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 蘭
最近,日本一家著名的游戲公司派了位小哥來和我們合作個項目。因為需要派駐中國一年,所以挑了這位能說中文的小哥。赴任前,小哥來我公司對接工作,同事特意帶他來跟我聊聊。寒暄了幾句,我發(fā)現(xiàn)小哥的中文相當不錯,小哥也開始套近乎,熱情地邀請我一起午餐。他雖然中文說得好,但從未來過中國,想多多了解在中國生活的情況。一般來說,同事之間共進午餐是AA制,但因為我回答了許多問題,小哥請我吃了午飯。作為回禮,我提議由我買兩杯咖啡帶回辦公室。公司旁邊就有家星巴克,但小哥非要繞遠去一家日式咖啡廳。結(jié)果咖啡廳不能外帶,小哥才悻悻地又去了星巴克。等咖啡的時候,小哥終于忍不住吐槽說:“日本很多人從來不喝星巴克!”我聽了大吃一驚。
星巴克在日本遍地開花,比在中國的門店密度高多了,而且永遠客滿,怎么看也不像在日本被抵制的樣子啊。于是我問小哥:“為什么有人從來不喝星巴克呢?”小哥說:“因為星巴克太怪了,什么都和我們?nèi)毡緜鹘y(tǒng)的咖啡館不一樣,尺寸都非要叫tall,short,什么是tall,什么是short?為什么不像日本咖啡館一樣叫small,middle?”就因為這個?我被小哥震驚得無言以對。
小哥恨恨地說:“星巴克是那種拿MacBook(蘋果筆記本電腦)的人才喜歡的地方?!边@句話倒很有道理!我當場掃視了一下星巴克店里,目所能及的全是蘋果電腦。至于我,我喜歡星巴克,我也確實用筆記本電腦。問題是,到底是什么人在嫌棄星巴克呢?當所有線索聯(lián)系到一起,答案在我腦海中浮現(xiàn):宅男程序員!
小哥也承認了,不敢去星巴克的果然是日本的宅男們。想到小哥正好在游戲公司工作,我打趣地問他:“你這么了解情況,是不是因為你就是宅男啊?”結(jié)果小哥氣憤地大聲回答說:“我不是宅男!我有工作,我還有女朋友!”看他認真的、漲得通紅的臉,我差點把咖啡笑噴了。這時我才想起來,在日本社會文化里,宅男不折不扣是一個貶義詞。不同于中國不少人會自稱宅男宅女,在日本,所謂“御宅族”是被人看不起的,甚至被認為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因為日本的宅男是真的完全沒有社交能力的一群人。
不同于在中國,稍微懶得出門的人就自稱宅男。日本宅男是真的成天宅在家里,能不和人打交道就絕對不打交道,而且只能過最簡單重復的生活,連咖啡杯尺寸的稱呼變了他們都無法適應,又怎么能應付女人這種千變?nèi)f化神秘莫測的生物呢?于是,宅男把所有的感情都交給了兩種女人,一種是只存在于漫畫和游戲中的女性角色,另一種就是專門為宅男量身定做的女性——少女偶像。而這兩種形象的女性歸根結(jié)底還是同一種,她們年幼、可愛、弱小,既可以寄托宅男們無處安放的感情,又不會讓宅男感到一絲絲的危險。她們比一杯星巴克飲料更單純和安全。
我們基金投資了一家公司,就是做演藝經(jīng)紀的。某次在新宿著名的小劇場演出,來了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少女偶像組合。初登臺時,十幾個少女在舞臺一字排開,輪流自我介紹。最年幼的那個恐怕只有十二三歲,一臉稚氣,緊張得一個字都說不出來,捏著話筒發(fā)呆,額頭的劉海被緊張的汗水打濕成一縷一縷,看著還有幾分狼狽。我覺得這都算演出事故了吧,結(jié)果底下的宅男粉絲們不約而同地以氣沉丹田之聲喝彩:卡哇伊(日語“可愛”)!
等到演出開始,剛才還表情木訥的宅男們就像突然上了發(fā)條一樣,一刻不停地又蹦又跳,還默契地變換各種姿勢和手勢,并時不時地大聲吶喊叫好,臺下宅男粉絲制造的氣氛幾乎比臺上還熱鬧。而最后一個音符落下,宅男們又在同一瞬間恢復了一如既往的木訥,毫無表情和動作地呆呆站在那里,直到下一首旋律響起。
我像看外星人一樣看著這些宅男,我的朋友看著他們則是看著財神爺一樣激動。朋友告訴我,這些宅男太舍得為少女偶像們花錢了。即使是并不成功或出名的團體,只要有粉絲,就一定是死忠的粉絲。這些粉絲會自掏腰包全日本地追著看她們的演出,會花幾百元人民幣買一張照片,或者換來幾秒鐘握手的機會。而最感人的是,不管這個組合多么小眾,多么不出名,絲毫不會影響宅男粉絲的忠誠度和付出。一旦這個組合出名了,成為主流的娛樂偶像了,這些宅男粉絲會默默退出,轉(zhuǎn)而關(guān)注另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偶像團體。這是一種怎樣的奉獻精神啊!宅男們才是真的“我愛的并不是你,而是愛著你的我自己”。
那天買完咖啡回到辦公室,小哥認真地問了我一個問題:“我聽說在中國一個人吃飯很不方便,因為沒有多少適合一個人去吃的餐廳。我又不會做飯,那我怎么吃飯呢?”我說中國的外賣特別發(fā)達,想吃什么菜你就在APP里點單,會有專門的快遞送到你家里。小哥聽了很高興,猛點頭,突然又憂傷地說:“可是,還是要和快遞員說話吧,就不能完全不和人打交道嗎?”我看著他,心里有一個聲音在吶喊:“不要不好意思承認了,你就是真正的宅男??!你的‘女朋友’是存在于電腦里,還是在哪個偶像團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