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
有一天,我聽朋友說照美國習(xí)俗,女兒出嫁的時候,都要由父親帶女兒跳個舞,賓客們則圍在四周唱“不再是爹地的小女孩”。于是想:你小時候,我先跪在地上拉著你的小手跳舞,漸漸彎著腰帶你跳舞;當(dāng)你出嫁那天,我跟你跳,一定會感慨萬千,老淚縱橫。
就在這感觸中,我提起筆寫下當(dāng)時的心情,而且一邊寫一邊落淚,寫完讀兩遍,還是情緒澎湃。接著我就把文章寄給了報社,可是稿子才發(fā)出,又有點后悔,覺得文字太沖動了,沒有經(jīng)過“靜下心”來審度,怕引人笑話。
隔了一個多月,我?guī)缀醢堰@事忘記,有一天早上接到朋友電話,說我新發(fā)表的文章實在太感人了,令他掉下眼淚。我趕緊翻報紙,原來那沖動的文章發(fā)表了,我再讀一遍,居然又落下淚水。
那篇《爹地的小女兒》后來被好多朋友提起,每個人都說深受感動,因為探觸到他們心靈的深處。
我說這故事,是要告訴你——寫文章有“熱筆”和“冷筆”,前面提到的這篇文章,發(fā)于至情,毫無保留地把內(nèi)心話說出來,不事雕琢,也沒有再三修飾,卻能“直指人心”,屬于“熱筆”。
至于那些經(jīng)過“謀篇”先計劃好寫成幾段,怎么導(dǎo)入主題、引申論述,又如何下結(jié)語的,則屬于“冷筆”。也可以說以“情”取勝、毫不遮掩地“說盡心中無限事”的常屬于“熱筆”;以“理”見長,經(jīng)過再三推敲、精雕細琢的常屬于“冷筆”。
…………
熱筆常需要靈感的刺激,如同火藥需要火種去點燃。冷筆則比較能夠“經(jīng)營”,你只要多讀書,多存素材,再訓(xùn)練寫作技巧,就能得到。也可以說熱筆可以“偶得之”,冷筆則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為了保證自己總能寫出不錯的作品,每個人都得學(xué)習(xí)“冷筆”。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談到,寫作最要緊的是先抓住“人、地、事、時、物”,你別以為這沒什么稀奇,要知道:檢驗這五項,好比開飛機,就算老資格,也得一項項來,正副駕駛和領(lǐng)航員在起飛前,甚至一一“復(fù)述”“核對”。因為那些檢查能使他們冷靜,使他們不出大錯,也使他們能按部就班、順利地入手。
除此之外,遇到論說文,用“破題”“正面論”“反面論”“結(jié)論”這四段去處理也比較容易。但要記住的是,并非任何題目都能破題。譬如《母親》這個題目,你總不好用“母親就是我爸爸的太太”來開場吧!即使以“母親是生我的人”來破題,恐怕也嫌俗。碰到這種情況,你就得從“人、地、事、時、物”這五大要項里找靈感了。
從“人”和“地”去想,你可以說:“在外地讀書,最令我思念,也最思念我的,就是我的母親了?!睆摹笆隆焙汀拔铩比ハ耄憧梢哉f:“每次穿上大衣,都想到我的母親,想到我離開家的那天,出門了,她突然把我叫住,為我把每個扣子都扣好,一邊扣一邊說‘天冷,別懶!”從“時間”去想,你可以說:“端午節(jié)了,我卻因為功課趕不完,不能回家,早上突然接到一個快遞的郵件,打開來,居然是母親寄來的她親手包的粽子?!比缓竽憔湍軐懟貞浤赣H包粽子的畫面,以及一家人吃粽子的種種溫馨往事。
我們常說“藝高人膽大”,你想作文輕松,一定要藝高,藝高則需要平時努力。為了能寫出與別人不同的東西,也為了表現(xiàn)你旁征博引的功夫,你要多看課外書籍,甚至報章上的科學(xué)新知都得汲取。在生活上則要多觀察,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國”,從細微的東西上“格物致知”,從人與人間去“感悟深情”。
什么是作家?作家是最能聯(lián)想、最能感悟,又最能把感悟?qū)懗鰜淼娜?。只要抓住以上寫作的幾個要點,而且常常看、常常想,又勤于動筆,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寫作并不難,而且冷筆、熱筆兼?zhèn)洹?/p>
中國畫論里有句話說得好——存心要恭,落筆要松。
許多畫家收集了一堆創(chuàng)作的素材,卻不知取舍,結(jié)果心里想得愈多,愈不敢落筆,就算下了筆,又因為筆太重、太緊,而出不了好作品。
寫文章也一樣,你即使找來許多材料,也得經(jīng)過篩選,留出最適用的那幾樣,再有條不紊地寫出來。只有這樣的文章才能有組織,不雜亂,也才能形成一條清晰的“理路”,把你心里的話,說到別人心中。
(摘自《中華活頁文選》2016年第7期,稍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