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南音
持經(jīng)觀音
品明前茶,就是嘗滋味。早春的第一波茶芽,潤開一冬的束手束腳。可明前茶適合采摘的時間就那么幾天,不到,陰氣未消,喝了傷身,過了,芽葉太大,陽氣又多。明前茶何以乃茶中上品,因為它把握的就是那么陰陽平衡的一個點。那幾天,吐故納新,春和景明,別有氣象。
童子拜觀音
中國的傳統(tǒng)功夫讓人體會的,都是由面到線,由線到點的妙處。昆曲家們的一個點,是丹田浮沉,拳家們的一個點,是腳下松沉,書家八面出鋒,四正四隅,寫的是一個點的修養(yǎng)。積點成線,由線呈像,便是畫者的藝術(shù)和功力了。書畫,是陰陽交濟,守正顯奇的功夫。有人講中國畫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要盡力打進去,得其精髓,再勇于打出來。其實盡力打進去了,到了那個點上,就會隨勢生化,自出新意,何須再打出來呢,不到那個點上,有再多勇氣,也只能臨淵羨魚罷了。
畫人物,按理說是老祖宗留下的老手藝了。起興、傳神、載道,或單筆或雙鉤,是吳地畫家最擅的畫藝,但不知何時,人物畫讓位給了山水和花鳥,此后千年間,人物畫漸趨式微。當代也是,蘇州沒有多少人物畫家了吧,可是宗元先生偏就幾十年如一日,以點呈線繪三界六道,讓我尊敬與喜歡。我曾在先生畫下徘徊再三,讀出了他在一個點上的癡心和堅守,那既是一個充滿情味的藝術(shù)高地,更是‘神游于古畫’之微妙共鳴。守住這潛心體味的一個點,便是他拋開雜念,靜心養(yǎng)性的過程。佛家叫放空,道家叫虛心,儒家謂之修身。
靜坐羅漢
孔子系列
的確,在宗元先生的筆墨里,儒、釋、道都有或明或暗的影子。莊重的佛陀、仁慈的觀音、思索的羅漢、書卷氣的孔子、虛靜的仕女,在人們面前展現(xiàn)的是內(nèi)容豐富、美不勝收的中華傳統(tǒng)藝術(shù)的密碼。讀宗元先生的畫,能感到他內(nèi)心的落點和平衡是那么細細微微,周周到到。讀畫久了,你能感悟到這個點,在你心上也會產(chǎn)生奇妙的反應,讓你心生崇敬,卻又溫暖適意。
三顧茅廬
這種感覺,我認為是一種場,講氣場還不太到位,應是一種共振,讓人讀得到他筆下的傳統(tǒng),又悟得到新意。大多數(shù)畫人,苦于在人物‘樣式’的重復中不得脫身而出,或者說只有‘公式’的練習,少有自我的抒寫。程先生的畫作則以小寫意筆法輕加勾勒,人物結(jié)體、構(gòu)圖和配景既有古今名家之手段,也有先生自己的意趣。其實我這里說得輕松,這功夫早就耗費先生幾十載體道悟道的時光。收攏筆墨的張揚,內(nèi)蘊骨力于點線,沒有定力,如何可以做得。
他筆下觀音像,堪稱妙品——面相圓潤,云髻高聳,雙目微啟,似笑非笑,神情間恬靜圣潔,身形一曲三折,衣紋垂墜若流云,一種垂憐眾生的神態(tài)望之感動,復生莊嚴之心。那些精彩的羅漢圖,造型生動,線條流暢,當是“曹衣出水、吳帶當風”的心得詮釋。他筆下的仕女,無論古今,都清新出塵,望之有魏晉之風。同樣令人神往的是孔子生平的系列畫作,因此些畫,80年代中后期,程宗元與匡亞明,蕭嫻,沈從文等前輩大家有過一段傳奇。孔子組畫十二幅,畫盡夫子少年到暮歲。人物傳神,筆墨沉著,衣冠一如古風,線條流利準確??飦喢飨壬拫瓜壬}寫,沈從文先生審定,各種細節(jié)盡依史載,孔夫子上下求索,敦厚可親之風如在眼前。
神韻
其實好的畫家一定要有儒風,修身齊家,便是調(diào)和陰陽。能修身之人,必然忠厚善良。宗元先生,他的敦良厚樸也一直是我心儀的風度?,F(xiàn)在我自己體會多了才知道,人能一直堅持厚樸,真是不易,那是需要建立在對人世間有著深刻理解的基礎(chǔ)上才可以做到的。智與巧對人生來講,都只是計謀,而這些計謀,對筆墨來說則是破綻,不可以隨便行之于筆下。說到底,畫家修煉筆墨,和做人處世是共通的,那個點,就是從容自在,中正平和。
中正平和的感受,和明前茶的滋味有點像。天地靈氣收到一個點上,陰陽相濟,妙諦獨悟,才能以正出新,靜極生意,也才能與空氣當中若有若無,世上有情無情的眾生,達成共識與共振。倘能若此,筆墨的魅力也就有了。
金陵十三釵——湘云眠藥
筆墨其實是約束自我的工具,所以先賢才說人書俱老。一個老字,說的是優(yōu)秀的畫家,必須長年不懈地以筆墨這一工具對自我進行思考和淬煉。我猜,這也許就是宗元先生在寂寞和欣喜中的心得吧。
程宗元,字祥,妙諦齋主。1943年生于蘇州,畢業(yè)于蘇州工藝美專中國畫???。師從名家沈子丞先生。擅長人物、仕女及佛畫。六十年代于吳門畫院研習中國歷代傳統(tǒng)人物畫,七十年代《蔡文姬》、《成果》入選全國美展,中國美術(shù)館、江蘇美術(shù)館收藏,八十年代于日本東京舉辦個展。八六年為匡亞明著作《孔子評傳》創(chuàng)作孔子畫像十二幅,獲2000年全國美展優(yōu)秀獎。九十年代初受臺灣禪宗佛教會邀創(chuàng)作觀音寶相長達十二年之久。本世紀先后創(chuàng)作紅樓夢26米長卷、民國仕女百圖、姑蘇十二娘、十八羅漢長卷、普門品三十三觀音圖。先后于香港、山東、新疆、江蘇、蘇州舉辦個展。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臺灣禪宗佛教會、江蘇民進江海書畫院、蘇州書畫院、姑蘇畫院任畫師、副院長。
伏虎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