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波 梁紅梅
(四川省閬中市人民醫(yī)院 四川 閬中 637400)
肺結核是由結核桿菌經飛沫途徑傳播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1]。臨床以咳嗽、咯痰、咯血、潮熱、消瘦、乏力等為主要表現(xiàn)。中國目前是全球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仍是我國需要重點防控的重大傳染病[2]。肺結核咯血是肺結核患者常見并發(fā)癥之一,根據有關資料,其發(fā)生率約為20%~40%[3],若不及時治療,極易出現(xiàn)休克、窒息等癥狀,嚴重者直接導致患者死亡[4]。因此,對肺結核咯血積極有效地救治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筆者所采用的治療組治療肺結核大咯血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0年10月—2016年10月閬中市人民醫(yī)院感染科收治的肺結核大咯血患者9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45例,其中,男39例,女6例,平均(43.6±12.1)歲,治療組45例,男40例,女5例,平均(46.7±12.2)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肺結核的診斷標準參考2000年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制定的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5]。大咯血標判定標準為,每次咯血>100ml或24h咯血>500ml。排除標準:伴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及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
兩組患者治療前都己接受國標方案抗結核治療。入院后均臥床休息,保持呼吸道暢通,給予吸氧,抗感染等對癥支持治療。對照組:止血藥用垂體后葉素(南京新百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36U+生理鹽水42ml,以4ml/小時持續(xù)微泵泵入。治療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用山莨菪堿注射液行穴位注射,取雙側孔最、尺澤及陰谷穴,各注射2ml,每日一次。若有頭昏頭痛,可針刺百會、印堂、合谷等穴疏經活絡,通行氣血;胸悶心悸可針刺神門、內關、通里等穴寬胸理氣、寧心定悸;腹痛腹瀉取足三里、天樞、三陰交等穴通調腑氣、行氣止痛。
觀察并記錄二組患者生命體征、咯血停止時間及咯血量,總有效率及用藥后不良反應情況。
對兩組患者進行療效評價[7],顯效:用藥48小時內咯血停止或未見新鮮咯血;有效:用藥3~5天內咯血量及咯血次數(shù)明顯減少或停止。無效:用藥5天后咯血量及咯血次數(shù)均未得到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對上述匯總數(shù)據進行分析和處理。治療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計數(shù)資料檢驗采用χ2檢驗;止血時間的計量資料結果以(±s)表示,檢驗采用t檢驗。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組和對照組平均止血時間分別為(2.6±1.7)d和(3.6±2.4)d,治療組止血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經t檢驗,兩組止血時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進止血時間比較
對照組有多人出現(xiàn)多種不良反應,而治療組僅有5人出現(xiàn)不良反應,經處理后很快恢復。治療組不良反應顯著少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就發(fā)生率比較
大咯血是肺結核常見危急重癥并發(fā)癥之一,其發(fā)生機制是由于肺結核浸潤、干酷樣壞死,導致肺及支氣管的毛細血管和動靜脈的破壞,從而形成大咯血[3]。垂體后葉素被譽為“內科止血鉗”,臨床上己經被廣泛應用于治療肺結核咯血,并取得確切療效[8]。但臨床使用該藥過程中,病人會出現(xiàn)頭昏頭痛、腹痛腹瀉、胸悶心悸,面色蒼白等不良反應[9]。山莨菪堿[10]為膽堿能受體阻斷藥,能阻斷迷走神經節(jié)后纖維末梢釋放的乙酰膽堿,解除血管平滑肌痙攣,對微血管尤其明顯。另外,山莨菪堿可抑制迷走神經興奮,解除支氣管痙攣,減少支氣管腺體分泌,迅速緩解嗆咳的作用,有利于垂體后葉素更有效地發(fā)揮止血作用。
肺結核咯血屬祖國醫(yī)學“血證”中“咳血”范疇,主要因陰虛火旺,迫血妄行,致血由肺及氣管外溢,經口而咳出,表現(xiàn)為痰中帶血,中痰血相兼,或與血鮮紅,間雜泡沫,均為咳血,亦稱為嗽血或咯血。其病理變化主要為火熱熏蒸、迫血妄行及氣虛不攝、血溢脈外。故其治療大法應根據“主乎陰虛”的病理特點,治當滋陰降火、清氣降氣、涼血止血??鬃顬槭痔幏谓涆а?,郄穴的名稱和位置首載于《針灸甲乙經》,常用來治療本經循經部位及所屬臟腑的急性病證,陰經郄穴多治血證。故臨床上常用手太陰肺經郄穴孔最治療咯血。尺澤為手太陰肺經合穴,其五行屬水,為肺經之子穴;陰谷為足少陰腎經合穴,五行屬水。肺經五行屬金,據《難經·六十九難》“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的理論,按五輸穴五行屬性以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的原則進行選穴,可取肺經子穴尺澤及腎經合穴陰谷以泄火降氣、涼血止血。穴位注射藥物后,其藥物的液體張力對穴位存在持久溫和刺激,類似“留針”效應,三穴同用共奏止血之功。
研究結果表明,穴位注射聯(lián)合垂體后葉素聯(lián)治療肺結核大咯血具有療效顯著,止血快,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梁常燕.血凝酶聯(lián)合垂體后葉素治療肺結核大咯血效果分析[J].北方醫(yī)學,2015,12
[2]World Health tuberculosis repor 2015.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5.
[3]曾安津.硝普鈉聯(lián)合垂體后葉素治療肺結核大咯血的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
[4]黃維國.垂體后葉素聯(lián)合酚妥拉明治療肺結核咯血療效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5,6.
[5]中華醫(yī)學會結核學會.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1,24.
[6]黃銳潔.微泵注入與靜脈輸注垂體后葉素治療肺結核咯血所致不良反應的觀察.[J].全科護理,2013,7.
[7]熊煥文.垂體后葉素聯(lián)合酚妥拉明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臨床觀察[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54.
[8]李瑩瑩.垂體后葉素用于肺結核咯血治療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
[9]周衍慧.垂體后葉素治療肺結核咯血不良反應分析及對策[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
[10]林俊雄.垂體后葉素山莨菪堿聯(lián)合治療咯血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yī)學,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