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小學生活潑、好動、自制力較差、學習動力不足、容易犯錯誤、情緒波動性大,缺乏自我管理意識,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以班主任為中心,班級管理方法生硬而老套,管理觀念陳舊,在管理學生時缺乏耐心與愛心。教育對象在不斷地變化,現(xiàn)代教育也要求老師與時俱進,要求老師要在了解學生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去教育學生,運用科學的管理理論與現(xiàn)代的教育思想創(chuàng)造性地指導班級工作。在各種班級活動中應該創(chuàng)新性的開展管理活動。
一、提高自身修養(yǎng),塑造人格魅力
要想開展好班主任工作,就要先從班主任自身入手。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自己班上的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如要求學生不遲到,教師首先就應該早到;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要先做到。
“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要讓學生信服,關鍵是教師能否做到言行一致。教育者應力求用高尚的品德感染人,頑強的毅力啟迪人,崇高的精神鼓舞人。因此,班主任必須不斷的提高自身修養(yǎng),通過得體的言行舉止和為人處事方式,起到榜樣和示范作用。
二、要研究小學生心理
小學階段,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從生理上都處于幼稚的時期,有些問題處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心理上的障礙。所以作為班主任老師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要多思考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從實際出發(fā)去解決實際問題。但是心理上有些不健全的學生,應格外注意,要分別對待,注意交心。老師要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當發(fā)現(xiàn)某些學生有心理障礙時,要注意學習解決它的辦法,絕不能等待。
三、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小學生正是處于天真爛漫的年齡,他們喜歡和藹可親的班主任,不喜歡整天板著一張嚴肅的臉的班主任。想要成為一名學生受歡迎的班主任,首先要有愛心,舍得為學生付出。不管班里的哪位同學有了狀況,都要及時地了解和幫助,讓學生覺得老師是一位值得信賴的"家長";其次要微笑對待學生也要和藹可親的對待學生,最后,要平等對待每個學生,不能說學生淘氣,學習不好而歧視他們。要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呵護和愛,從而從心里愿意親近老師、愿意和老師交流。
四、激勵、賞識,是班級管理的核心
人的需要,除了生理需要外,還有更高層次的需要。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需要的內容與層次會更加發(fā)展成為伴隨人心理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賞識教育正是根據(jù)兒童這一心理特點,在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的基礎上而產(chǎn)生的一種教育。“賞識教育”,是“賞識”與“激勵”的結合體,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觀念,通過“賞識、激勵”去維護孩子的自尊,學會自愛,去挖掘潛力,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在班級管理中,當孩子取得成績或受到挫折時,老師的一句“你真棒!”或“再試一次,一定會比剛才更好!”等肯定性的語言或鼓勵性的言語,都會如和煦的春風,無聲的細雨,溫暖、滋潤著孩子的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五、建立賞罰分明的激勵制度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要積極地引入競爭機制,制訂有效的獎懲制度,這樣就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一個競爭的學習氛圍。
通過“好習慣之星評比”活動,培養(yǎng)學生由他律到自律的維護班級的意識。這一活動對每個同學在早讀、兩操、課堂紀律、課間秩序、衛(wèi)生值日等各方面表現(xiàn)進行監(jiān)督評比,突出獎勵班內那些言行舉止文明、學習活動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同學。如對上課舉手發(fā)言積極、作業(yè)整潔、學習進步、助人為樂、保護環(huán)境、愛護公物等的學生,都能獲得相應的“小明星”稱號。一段時間后,學生們評比和表現(xiàn)意識增強了,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強,言行舉止變得更為文明,學習也認真了。
六、建立功能小組,實施崗位責任制
班委建制歷來是班主任啟動班級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但班委僅僅是少數(shù)人得到較充分的發(fā)展,學生參與面不廣。因此班主任可以先把具體事務分類,安排組長,再是組合功能小組進行具體事務分工,確保人人有事做。然后實施崗位責任制,確保事事有人做。層層落實職責,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有鍛煉、展示的機會,讓他們感受參與的真實、參與的快樂、參與的辛勞,體驗為集體為同學服務的歡樂與責任。不僅能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班級的凝聚力,而且能使學生獲得班級管理主人的積極體驗,從而激發(fā)主動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并從管理者的角色中學會管理他人、學會自我管理。
七、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管理能力
1.舉辦尋找閃光點的活動。
班主任在班里經(jīng)常舉行類似“尋找閃光點”、“贊美他人”的活動,活動有時時間長些,有時三言兩語,有的面向全體,有的針對個人,組織學生學會從他人身上找到學習生活的要求,同時,幫助同學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點,從而樹立自信,克服自身的缺點,不斷進步。
2.嘗試實行學生自主評價。
以往的評價體系往往是教師一錘定音,在新的班級管理理念中,這樣的評價對學生是不公平的,因此,在目標管理的評價中,教師可以嘗試著以學生自評與學生互評相結合的形式來進行,學生通過自評、互評,小組評,把自己所取得的進步記錄下來,在評價中學生從他人的肯定中得到滿足,獲得自信;在自我批評中,學會反省,逐步完善自己。如在學期末,在填寫學生成長的足跡時,先讓學生自評,互評、小組評定的方式。使學生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班級民主管理的氣氛,也感受到參與管理評價需要的責任心。
3.建立“自我批評日”。
人應善于做自我批評,才能找出自身的不足,對照自己與他人,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才會有所進步。為了使學生能正視自己一周的表現(xiàn),班主任在每周五中選一節(jié)課,讓學生總結自己一周來的表現(xiàn),看看哪些值得發(fā)揚,哪些需要改正。小結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有關學習的、有關紀律的、有關生活的、有關校外的、有關校內的。學生們可以鼓起勇氣,暢所欲言,而且,師生可以共同找出缺點,制定下一周的奮斗目標。
班級管理是一項長期、復雜而艱巨的工作,作為一個班主任,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強烈的事業(yè)心、滿腔的熱忱、科學的創(chuàng)新管理方法,努力探索班級管理工作的最佳手段,以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