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明 潘東勝
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越來越重要。語文作文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表達能力及寫作水平。因為寫作貫穿于學生的所有教育階段,且小學階段是對學生進行啟蒙寫作的最好階段,因此,小學語文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對教學方法和效果給予重視。但是,從目前的作文教學的方式來看仍存在許多問題,所以老師們應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并對這些問題進行改進創(chuàng)新。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
引言
眾所周知,小學語文教育是我們最重要的學科。是全面確保學生具有良好語言基礎的關鍵,課標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語文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關鍵,也是全面提升學生自身寫作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徑。但是從我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具體情況來看,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束縛,導致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沒有相應的進展,學生目前所寫的作文本身沒有一定的新意。筆者通過全面的教學實踐研究,對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進行了綜合性的研究和分析,并據此總結出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途徑。
1現階段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寫作缺乏真情實感
小學生無論是生理上還是思想上的發(fā)展都還不成熟,但是,小學生的情感里卻包含著更多的童真歡樂。這種童真快樂就是學生的真實情感,學生在寫作時往往會忽略這種情感,我們在幫助學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時候,要首先幫助學生學會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這也是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容易忽視的,我們往往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文字的表達上,缺乏對學生情感的輔導。這也就導致了學生的作文寫作形式比較單一,內容沒有趣味性。只有包含真實情感的作文才是真正的作文,學生才能寫出優(yōu)美、有靈魂的句子,如若放棄真實情感的表達,這樣的作文只是看上去“像”作文,卻不是一篇真正有意義的作文。
1.2寫作過程形式感太重
我們在進行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時,采取的辦法往往就是讓學生大量的閱讀名著和優(yōu)秀文章等,讓學生去模仿寫作,最后才能過渡成自己獨自完成寫作,這種方式可以采納,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采取科學客觀的方式引導學生寫作,避免學生形成模式化的寫作模式。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學生在網絡上也閱讀到了更多的作文,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和知識點,但是這個過程很容易導致學生形成抄襲的習慣,不動腦寫作文,過分依賴和模仿網絡的文章,這種盲目的抄襲行為,不去用心體會網絡作文的精華的思維方式,對學生寫作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起到了嚴重的消極作用。
1.3寫作素材脫離生活實際
學生寫作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發(fā)現生活的美好之處,再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如果作文所選素材與實際生活相差甚遠的話,會導致學生寫出的作文缺少生命力。生活中有著多種多樣的事物值得我們觀察和收集,學生在收集素材的過程中還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將單一的素材想象成更有深度更有內涵的作文內容。同時,學生應到走出教室尋找作文素材,不應當只把思維困在課堂上。
1.4教師缺乏示范性教學
因為小學生的心理、生理都發(fā)展很不成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給予正確的示范,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寫作方法。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備課和批改作業(yè)上,在輔導學生作文上的時間是很有限的,無法給予學生更多的優(yōu)秀示范,這就導致了學生在寫作文時內心沒有正確的參照物和目標,會顯得無從下手,作文水平自然停滯不前。如果只是一味地苛責學生,批評學生,而不是幫助學生分析自己的不足,這樣不僅起不到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效果,甚至還會降低學生對寫作的積極性和興趣,學生一旦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那么我們的教學目標將無從實現。
2小學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2.1讓小學作文教學的形式變得多樣化
將小學作文教學的形式多樣化是避免學生作文出現形式單一的最佳方式。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老師常會對學生作文的表達形式及字數有所限制,從而學生在寫不同的主題作文時出現表達形式大同小異的和為湊字數忽略作文質量的現象。因此,小學語文老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對學生的表達形式及字數不給予限制,放寬一些寫作要求,從而讓學生更好的應用不同的表達形式進行寫作。例如在蘇教版的小學三年級上冊的習作四“秋天到了,對自己感興趣的或別人沒有發(fā)現的景色進行描述”的寫作練習中,先與同學對書中的例文《山坡上》進行討論,對例文的表達形式進行分析,并將同一內容不同表達形式與同學們一起進行擴展,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從而使得學生知道怎么去應用不同的表達形式進行寫作,使得作文形式變得多樣化,減少“千篇一律”的情況發(fā)生。
2.2注重學生在生活中對寫作材料的積累
通過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和寫作練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除了對學生的表達形式進行多樣化訓練,還要對學生的寫作材料的積累給予重視。寫作是一門語言藝術,是一種用文字的形式將生活中的觀察和發(fā)現、對生活的感悟及對生活熱愛的情感表達出來。在學生的小學階段具有很好的發(fā)現能力,對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是最感到好奇的年齡,老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就可以利用這一點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觀察,在寫作時將自己的發(fā)現、感悟及情感融合到作文中。例如在蘇教版的小學四年級下冊的習作三“請把你的新發(fā)現寫下來”的寫作練習中,老師先和學生一起對例文《紅豆,黃豆我來分》中的主人公是發(fā)現了什么及通過發(fā)現用什么方法對什么問題進行解決,然后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講出一些自己在生活中的發(fā)現,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發(fā)現進行思考,從而利于學生在寫作時更好的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寫到作文中,并通過此次練習,鼓勵學生多對自己的生活進行觀察、感悟,在寫作時將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融入到作文中,使得作文變得有真實感。
2.3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時,會自主的投入到寫作中,在寫作中進行自主思考和創(chuàng)新,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過程過于單調乏味,學生易覺得枯燥產生疲憊感,從而對作文教學不夠重視并失去對寫作的興趣。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教學漸漸融入到日常教學中,且多媒體教學更能使得學生對教學更專注。例如在蘇教版的小學六年級上冊的《鄭成功》這一課文學習結束后,讓學生寫一篇關于愛國的作文。為了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及什么是愛國,老師在備課時做出相關的課件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給學生,還可以準備相關的影片播放給學生,將書本上的內容轉化為影片的形式,更有利于學生進行理解,在寫作時更好組織語言,并通過影片使得作文教學變得生動形象起來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并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描述自己在閱讀中收獲到的東西,使得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組織語言得到提高,在寫作時不會因為閱讀不足和組織語言能力較低而過于依賴范文,從而對寫作失去擴展的興趣。
結語
總之,以上就是我個人見解。從整體上來說,想要實現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需要對語文的課程標準有深入的研究,并據此為指導,通過對小學語文作文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科學的教學方法,提升整體的創(chuàng)新能力,確保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不斷穩(wěn)步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偉東.關于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探析[J].中華少年,2017(23).
[2]王香.探究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華少年,2017(28).
[3]翟鵬.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華少年,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