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翠
摘 要:高中英語教學,應當以師生群體行為為主體,從而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為主要特點,從而實現(xiàn)高中生英語能力的提升作為最根本的目的。本文嘗試探討高中英語互動教學的主要特征。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互動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主觀念的盛行,形成了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模式,而學生的位置卻得不到重視。這種教學模式與信息時代的發(fā)展及社會對學生的要求格格不入。因此,高中英語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建立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發(fā)動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而不僅是被動接受知識,從而順利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一、創(chuàng)設互動情境
說話習得理論認為理想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能使學生“沉浸”于使用目的語的情形之中,進行有意義的寒暄。在教學操作中,堅持用目的語組織教學,可使外語教學在課堂這個小情形中為學生締造精彩的說話情形,它將外語教學系統(tǒng)中的主體(學生)、客體(目的語)和情形三要素聯(lián)系起來。學生不停地接收一些新的說話材料,并自動地按照先前的認知結構有選擇地知覺這些外在信息,建構最新信息(材料)的理解。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教師也往往被自己設計的教學思路所限制,即為單向傳授(act)和應答(react)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師生缺乏交流,互動不夠,缺乏創(chuàng)新,影響了教學效率和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而現(xiàn)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并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可以通過教材每一章、每一課的授課主題,去發(fā)掘可以使學生產生興趣的相關背景材料,以引起他們的注意。這樣,學生就會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中主動去攝取信息,并形成學生自主、老師民主的互動教學氛圍。
許多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羞于開口、參與互動的態(tài)度不積極。在與學生的訪談中發(fā)現(xiàn),學生多數(shù)是喜歡參與到課堂互動中的,主要是由于自己的知識和水平有限,才導致了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師要在此過程中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氛圍,讓學生感到口語不流利并不是丟人的事,能夠開口就是一大進步。首先,教師要在教學中找好自己的位置。教師應該是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以及課堂活動的參與者,不是作為向學生灌輸語言知識的“知識傳授者”。如在課堂提問方面,教師對學生的提問方式要具有多樣性,如采用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可以與教師和同學交流自己的觀點。而不是一味地采用封閉式問題,讓學生感到壓抑與無趣。其次,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采取策略性的反饋。采用一些鼓勵性的言語來使學生參與到互動中、讓每個學生在互動中都有所為。
二、教與學互動
在“互動”的教學中,學生的動是以教師的引動為基礎的。教師在講授新課前對學生作適當?shù)囊龑В谥v授較難理解的課文前,引導學生進入英語學習狀態(tài),創(chuàng)造英語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講解背景知識時,可以借助一些精致的圖片、英語歌曲、英語視頻、幽默故事等。對學生提出的學習要求不宜過難,要符合學生的不同英語水平,具有可操作性。
“互動式”教學的特點是“教”與“學”的過程,教師的備課、教學設計,要盡可能的接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明白教師的問題,是不是會覺得很奇怪,聽不懂,導致學生不能回答,這就失去了互動的意義。教師設計的問題應該可以使課堂氣氛自然活躍,讓學生有興趣參與課堂活動。學生在課堂上對教學內容有了濃厚興趣,就會使他們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識。比如一個簡單的互動模式:
Question1: What time do you get up every morning? Question2: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every day? Question3: Does your father like sport? Question4: What is your mother?
這四個都是很簡單的互動模式,當然教師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基礎制定不同的問題模式。在這樣的問題模式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說話能力,而且還使他們掌握了一般現(xiàn)在時涉及多方面的問題,如:人稱、時間狀語、助動詞等。這種學習方式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熱情。
三、生與生互動
互動模式的創(chuàng)設應建立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上,使學生明確自己的主人翁身份,以一種主動的學習心態(tài)進行英語學習。教師則應該優(yōu)化提問策略,根據(jù)不同的學生心理和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不同的問題,與此同時,教師應靈活提出問題,使每位學生都有話可答。
例如,在講解Friendship這一章節(jié)時可以讓學生積極講述自己對友情的定義以及和好朋友相處的故事,或者讓班級中的好朋友用英語交流對彼此的愛。通過這一過程,學生既能積極鍛煉口語又能與朋友同學分享感情,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又能促進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另外可以利用書本中的對話模板進行互相交流,要求自行創(chuàng)造出新的環(huán)境,但在這一環(huán)境中必須使用新學的語法知識及時鞏固。此時教師的作用便是適當指引,讓學生更好地發(fā)揮自我。這樣的互動模式,可以使學生真正加入到課堂中來,及時使用所學的新知識與同學進行口語交流,提高英語整體水平。
同時,在貫徹實習互動教學模式時,應注意其多樣性。也可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劃分小組后,同學之間應進行科學的分工,按照不同的學習任務制訂不同的集體計劃,在學習過程中互相學習、幫助,與老師建立多向的交流模式。例如在講解Art這一章節(jié)時,由小組內的成員自行想創(chuàng)意,將各種藝術形式用表演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老師變成一名合作者,為同學提供必要的支持,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促使方案變得更加完善。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將同一水平的學生安排在一起,可以找到老師平時忽略的教學點,學生之間可以用易于他們理解的方式相互討論、講解,從根本上解決學習難點,促進學習效率提高,完成老師的授課目標,最終將英語作為一門實用語言扎實掌握。
參考文獻:
[1] 張海濤.互動式高中英語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8(37):126.
[2] 蘭玲燕.淺談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8(11):97-98.
[3] 劉娟.淺談高中英語互動教學模式[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