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莎:這活兒適合我。想當初,我把一只沒人要的、又瘦又丑的小貍貓養(yǎng)成了遠近聞名、碩大矯健、飛檐走壁的小老虎。
@Monica:這個真的累,春節(jié)假期去朋友家,陪她的美短按摩,玩游戲,喂食,大一共1個小時(還沒有鏟屎梳毛),我整個人,癱在沙發(fā)上感覺和晚上剛跑了4.8公里一樣。
@龜隱:我好友是專門開貓舍自己繁育純種的咖啡貓和英短貓,自己照顧貓bb,打理貓咪日常生活,真不是容易的事,她的貓還參加CFA純種貓比賽,獲獎,賽級貓貓奴不易做。
@默:哇哇哇這個工作適合我,我本人家里就有五只貓,個個都很健壯。
@錦上添花:貓的名字挺有意思的,突然使人萌生養(yǎng)貓的欲望然后起一個自己喜歡的三國人物名字。
@張小尹:是的是的。世界上絕對不會有比人貓之間更健康的生態(tài)關系了。
@June:哇噻!我以為是我的錯覺呢!由于工作語言為英語,真的好幾次感覺喝得微醉的時候,表達更為更暢呢!
@陳琪琪就好:是本人了。喝酒前德語組織半天,喝酒之后逮著德國人聊了幾個小時。
@兔代理REACTO:確實如此,朋友不喝酒的時候說英語很結巴,喝酒后就很流暢。
@Nancy:難得被標題吸引進來還驚喜的發(fā)現(xiàn)并非空穴來風的標題黨,劃重點:“提高膽量,放開自我”,畢竟語言除了需要讓你可以練習的客觀環(huán)境,更需要你自己勇于嘗試運用的主觀意愿。
@Braro:之前在美國騎車摔破了頭后,感覺在那之后的幾個鐘內(nèi)與美國人交流也許就是文中說的喝了點酒后的感覺,語言表達上更自然自信了,不知道有沒有其他類似案例。
@婕怡:怪不得我?guī)龤q多的兒子去旅行,坐車坐飛機他總是要問無數(shù)遍怎么還沒有到真是把我問到瘋掉。原來坐四五個小時的汽車火車和飛機在他的感知里可能特別久吧……這確實是一個不揍他的理由。
@洋:可我覺得越充實,時間過得越快,感覺不夠用。
@三只小豬:對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顧間的事。可是對于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張愛玲《半生緣》
@iane Bai:剛看了一張圖片,10年前是2008年,不是1998年,唏噓了好久,我真的老了么?
@ee:去年年底就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一下就到了2018。每晚看電視直到新聞播報完畢就知道這一天就要過了,不得不認老了。
@果:這個真的是,尤其這10年,真的像飛一樣,眨眼即過的錯覺,好多事情恍惚就在昨日一般!果然歲月催人老,所以更應該把握珍惜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