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畫圖上的烈士,在當年紅25軍經過團城殺開一條血路時,不幸被子彈擊中胸部犧牲,鮮血染紅了團城的熱土。”“這幅畫圖上的解放軍戰(zhàn)士,作戰(zhàn)英勇,打死過不少敵人。負傷被抓后,敵人在他左右膝蓋上各打一槍,鮮血流盡犧牲?!?……
這樣的連環(huán)畫掛圖共有32幅,是河南省魯山縣團城鄉(xiāng)關工委副主任、老農民范欽憲為傳承紅色基因,教育下一代爭做時代新人自費請當地畫師制作的。尋找掛圖資料的時候,范欽憲總帶著一個大本子、幾支碳素筆,到處問詢知情人,記錄烈士生平和英勇犧牲情況。掛圖制成后,范欽憲每逢二月二、十月一、清明節(jié)、國家公祭日、廟會或集會,將掛圖掛在烈士陵園門口,給當地群眾、黨員、中小學生等講烈士生平事跡和犧牲經過。他流著眼淚的講解,常讓人也淚流滿面。
范欽憲制成烈士生平及英雄事跡連環(huán)畫掛圖已有10年了。他講解烈士生平及英勇事跡,哪怕只有一個人,也一樣在烈士陵園掛起32幅連環(huán)畫掛圖,一樣動感情。有一年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四棵樹鄉(xiāng)有兩個人提前來團城烈士陵園給烈士掃墓。他們是慕名來的,說清明節(jié)人太多,范欽憲也很忙,不如現在能靜心地聽他講紅色故事。范欽憲就掛起32幅掛圖,一幅圖接一幅圖給他們講。在講解過程中,兩個人起初是站著落淚,聽著聽著就蹲在地上哭,臨走時話也說不成了。他經常背起連環(huán)畫掛圖,來到鄉(xiāng)里11個中小學校,給孩子們講紅色故事,教育他們牢記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繼往開來。他講得師生眼睛里,不時滾出晶瑩的淚珠。
范欽憲向同學們宣講先烈事跡
2006年,團城革命烈士陵園建成。范欽憲根據民政部門的烈士名錄,發(fā)現還有22名烈士未遷安烈士陵園。他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把22名烈士忠骨遷安于烈士陵園。他還把家安在烈士陵園東墻外,甘愿做革命先烈的義務守陵人,和老伴一道,已經義務為烈士守陵12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團城革命烈士陵園成為縣里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革命教育基地”“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范欽憲講解起團城烈士陵園先烈生平及英雄事跡來,就更提勁了??谷諔?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會時,有2000多人來烈士陵園祭奠烈士。范欽憲在烈士陵園門口掛起掛圖,可勁地講。政府人員走后,是學生接著傾聽;學生走后,是群眾跟著接受教育。從平頂山來的學生流著淚說:“先烈們?yōu)榱私裉斓男腋I顮奚藢氋F的生命,咱們?yōu)榱俗鎳奈磥恚欢ǖ脤⑺麄兊募t色基因傳承!”范欽憲更是百感交集:“烈士們沒有被大家遺忘,他們永遠受到大家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