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翔
記得剛滿20歲的那年,我的心情很復雜。
一方面是自我感覺因為年齡的界限,好像自己被推進了一個新的世界,要面對的和擔當?shù)耐蝗蛔兊酶喔鼜碗s。你不想面對的家庭也好,未來也好,事實上都必須開始正視它們。
另一方面是,自我判定這個年齡會擺脫青春期的矯情和幼稚,對世界和人的看法要擁有新的見解,不能只是停留在你眼中看到的和你親身經歷的事情上,應該跳出一個少年時期既有的框架,去擴寬自己人生的維度。
以至于,剛剛畢業(yè)的前幾年,我非常用力地拉扯自己,試圖讓自己離成功更近一些,畢業(yè)后工作要好,工資要高,待遇也要好,至少和同齡人比起來,你得是光鮮亮麗的。所以,你會非常認真地去奮斗,晚上也會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讀幾篇勵志成功學,然后第二天睜眼,強迫自己跟打雞血一樣,擠地鐵,奔跑,打卡,上班。那時候,你始終覺得年輕人的奮斗,是存活于這個世界最有意義的事情。至少,在你家人和別人介紹你的時候,說起你的工作,說起你奮斗的城市,說起你種種值得炫耀的籌碼時,你和他們一樣眼中帶光。
但你并不是真正的快樂。
這很好檢閱出來。當你重復性地做某件事的時候,就像你重復性地面對某個人的時候,你會很清楚這種重復是舒服還是不舒服的,是接納還是排斥的。對工作和對人的感情幾乎一樣,當你喜歡一件事或者一個人的時候,你是樂于重復的,哪怕每天看見的都是同樣的他(它),你還是很期待第二天的到來。然而,不喜歡,就真的是在睜眼的瞬間就特別能體會到,不能迫使你從被窩里跳出來的人或者事,通通都是不喜歡。
20多歲的上半場,我選擇了在一個固有的模式中生活,相當于你每天被綁著推著無奈地行走。當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存在時,我決定選擇放松自己,就像物理學上所說,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越努力掙扎,世界就會把你束縛得越緊,但如果你放松一點兒,繩索倒會給你留有一絲空隙,讓你喘息。
15歲的你會覺得20歲還好遠,但25歲的你,會覺得30歲好近,時間總是隨著你的年齡增長變得越來越快。所以,奮斗沒有成效,而周圍的人已經有了不同的人生。在抉擇之間,你開始動搖,進退都是選擇,要過什么樣的生活,25歲是一個最適合考慮的年齡。如果再晚了,你就擺脫不了你現(xiàn)在的社會身份以及擁有的資源,不是真的擺脫不了,是你會開始舍不得擺脫。
記得25歲的我,坐在一個35歲的朋友開往常州的車上,準備去開一個重要的會。當時我和他說,我可能做到5月份就要離職了。我還沒告訴其他人,因為他值得我信任。
他很開心地祝福了我,說,真好,我25歲的時候也想要離開現(xiàn)在的工作崗位,去上?;蛘弑本┳鳇c什么,但是我猶豫了,也有些膽怯,結果26歲很快就過去了,沒想到一下子就30歲了,沒敢逃離,最后就索性留下了,也挺好。只是人生少了一條路走,還是有點不甘心。
如果說20歲的上半場,是你與世界用力抗衡,那20歲的下半場,就是你漸漸忽略世界對你的束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