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明,張愛青
(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環(huán)境保護處,山西 大同 037003)
大同煤礦集團(以下簡稱“同煤集團”)選煤廠多采用壓濾機回收煤泥中小于0.2 mm的細粒煤泥,以前基本上能滿足生產的需要,但是近幾年隨著井下機械化開采水平的不斷提高,開采深度和廣度不斷延伸,運輸環(huán)節(jié)增加,再加上礦井“一通三防”的防塵灑水,導致原煤中<8 mm的末煤含量增加。同時,由于部分原煤水分高、泥化現(xiàn)象明顯,造成篩分效率很低,部分塊度較小的原煤進入選煤系統(tǒng),使選煤生產過程中經常因為洗水濃度高,使分選深度和分選精度下降[1]。不僅使精末煤中混入的細粒中煤和細粒矸石增加,高灰分的細粒煤污染精煤,增加精煤灰分,影響精煤質量,還使中煤和矸石帶煤增多,出現(xiàn)煤泥黏附中煤矸石現(xiàn)象,降低中煤矸石的灰分,造成煤炭資源浪費。因此難沉降煤泥水處理已成為制約選煤生產的瓶頸,提高煤泥水處理效果已迫在眉睫。
難沉降超細煤泥水由于受到煤變質程度、煤泥水中礦物組成及電荷特性等影響,國內外在處理此類廢水時,采用了不同處理方法,特別是在研制和選取凝聚劑和絮凝劑時做了大量工作[2-3]。本文采用先進的粒度分析儀和成分分析儀,對煤泥水極細顆粒粒度組成和煤巖成分進行測定,得到統(tǒng)計粒子直徑分布數(shù)據和高灰細煤泥的巖相成分,同時還對難沉降煤泥水的其他理化特性進行了全面分析,從而對同煤集團難沉降煤泥水的形成原因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認識。弄清了煤泥性質-加藥量-沉降特性的定性關系[4-6],在此基礎上,通過大量試驗,找到了處理同煤集團難沉降煤泥水的對策。
粒度大小是影響煤泥水沉降性能的主要因素[7],將煤泥水過濾烘干后進行粒度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同煤集團難沉降煤泥水中0.5 μm以下的細小顆粒占23.58%,這些細小顆粒中又有很大一部分無法沉降而進入循環(huán)煤泥水中,不斷累加,濃度升高,因此細小顆粒是造成煤泥水難沉降的主要因素。
圖1 難沉降煤泥水粒度分布Fig.1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difficult sedimentation coal slurry
為了對同煤集團難沉降煤泥水的礦物組成進行定量分析,得出各礦物的準確含量,將難沉降煤泥水過濾烘干后送到中國礦業(yè)大學分析測試中心進行X射線衍射分析。
1.2.1 定性分析
利用粉末衍射聯(lián)合會國際數(shù)據中心(JCPDS—ICDD)提供的各種物質標準粉末衍射資料,并按照標準分析方法進行對照分析。發(fā)現(xiàn),樣品主體是非晶態(tài)物質(煤),含有較多的高嶺石,有部分石英、伊利石、伊蒙混層和少量的方解石、白云石、黃鐵礦等礦物。
1.2.2 定量分析
按照GB 5225—1985《金屬材料定量相分析X射線衍射K值法》進行定量分析,結果見表1。可以看出,同煤集團難沉降煤泥水的礦物組成為:煤65%、高嶺石、伊利石等黏土礦物23%、石英等氧化物3.8%、方解石、白云石等硫酸鹽礦物2.2%。由于難沉降煤泥中高嶺石、伊利石等黏土礦物含量高達23%,影響煤泥水的沉降性能。由于黏土具有特殊的晶體結構,不僅自身難于沉降,而且惡化了水質條件,所以對煤泥水沉降性能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
表1難沉降煤泥水礦物組成定量分析結果
Table1Resultsofquantitativeanalysisofmineralcompositionofdifflcultsedimentationcoalslurry
名稱含量/%分子式非晶態(tài)物質(煤)65—高嶺石16.7Al4(OH)8Si4O10石英3.8SiO2方解石1.3CaCO3白云石0.6(Ca,Mg)CO3伊利石3.5KAl2(OH)(AlSi) 4O10伊蒙混層3.2伊利石/蒙皂石形成的混層礦物綠泥石2.1(Mg,Fe,Al)6(OH)8(Si,Al)4O10菱鐵礦0.3FeCO3黃鐵礦1.2FeS2長石0.5(Na,Ca)AlSi3O8 /(Na,K)AlSi3O8其他1.8—
通過實測,同煤集團難沉降煤泥水沿著煤泥水流向,固相組成相對含量不斷變化,主流向的灰分由15%增至60%,即高嶺石等黏土礦物的相對含量不斷提高,煤泥水的沉降性能越來越差。
同煤集團循環(huán)煤泥水硬度變化見表2??梢钥闯?,同煤集團選煤廠循環(huán)煤泥水硬度逐漸減小,原因是循環(huán)煤泥水中的黏土礦物吸附煤泥水中的鈣、鎂離子,使煤泥水中的鈣、鎂離子減少,造成循環(huán)煤泥水的硬度下降,細小煤泥顆粒的沉降性能變差。
同煤集團選煤廠補加清水總硬度為33 mg/L,總離子強度為1 280 mg/L,不利于煤泥水中細小顆粒的沉降。
表2循環(huán)煤泥水硬度變化
Table2Changeofhardnessofcirculatingslimewater
項目電導率/(mS·cm-1) 硬度/(mg·L-1)入料1.24144.40濃縮機底流1.23842.50循環(huán)水1.224 40.95
同煤集團原煤多屬于中等變質程度以上的煤種,煤變質程度越高,煤泥水中顆粒越易凝聚,沉降性能越好,因此煤變質程度對同煤集團選煤廠煤泥水的沉降性能影響不大。
同煤集團選煤廠煤泥水中的pH值、液固比和化學需氧量等指標都在正常范圍內,對煤泥水的沉降性能沒有顯著影響。
通過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同煤集團選煤廠煤泥水處理系統(tǒng)存在明顯的不足,主要表現(xiàn)為:① 沒有專設混合反應池,造成投加絮凝劑后,混合不均勻,反應時間不夠,大大影響了絮凝效果,對難沉降煤泥水的影響更為明顯。② 濃縮池去除負荷太高。同煤集團選煤廠煤泥水處理系統(tǒng)設置的濃縮池正常情況下能滿足要求,但若出現(xiàn)煤泥水難沉降時,細小煤泥不能有效去除,在煤泥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里不斷累積,懸浮物濃度增大,造成濃縮池去除負荷太高,無法正常運行。③ 濃縮池沉降時間偏短。由于難沉降煤泥水中0.5 μm以下的細小顆粒占比大,近1/4,按正常情況設計的濃縮池沉降時間不夠,導致大部分細小煤泥顆粒無法沉降,在煤泥水閉路循環(huán)中不斷累積,最后形成濃度很高的高灰細粒度煤泥水,嚴重影響精煤質量。
1.9.1 絮凝劑類型選擇不當
難沉降煤泥水中的電荷以陰離子為主,若投加非離子和陰性有機高分子絮凝劑,處理效果較差。
1.9.2 絮凝劑使用單一
難沉降煤泥水中的細小顆粒偏多,如果只投加一種絮凝劑,只有在加藥量很大的情況下才能有處理效果,但處理成本高。
1)增設混合反應池
增設混合反應池,分別設置混合段和反應段的主要參數(shù)。在實際改造過程中,將混合段速度梯度設置為900,混合時間設置為3 min,反應段速度梯度設置為80,反應時間設置為30 min,目的是提高混合段速度梯度,強化混合效果,降低反應段速度梯度,延長反應段反應時間,確保絮團增長。
2)降低濃縮池去除負荷
難沉降煤泥水濃度很高,去除負荷很大,遠超過原有濃縮池的處理能力,因此必須增加沉淀面積[8]。但同煤集團選煤廠煤泥水處理系統(tǒng)原有布置很緊湊,沒有場地用于新建豎流式或輻流式沉淀池。針對這一情況,增設斜管沉淀池,占地小,投資低,可大大降低煤泥水的去除負荷。
3)延長濃縮池水力停留時間
濃縮池水力停留時間短,0.5 μm以下的細小煤泥顆粒來不及沉降,為解決這一問題,增設效果更好的沉降處理設施,降低濃縮池的處理量,將濃縮池的沉降時間延長到1 h以上,可明顯提高細小煤泥顆粒的去除率。
4)煤泥水調質
由于鈣、鎂離子有利于細小煤粒的絮凝反應,因此有必要對難沉降煤泥水進行調質,增加其硬度。加鈣絮凝試驗結果見表3??梢钥闯觯逾}既可以明顯提高難沉降煤泥水的處理效果,還可以節(jié)省絮凝劑投加量,在實際運行中鈣的投加量在1.5 mmol左右即可滿足要求。
表3加鈣絮凝試驗結果
Table3Additionofcalciumflocculationtestsituation
CaCl2加藥量/mLCa物質的量/mmolCa含量/mg絮凝情況濁度/NTU105.0200好7652.5100好15131.560較差32010.520 較差渾濁000差渾濁
5)精選絮凝劑
不同種類、不同廠家的絮凝劑技術指標和產品性能相差很大,對難沉降煤泥水的處理效果也不同。通過大量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對難沉降煤泥水,非離子和陰性有機高分子絮凝劑處理效果不好,除非增大加藥量,但會提高煤泥水的處理成本;陽性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對難處理煤泥水的處理效果最好,雙性次之。因此應優(yōu)先選用陽性有機高分子絮凝劑。
6)絮凝劑優(yōu)化組合
對難沉降煤泥水,如果單獨使用一種絮凝劑,即使是效果最好的陽性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加藥量也很高,而如果對絮凝劑進行優(yōu)化組合,可減少絮凝劑用量,降低處理成本。通過反復試驗,發(fā)現(xiàn)采用雙性+陽性組合最好[9],即先投加雙性有機高分子絮凝劑,1 min后再投加陽性有機高分子絮凝劑。
由此可見,采用2種絮凝劑組合可以實現(xiàn)強強聯(lián)合,優(yōu)勢互補,大大提高絮凝劑的綜合性能[10]。
1)同煤集團選煤廠難沉降煤泥水中細小煤泥顆粒約占1/4,高嶺石、伊利石等黏土礦物占25%,具有典型的高灰細粒度煤泥水的特征。
2)原有煤泥水處理系統(tǒng)是按正常情況設計的,沒有高效混合反應池、濃縮池去除負荷高、沉降時間偏短,不具備有效處理難沉降煤泥水的能力。
3)通過增設混合反應池、降低濃縮池去除負荷、延長濃縮池水力停留時間、對煤泥水進行調質、采用雙性+陽性有機高分子絮凝劑聯(lián)合加藥等措施后可使難沉降煤泥水達到閉路循環(huán)的水質要求。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謝廣元.選礦學[M].3版.北京: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16.
[2] 馮莉,劉炯天,張明青,等.煤泥水沉降特性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10,39(5):671-675.
FENG Li,LIU Jiongtian,ZHANG Mingqing,et al.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di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slime water[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2010,39(5):671-675.
[3] YANG X J,CHU L K,LIU D M,et al.Research on kaolinite in coal measures of West Beijing by Mossbauer spectroscopy[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English Edition),2006,16(1):61-63.
[4] 馬永梅.煤泥水處理方法的研究[J].煤炭科學技術,2007,35(5):80-83.
MA Yongmei.Research on slime water treatment method[J].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35(5):80-83.
[5] 張英杰,鞏冠群,吳國光.煤泥水處理方法研究[J].潔凈煤技術,2014,20(3):1-4.
ZHANG Yingjie,GONG Guanqun,WU Guoguang.Research of slime water treatment methods[J].Clean Coal Technology,2014,20(3):1-4.
[6] SMITH R W,MISRA M,DOUBEL J.Mineral bioprocessing and the future[J].Mineral Processing,1991,4(7/11):1127-1141.
[7] 王少會.選煤廠煤泥水處理的應用分析[J].中國礦業(yè),2004,13(5):13-15.
WANG Shaohui.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slurry treatment in coal preparation plant[J].China Mining Magazine,2004,13(5):13-15.
[8] 李亞峰,胡筱敏,陳健,等.高濃度洗煤廢水處理技術與工程實踐[J].工業(yè)水處理,2004,24(12):68-70.
LI Yafeng,HU Xiaomin,CHEN Jian,et al.Treatment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high concentrated washing coal wastewater[J].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2004,24(12):68-70.
[9] 張東晨,張明旭,陳清如.煤泥水處理中絮凝劑的應用現(xiàn)狀及發(fā)展展望[J].選煤技術,2004(2):1-3.
ZHANG Dongchen,ZHANG Mingxu,CHEN Qingru.State of art of application of flocculent in coal slurry treatment and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J].Coal Preparation Technology,2004(2):1-3.
[10] 江繼濤,李多松,賈菲菲,等.煤泥水處理技術的成因分析與研究現(xiàn)狀[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