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香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4-0-01
歷史學科對于新升入中學的學生來說是個新學科。歷史知識系統(tǒng)學習也是剛剛開始。那么歷史到底是學什么呢?歷史的學習就是一個了解過去事實到掌握過去事實的過程;是一個由掌握歷史基礎知識到形成學史能力的轉化過程,是一個學史鑒今的過程,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科學史觀的過程。如果僅僅是學習掌握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事件影響等歷史課堂很容易枯燥無味,無法形成能力,學生也毫無興趣可言。面對一周兩節(jié)課時的歷史課的教學,如何能在這短短的時間里讓學生掌握大量的歷史知識,形成學史能力,產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進行高效率教學是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那么如何提高歷史課堂的效率呢?我認為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融洽師生關系
國外的一位教育家曾說過:“師生關系決定教學質量的好壞?!闭n堂效率的優(yōu)良間接地反饋了師生關系。融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而且還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這就要求老師無論在主觀上還是在客觀上都要做積極地努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老師要做學生的無話不說的好朋友,知己,要準確掌握每個時期學生的特點,要時刻關注他們的行為習慣,,要尊重學生的獨立見解,要善于鼓勵傾聽,要善于適時引導。站在青少年的立場上從他們的角度出發(fā),審視問題,辨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對他們的鼓勵和批評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不然就會引起學生的對抗心理,產生反面效應。
在課堂教學中,面對學生自身素質的良莠不齊,歷史知識的匱乏,老師必須蹲下身來尊重學生的見解想法,不能傷害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面對學困生時,教師不能歧視,不能打擊挖苦,有閃光點就及時的大力表揚,使自信心增強了; 同時還要根據(jù)他們的自身特點來指導他們學習,密切彼此的關系。由反感學習到愿意學習樂于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二、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產生興趣就是學習成功的一半,有了興趣學生就會渴望學習,就會積極主動探究知識的奧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哪些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
1.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首先通過多媒體教師不僅能將教學內容生動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代替枯燥的語言講述,還能夠根據(jù)教學內容向學生展示相關歷史的文獻資料,讓學生直觀重現(xiàn)歷史事件場景,歷史事件的經過,拉近歷史與學生的距離感。其次教師還可以展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歷史圖片,增加課堂容量。教師這樣做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有關歷史的史實資料,培養(yǎng)學生利用圖片學習歷史的方法,調動積極性,使課堂活躍起來。
2.恰當利用歷史故事。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適時引用一些相關的典型的歷史故事,往往可以讓學生精神振奮,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如學習《傳說中的炎黃時代》講述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讓學生理解禪讓制的含義。學習《早起國家的產生和建立》一課時,講訴烽火戲諸侯故事,使學生認識周幽王的昏庸,講述國人暴動使學生認識到周厲王的殘暴導致了國家的滅亡。使學生明確順民者興,逆民者亡的道理。故事的引入營造了輕松的環(huán)境,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也達到了教學目的和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3.巧妙運用歷史插圖。
歷史插圖為學生的學習增強了直觀性、欣賞性。為歷史人物、事件等的枯燥無味的歷史要素增加了直觀感,同時增加歷史知識的可信度,增強歷史厚重感,有助于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也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分析的能力。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選用恰當?shù)牟鍒D,能在更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4.發(fā)揮表格的作用。
表格具有概括性,條理性很強的特點,一目了然,也很美觀。表格是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實物以及歷史數(shù)據(jù)等歷史史實的直觀演示 .用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教學內容美觀又清晰,整體感又強。如列舉題、比較題、分析題等都比較適合用表格的形式來表現(xiàn)。既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審美能力。
三、創(chuàng)造和諧氣氛
長期的生活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和諧、愉悅的工作環(huán)境會提升人的學習效率,工作效率。和諧輕松的氛圍有利于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此創(chuàng)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十分重要。
1.課堂氣氛的作用
學風濃厚的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會給老師和學生帶來心理上的愉悅。它能充分調動老師教和學生學的潛能,在不知不覺中充分發(fā)揮師生潛能,產生預設之外的收獲,進而高質量地完成教學及學習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相反,沉悶的、呆滯的課堂氛圍,則會嚴重影響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使教學及學習任務艱澀難行,甚至無法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也無法達不到的教學目標。
2.影響課堂氣氛的因素
營造和諧課堂氛圍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關鍵是教師。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做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還要了解現(xiàn)代學生的特點,設法調動學生學的主動性,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提倡鼓勵學生問難質疑,表達不同見解,大力表揚發(fā)表自己見解的學生。這樣課堂氣氛融洽了,學生就會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引導,教育,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和思想意識。比如,我在講《百家爭鳴》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動腦筋的問題“傳說老子曾經張開他的嘴巴讓弟子們看,然后對弟子們說:“我那堅硬的牙齒早已經掉了,可我那柔軟的舌頭卻還在!”想一想,老子的話體現(xiàn)了什么思想主張?它的這種思想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有用嗎?如果你認為有用的話,舉例加以說明?”。問題展示后學生進行了熱烈討論,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紛紛結合身邊的例子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見解。就這樣,拓展了思維,訓練了能力,學生的主動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四、發(fā)揮合作效益
1.精選合作內容,引發(fā)思考興趣
要想小組合作具有價值就必須精選合作內容。這就要求教師要制訂合理的學習目標,安排恰當?shù)?、適合學生特點和認知結構的探究合作內容。一般都是在教學的重點、難點的地方設計問題,在小組中合作學習。
2.合理分配學習小組,明確組員分工
在成立合作小組時,小組成員人數(shù)素質能力等搭配要合理。一是小組人數(shù)要合理。人數(shù)過多或過少都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組要遵循“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老師要按照學生的性格特點、知識掌握情況、學習能力高低的不同進行分組,使每個小組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yōu)勢互補,而且也有利于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三是小組成員在小組活動中應是活躍的、積極的,這樣不僅提升了合作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改變學生在學習中貫性的態(tài)度,促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效利用學習發(fā)展的機會。
3.教師巡視活動適時指導
小組合作學習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將新知識和舊知識產生聯(lián)系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手段。但教師要在學生合作學習前,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步驟,明確合作的規(guī)定,準則。雖然是學生自主完成活動內容,但教師卻不能就做個旁觀者或準備其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而應該積極巡視小組合作情況,對學生合作做必要的指導。在學生自主合作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加入適時加入某個小組中,參加討論或進行相應的指點,并且能夠及時收集有效信息,把握合作進度,以達到預期的活動效果。
五、精心設計小結
精彩完整的課堂小結可以說是提升整節(jié)課學習效率的的畫龍點睛之筆,是對本節(jié)課重點知識的歸納整理總結。因此在課堂小結中一定注重知識結構的條理性,整合性。通過概括歸納使整節(jié)課的內容重點突出,簡潔明了,便于學生理解、記憶。課堂小結形式可以多元化,可以由教師完成,也可以由學生自主完成。如果是教師總結,可以將知識點通過課件設計成條理清晰的表格,或者編寫成順口溜,或是朗朗上口的兒歌等便于學生理解識記。如果讓學生做“本課小結”,學生可以通過談自己的收獲,感悟或者陳述本課的知識要點,形成自己獨特的框架體系,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掌握,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也更好的發(fā)揮歷史學科的功能。
結語
綜上所述,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提高個人素質的同時必須要刻苦專研,專研課標,專研教材,專研學生。根據(jù)教學內容特點,學生的認知能力,認知規(guī)律,合理設計的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的上要做到提前預設多種情況,以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體現(xiàn)歷史學科的學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