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菊 朱建花
(青海省大通縣人民醫(yī)院 青海 西寧 810100)
原發(fā)性肝癌(PLC)具有隱匿發(fā)病、迅速進展、侵襲性強、惡性程度高、無典型癥狀、預后不良等特點,很多患者就診時已為癌癥中晚期或癌細胞已經遠處轉移,從而降低患者存活率,故早期診斷和及時施治十分重要。本研究分析了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血常規(guī)指標檢測在PLC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詳細報告如下。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2月間我院收治的68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為觀察組,男、女分別為48例、20例;年齡45~68歲,平均(54.98±6.72)歲。并選擇同期68例慢性乙肝炎患者為對照組,男、女分別為45例、23例;年齡42~72歲,平均(55.03±7.46)歲。兩組的一般資料均可比(P>0.05)。
兩組均取2ml肘靜脈血,靜置0.5h后4000rpm離心10min,將血清置于微量離心管中,-80℃保存。應用上海藍基生物制劑公司生產的試劑盒以激光散射計數法檢測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率(NLR),應用南京邁瑞生物有限公司生產的試劑盒檢測白細胞(WBC)水平;應用羅氏公司生產的試劑盒以速率法檢測癌抗原(CA)19-9,應用ADVIA Centaur XP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采用直接化學發(fā)光技術雙抗體夾心法檢測甲胎蛋白(AFP)水平。并分析觀察組單獨或聯合檢測血清腫瘤標志物和血常規(guī)指標的陽性率。陽性標準:NLR、WBC 分別大于4.8、10×109/L或CA19-9、AFP分別大于35U/mL、0~8ng/mL。
運用SPSS19.0軟件分析兩組結果,計量、計數資料分別表示為均值±方差(±s)、百分率(%),分別行t、卡方(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NLR、WBC、CA19-9、AFP水平相比于對照組,(P<0.05)。見表。
表 檢測結果比較(±s)
表 檢測結果比較(±s)
組別 例數 NLR WBC(×109/L) CA19-9(U/mL) AFP(ng/mL)觀察組 68 7.93±1.14 11.86±2.77 51.83±5.41 35.51±4.36對照組 68 4.38±0.85 6.91±1.24 26.19±4.72 21.18±3.85 t 20.5865 13.4499 29.4492 20.3159 P<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68例患者應用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血常規(guī)指標檢測出陽性35例(51.47%),高于單獨應用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出的23例(33.82%),(P<0.05),也高于單獨應用血常規(guī)指標檢測出的18例(26.47%),(P<0.05)。
PLC的具體病因尚不清楚,與肝硬化、病毒感染、飲水污染、長期接觸黃曲霉素和亞硝胺類等致癌物密切相關。診斷該病的重要指標為AFP、CA19-9等血清腫瘤標志物,它們僅見于胚胎組織,可于腫瘤組織中可異常表達,在膽管惡性腫瘤、胰腺癌中具有較高的陽性率,常用于診治腫瘤和評估預后。然而,AFP在肝炎肝硬化、胚胎瘤等患者體內也會大量表達,易導致漏診、誤診,故需聯合檢測CA19-9等腫瘤標志物[1]。
另外,當PLC患者出現慢性炎癥損傷時,體內的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白細胞等被激活而產生大量細胞因子、生長因子等炎性介質,形成利于腫瘤細胞增殖轉移和生成新血管的炎癥微環(huán)境[2]。因此,可參考NLR、WBC等血清學指標診斷PLC,其中NLR是一種常用的炎癥反應標志物,WBC可在機體出現炎癥反應時大量表達[3]。本研究分析了分析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血常規(guī)指標檢測在原發(fā)性肝癌診斷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應用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血常規(guī)指標的檢測陽性率高于單獨檢測其中一種指標的陽性率。
綜上所述,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血常規(guī)指標檢測可靈敏、特異地診斷出PLC,并可增加陽性率,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1]陳倩倩,陳文美.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對早期原發(fā)性肝癌診斷價值[J].齊魯醫(yī)學雜志,2016,31(4):398-400.
[2]王述蓮,呼建民,何光倫,等.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血常規(guī)指標檢測在原發(fā)性肝癌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7,24(1):4-7.
[3]翟潤,孫萬日,郭勝利.血常規(guī)聯合血清CA19-9、AFP水平檢測對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衛(wèi)生工程學,2017,16(6):792-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