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語文素養(yǎng)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yǎng)。它包括語文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人文素養(yǎng)等。新課程性質(zhì)指出:語文課程應(yīng)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習慣作為核心素養(yǎng)之一,傾聽習慣便不可或缺。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是一個活躍的群體,由于他們活潑好動的特點,傾聽的習慣可想而知。作為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師,我們都需要費“九牛二虎之力”來引導這些孩子善于并樂于去傾聽,以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傾聽習慣。
一、營造安靜和諧的傾聽氛圍
課堂氣氛是決定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傾聽氣氛可以將師生的心智融為一體,達到充分的溝通。噪音、光線不足、環(huán)境雜亂等都會對傾聽產(chǎn)生不良影響,因而我教室的布置、課桌椅的擺放、地面的整潔、學習園地等布置都有利于學習,有利于學生的傾聽。營造充滿師生情感的課堂,使孩子們不知不覺地樂在其中。我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交談,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tài)度、熱情的贊語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每一節(jié)課都面帶微笑,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當孩子們認真傾聽,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種問題時,就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摸摸他們的小腦袋。這時候的孩子們笑得是多么的甜。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钡湍昙壍慕滩闹?,引入許多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我充分利用這些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地運用新穎實效的教學手段來創(chuàng)設(shè)課堂活動,如把課件引入課堂、編排課本劇等,同時根據(jù)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結(jié)合課題引入一定的故事,誘發(fā)學習興趣。借助文章題材,或以故事導入新課,或讓學生看圖講故事,再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故事貫穿教學始終。使課堂氣氛緊張而不死板,活躍而不紊亂。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整個教學中。
二、課堂內(nèi)組織必要的聽課形式,逐漸形成學生的聽課習慣。
低年級的語文課堂,學生學起來無趣,教師教起來無味,師生都會感到身心疲憊。學生好玩、好動、好奇,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有意注意還不完善,因此組織教學尤其重要。教師能夠輕松駕馭課堂,課堂教學效果就好,學生也會認真傾聽,傾聽的效果就會好。筆者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總結(jié)了一些活潑、有趣的低年級語文課堂的組織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中端正自己的坐姿,編了一些口令:如“一二三——我坐好!”、“小小手——要放好!”、“小小腳——要放平!”、“小嘴巴——不說話!”和“小眼睛——看黑板!”等,這些口令,端正了學生的坐姿,同時也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編出各種各樣的表揚語言:“表揚他——棒棒棒!”、“表揚他——你真棒!”和“好孩子——頂呱呱!”等;當老師說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幾頁時,學生對老師的話置之不理,或者是不知翻到哪一頁,可以這樣組織學生:“一二三四五六七——我是翻書小能手!”然后教師在黑板上寫上頁碼,并說“翻到哪一頁?”學生會根據(jù)自己看到的頁碼說“翻到第幾頁”等等。課堂上類似這樣的組織聽課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課習慣,效果好,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傾聽能力。
三、有效落實傾聽訓練
有效的傾聽訓練,第一是聽說討論,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選擇固定的時間給學生講解故事,學生普遍喜歡聽故事。在講故事階段,教師可以與學生討論故事中的人物、場景、事件等等,使學生細細品味故事,提升自身的傾聽能力。此外,對于教材中比較有趣的文章,教師也可以充滿感情地范讀,以此鍛煉學生的傾聽能力。教師抑揚頓挫、繪聲繪色的朗讀,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第二是聽說談話,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由于小學語文教材中文章篇幅比較短,內(nèi)容比較豐富,插畫比較有趣。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畫和童話寓言,以此營造寬松、融洽的氛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學習兒歌、童話,可以讓學生復(fù)述課本知識。在聽說談話過程中,學生身心得到有效放松,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一方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自身傾聽能力??紤]到現(xiàn)如今的小學生自我意識比較強,經(jīng)常會打斷其他學生的發(fā)言,教師可以采取聽評交流的方式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對于小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夠取得效果,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使學生明確傾聽要點,緊抓時間、地點、任務(wù)、做什么等四要素。同時引導學生注意思考,學習他們的優(yōu)點,實現(xiàn)取長補短,提升自己。
四、進行評價活動
注意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及時表揚那些認真傾聽的學生,樹立榜樣,并予以適當獎勵。結(jié)合每周的評價表,對孩子這一階段“聽”的表現(xiàn),做一個總結(jié)。評價分為自評、互評、教師評。內(nèi)容為老師提出的聽的要求。通過評價,發(fā)揚優(yōu)點,更重要的是指出了孩子們的不足,明確了努力的方向。同時關(guān)注那些暫時落后的孩子,用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捕捉他們的進步,讓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喜悅,促使他們更快的進步。
總之,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不是朝夕養(yǎng)成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會對自己的人生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會對人的全面素養(yǎng)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作為低年級的小朋友,尤其需要老師經(jīng)常的提醒、督促,長期的指導、訓練。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教師重視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善于捕捉教育契機,適時引導,就能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傾聽老師講解、傾聽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