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頤
說到勸學詩,不得不提到的一位詩人就是陸游。他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高尚品格,千百年來一直深深激勵著后人。陸游十分注重家風教育,一生留下26則家訓及百余首教子詩。而這些詩則是陸游一生生活經(jīng)驗的總結(jié),飽含著一個慈祥的老人對子孫的濃濃親情和深深愛意。他寫給兒子的《冬夜讀書示子聿》至今幾乎無人不曉?!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一句,已成為不朽名言。陸游認為讀書是陸家的傳統(tǒng),他的祖父陸佃以苦讀聞名;父親陸宰則是浙東著名的藏書家。陸游6歲起受到父親啟蒙,這對陸游的人格、思想、治學等方面的成長有極大的幫助。因此,陸游對幾個兒子的學習也時常予以引導與鼓勵。在陸游看來,讀書不僅能增長知識,也能正人正己。多讀經(jīng)史,還可以養(yǎng)成寬厚待人、謙恭有禮的品行。
陸游一生堅持抗金主張,在青年時代,他曾投筆從戎,過了一段軍旅生活,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在這一時期走向鼎盛,形成了宏麗悲壯的風格。陸游對這一段崢嶸歲月十分珍惜,后來將全部詩作題名為《劍南詩稿》。
在南宋文壇,陸游的詩與辛棄疾的詞一樣取得了最高成就。陸游詩歌以其卓越的思想藝術,把我國文學史上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在同時代和后代詩人中都有極高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
陸游勤于創(chuàng)作,保存下來的詩有9300多首。他活了85年,依舊耳不聾、眼不花、背不駝,有時還能上山砍柴并挑回來,可謂我國古代詩壇的長壽冠軍。為什么陸游在人均壽命只有30~40歲的南宋時期能活到85歲?其實,他的長壽秘訣就藏在詩里。在日常生活中,陸游是一個素食主義者。在他留下的眾多詩歌作品中,有許多是用來歌頌和贊美平常生活中的蔬菜的。
陸游不喜歡山珍海味,而是留戀于素食,從中品味人生的超然與灑脫。自給自足,以素食養(yǎng)生可以說是陸游的主張。在他的《菜羹》中,便反映了他的素食健康思想:自己親手辟一片幽園,種上喜愛之物,供自家享用即可,不再辛苦為素食奔波。自己勞動生產(chǎn)出來的菜,經(jīng)過爐火烹制,香氣四溢,妙不可言。
他在《鋤菜》中寫道:“江吳霜雪薄,終歲富嘉蔬。菘韭常相續(xù),萵蔓亦有余?!闭f明三吳之地的蔬菜之美,足以自養(yǎng)而娛人。陸游認為,葷腥之物不能常吃,多吃則有損身體健康。
奔波了一生的陸游,晚年更加信仰佛教,他說:“清坐了無書可讀,殘年賴有佛堪依。君看世事皆虛幻,屏酒長齋豈必非!”晚年學佛并禪坐的陸游連他最喜愛的酒也戒了,并吃起了長齋。在故鄉(xiāng)終老之際,閑來無事,他就親自耕地、澆水、種菜,繼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以詩、書、耕、讀傳家。且看他在寫《種菜》時的悠閑:“菜把青青間藥苗,豉香鹽白自烹調(diào)。須臾徹案呼茶碗,盤箸何曾覺寂寥?”
種上各色蔬菜和可食用的藥苗,加之豆豉和香鹽,精心烹飪,不僅美味可口,還能在操作過程中得到無窮的樂趣。而從另一首《種菜》中,則可以看出陸游安貧樂道的隱士情懷:“白苣黃瓜上市稀,盤中頓覺有光輝。時清閭里俱安業(yè),殊勝周人詠采薇。”
具有強烈愛國情操的陸游,在晚年看到國家漸漸安定,人民安居樂業(yè),心中喜不自勝。于是唱起了“采薇”之歌,有意隱居民間,安心修行。此“采薇”引用于《史記·伯夷列傳》。當陸游看到伯夷、叔齊反對周武王伐殷,武王滅殷時寫道:“萬里蕭條酒一杯,夢魂猶自度邛郲??蓱z龍鶴山中菜,不伴峨眉栮脯來。”
令陸游魂牽夢縈的邛崍即四川省邛崍縣。他曾在此與道士結(jié)識,寫下了《登邛州譙門門三重其西偏有神仙張四郎畫像張》《寄邛州宋道人》《同王無玷羅用之訪臨邛道士墓》等詩篇,此地盛產(chǎn)一種甜美晚熟的柑橘。龍鶴山也稱鶴鳴山,在今四川省崇慶縣西北部,為五斗米道創(chuàng)始人張修修道處。栮脯指干木耳,是峨眉山特產(chǎn)。
陸游寫素食的詩文可謂風格迥異,有《題龍鶴菜貼》的豪邁,《病中遣懷》的嘆息,《鄰人送菰菜》的超然,《招鄰父啜菜羹》的恬淡,更有《甜羹之法以菘菜山藥芋萊菔雜為之不施醯醬山》的諧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