顯著加快,且觀察組上述指標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鼻腔總阻力與PEF晝夜變異率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針刺聯(lián)合通竅鼻炎顆??捎行Ь徑膺^敏性鼻炎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其鼻部通氣功能的恢復。
IL-4、TNF-α等促炎性因子與IL-12為代表的抑炎性因子的失衡在過敏性鼻炎的發(fā)生與進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促炎性因子在促進肥大細胞釋放與炎癥介質(zhì)的分泌中起到積極的作用,最終造成局部大量分泌黏液,組織黏膜水腫;IL-12則通過抑制促炎因子的分泌達到阻止炎癥進展的效果[14]。通竅鼻炎顆粒中的白術(shù)、蒼耳子、黃芪、防風、細辛等可有效抑制炎性因子釋放,降低鼻黏膜血管通透性。針刺一方面通過作用于膽堿能抗炎途徑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途徑,下調(diào)促炎性因子水平,提升抑炎性因子水平,從而發(fā)揮顯著的抗炎效果;另一方面刺激能夠抑制Th細胞轉(zhuǎn)化為Th2細胞,恢復Th2/Th1之間的平衡,增加機體內(nèi)T淋巴細胞數(shù)量,增強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從而加速嗜酸性粒細胞凋亡,降低局部上皮細胞損傷[15]。本研究中,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IL-4、TNF-α水平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血清IL-12水平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治療過程中均未發(fā)生皮疹、咳嗽、頭痛、頭暈、腹瀉及困倦等不良反應。表明針刺聯(lián)合通竅鼻炎顆粒治療過敏性鼻炎可抑制促炎性因子,上調(diào)抑炎性因子,從而有效控制病情,且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針刺聯(lián)合通竅鼻炎顆粒在過敏性鼻炎的治療中可顯著緩解患者臨床癥狀與體征,抑制炎癥進展,且用藥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張肇宇.中藥舒鼻噴劑與西藥鼻噴劑治療過敏性鼻炎31例臨床觀察[J].世界中醫(yī)藥,2014,9(1):49-50.
[2] WALKER S M,DURHAM S R,TILL S J,et al.Immunotherapy for allergic rhinitis[J].Rhinology,2013,51(2):99-110.
[3] 徐文中,劉春艷.過敏性鼻炎患兒淋巴細胞亞群、血清IgE水平的變化及其相關(guān)性[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6,32(4):550-552.
[4] 凌云,楊春悅,楊紅梅.氮卓斯汀鼻噴劑聯(lián)合地氯雷他定治療過敏性鼻炎65例的療效評價[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4,30(6):828-830.
[5] 徐艷,馬梅,張宗強.通竅鼻炎顆粒聯(lián)合針刺治療過敏性鼻炎及對患者血清IL-4,IL-6及IL-10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5,14(5):169-172.
[6]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委會.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2010,38(6): 67-68.
[7] 易興亮.中西醫(yī)結(jié)合與傳統(tǒng)西藥治療支氣管哮喘合并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研究[J].西部醫(yī)學,2015,27(1): 47-49.
[8] ZHANG Y,ZHANG L.Prevalence of Allergic Rhinitis in China[J].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 Research,2014,6(2):105-113.
[9] 陶綺蕾,陳力,劉環(huán)海.自擬鼻炎方聯(lián)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療過敏性鼻炎42例[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7,10(7):773-775.
[10] 鄧玫.黃芪顆粒治療過敏性鼻炎哮喘綜合征患兒的療效及對血清Th1、Th2細胞因子的影響[J].中醫(yī)藥學報,2017,4(2): 68-71.
[11] 顧文哲,嚴道南.過敏性鼻炎外治法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信息,2015,32(1):112-114.
[12] 區(qū)潔楹,梁建剛,陳靖.鼻淵通竅顆粒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咀嚼片治療兒童過敏性鼻炎[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32(5):1028-1029.
[13] 魏春暉,杜儀,董寶成.針刺聯(lián)合鹽酸氮卓斯汀治療對過敏性鼻炎患者白介素水平的影響[J].貴州醫(yī)藥,2017,41(10):1068-1070.
[14] 洪壽海,丁沙沙,張闊,等.基于細胞因子的針刺治療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的鎮(zhèn)痛、抗炎機制研究進展[J].針刺研究,2016,41(5):469-473.
[15] 楊瑞春,黎芬芬.中醫(yī)針刺治療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血清炎性介質(zhì)及臨床療效的影響[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5,44(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