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教材中Let's try板塊雖然篇幅小,其內容是新舊知識的銜接,亦是Let' s talk的銜接。巧妙處理好try板塊,可以快速呈現(xiàn)talk的主情景,準確抓住talk的有效導入口,逐步化解talk教學的重難點都是極其關鍵的。本文以六年級教材為例,談談自己在平時教學中對let' s try 的處理方法,期望達到教學的合理化,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let' s try let' s talk;主情景;銜接口;關鍵處
【作者簡介】劉曉杰,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林埭中心小學。
PEP版新教材中對Let' s try板塊做了較大的改動,要求學生不僅關注句子的意義和形式,更在意培養(yǎng)學生提取和分析重要信息的能力,以便于更好地進入后續(xù)的學習??v觀教材Let' s try的編排,雖然篇幅很小,但是內容、功能確十分豐富,通過插圖、問題、句型等不同類型來訓練學生的聽力,使學生不僅可以預知新文本的發(fā)展方向,還可以降低學生對新文本的認知難度,有助于維持學生學習新知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本文以六年級教材為例,談談對Let' s try的處理。
一、以插圖為先,呈現(xiàn)Lets talk的主情景
美國圖式理論者哈拉里曾強調說:“千言萬語不及一幅圖?!?插圖作為教材的“第二語言”,它能使理性問題趨于感性化、抽象問題變得具體化、深奧問題變得通俗化。教材中的插圖資源豐富,活潑生動,精美傳神,每個Let' s try中的插圖都與對話部分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都能成為教學的切入口,從而有效地導入到對話板塊的主情景中。
1.初識插圖,預測并感知背景語境。教材中的插圖內容豐富,色彩生動,是理解文本的有效工具和有利突破口。對于小學生來說,自身的聽力水平有限,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去直接做Let' s try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要利用相應的插圖。如圖1,PEP7 Unit2 Ways to go to school A部分的Let' s try插圖蘊含信息比較簡單明了,在學習了交通類詞組的基礎上,學生自然而然就能脫口而出:They go there on foot/ by bus。再者,本單元的主題是講上學的交通方式,所以便會想到B部分學習交通規(guī)則這一類的知識。于是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導入:首先介紹背景,Mrs Smith and the children are going to the nature park.有了語境展現(xiàn),學生的積極性馬上就被調動起來了;接著提問How can they go to the nature park?引導學生說出They get there by bus./ They take the bus over there. 教師繼續(xù)啟發(fā)When you get on the bus, what should you do?幫助學生得到You must get on the bus on by one.學生們在各抒己見的過程中,已對插圖蘊含的信息重難點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對聽力文本有了大致的推測,這樣,必定能提升聽力的效果,也能較自然地過渡到對話部分后續(xù)的學習。
2.再辨插圖,豐富并升華背景內容。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把圖片帶進教室,就是啞子也會說話了?!?/p>
可見插圖對于延伸文字內容大有裨益,能補助文字不能給予的功能。所以要充分挖掘這一資源來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能說,為學生的會話塔建好一個有利的平臺。如圖1,教師引導學生從交通規(guī)則上再辨插圖,當他們正疑惑,紅燈停,綠燈行,該怎么說時,求知欲隨即被調動起來。當他們想表達時,Don' t go at the red light!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ffic lights.等這些句子的教學也就水到渠成了,進而呈現(xiàn)Let' s talk的主情境圖,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通過這樣的辨圖,讓學生初步感知了基本交通規(guī)則的表述,弱化了對話部分重難點句型的理解,又為正式的對話學習做好了充足的鋪墊,所以對Let' s try 的處理要精心設計,把talk中的重難點穿插和融合進去,化巧妙與try中,最終變talk于簡單中。
二、以問題為輔,明晰Lets talk的銜接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問題設計貫穿了教師的整個教學過程,英語學科中,問題設計也至關重要。合理地利用和設計問題有利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指向明確,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1.巧用問題好過渡。Let' s try文本中設置的問題,不僅是對聽力文本的提示,而且對Let' s talk的學習也有相應的啟示作用。利用好這些問題,學生能容易地抓住文本的主旨來更好地學習。圖2中,談到Mike和Wu Yifan的周末計劃,從問題的表面看,他們兩人的活動范圍是go hiking或者go shopping。這樣清晰的框架,對于學生的思維更是一種提示,從聽力中明確了文本是以go shopping為出發(fā)點,抓住了這個關鍵點,就很容易地知道了他們要去buy some hiking clothes and shoes,再到talk部分插圖的呈現(xiàn)(Mike 和Wu Yifan在shoes shop試鞋的場景),教師問Where are they now?學生答They are in the shoe store. 教師追問 Look at the picture. Whose feet are bigger?自然過渡到后續(xù)的學習(鞋子的大小和比較鞋子的尺碼),做到了學生思維的無痕轉換。教師無需花大量時間去創(chuàng)造其他的情境,反而可以沿用Let' s try中現(xiàn)有的資源去開發(fā)和挖掘,設計一些系統(tǒng)化的問題,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縱向思維發(fā)展,使課堂增添精彩。合理的提問能承接try和talk兩部分的內容,不僅銜接自然,而且學生能更好地接受和理解。
2.巧設問題解信息。一個巧妙的提問,常??梢砸幌伦哟蜷_學生思維的閘門,充分調動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所以教師應抓住文本中“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渴求知識的心理,從而引導課堂向最有利的方向發(fā)展。圖2 try的聽力材料買鞋子中Mike有提到You' re bigger than last year.這樣一個信息,雖然是極其簡短的一句話,但是教師可以挖掘一下它背后隱含的信息。在這個細節(jié)上,筆者做了如下處理,先從年齡、身高上說說與上一年的變化,We are older/taller than last year.即復習了上2節(jié)課的知識點,又對比較級句型加深了理解;再轉到Your feet are bigger than last year, too. I wear size 37. What size are your shoes?即輕而易舉地引出了本課重點句型的學習What size are your shoes?My shoes are size 36./I wear size 36 shoes.在學生熟悉該句型后,過渡到talk文本,提問:What about Mike and Wu Yifan' s shoes?Can you guess?學生就能目標明確地去找尋并解答問題。所以,捕捉Let' s try中隱性信息,抓住不顯眼的某一點往往就是致勝的關鍵,把它提取出來巧妙地設計,就能解碼文章信息。
三、以句型為主,強化Lets talk的關鍵處
Let' s try中出現(xiàn)的詞組和句子都是talk的預演,在設定的場景中把重要的詞句融入其中,抓住某個核心詞組或句子展開教學設計,讓學生提前接觸到那些有助于新文本學習的內容,對后續(xù)學習將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收獲。
1.滲透核心詞匯和句型,為文本學習掃障礙。Let' s try作為文本學習的一段鋪墊,它的場景與Let' s talk有緊密的關聯(lián),但由于新教材talk語量的增加,話輪的增多,無疑造成學生學習的阻礙,所以在Let' s try環(huán)節(jié),盡早地融入某些重要的核心詞匯和句型,盡可能地提供機會讓學生多接觸,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語言點及平穩(wěn)地過渡到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圖3中,有談論到Zhang Peng 的筆友Peter的情況,從各個聽力選項的表面觀察,學生能預測到聽力材料中肯定會涉及到Peter的愛好和外貌,牢牢抓住basketball和tall這兩個關鍵詞去把握聽力是不難的,但是為了突破talk的重難點,筆者在上課時增加了語法知識的點撥,讓學生及時地提取舊知識,像reading stories,doing kung fu, singing這些在下一課時才出現(xiàn)的詞組(雖然五年級下冊學習過動詞+ing的用法),更大程度上拓展會話的材料,提升學生的會話空間,幫助學生更好地總結出Peter的多種愛好He likes…;當然句型What are …' s hobbies?的問答也要讓學生有所接觸或者操練,總之,有了上述的點滴滲透,有了前期的詞匯和句子的鋪墊,學生對接下來新文本的學習會輕松許多。
2.化解語言重難點,為文本學習推波瀾。俗話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可能你意想不到的某個細節(jié)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從Let' s try中找到能解決問題的關鍵之處,以某個知識點或句子為中心,精心地編排各個環(huán)節(jié),合理地引導并化解talk中的重難點,對學生學習文本是個極大的幫助。圖3中談到Zhang Peng' s pen pal, Peter的愛好: He likes basketball.雖說是聽力中的某個選項,但是通過它能巧妙地引出talk的重難點,筆者又進行了這樣的設計:He likes basketball. It means “He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Can you make some sentences?通過讓學生模仿說一說,來表達同伴的喜好,這一活動一下子打開了他們的話匣。緊接著,教師反問他們What are his/her hobbies?及 What are your hobbies?層層深入,為文本學習找到了最有利的突破口,對理解talk文本也就不存在實際的困難了,能很容易總結出Peter likes reading stories, doing kung fu, swimming and singing。這些文本中的重要信息了,弱化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從Let' s try 中簡單的某個句子出發(fā),發(fā)散出去,能解決新文本的重難點,可以讓課堂少走許多彎路,大大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Let' s try作為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Let' s talk的有效補充,而且還能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感知語言、拓展思維,從而自然過渡到talk的學習,發(fā)揮著特殊的作用。因此善用Let' s try板塊,靈活挖掘其中的每一寸資源,讓它發(fā)揮出小身材大能量的作用,才是每位教師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義務教學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王周慧.“小不點”有“大智慧”——小學英語人教版中“Let' s try”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J].新課程(小學),2012.3.
[3]諸國英.小學英語PEP教材Let' s try板塊的定位與運用策略[J].浙江教學研究,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