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春
(浙江省柯橋中學 310020)
滴定分析法是一種重要的定量分析方法.近年來,滴定分析法頻頻在高考試題中出現.首先賞析兩道高考題.
例1 (2014年重慶理綜,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2760-2011)規(guī)定葡萄酒中SO2最大使用量為0.25 g·L-1.某興趣小組用圖1裝置(夾持裝置略)收集某葡萄酒中SO2,并對含量進行測定.
(1)儀器A的名稱是____,水通入A的進口為____.
(2)B中加入300.00 mL葡萄酒和適量鹽酸,加熱使SO2全部逸出并與C中H2O2完全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
(3)除去C中過量的H2O2,然后用0.090 0 mol·L-1NaOH標準溶液進行滴定,滴定前排氣泡時,應選擇圖2中的____;若滴定終點時溶液的pH=8.8,則選擇的指示劑為____;若用50 mL滴定管進行實驗,當滴定管中的液面在刻度“10”處,則管內液體的體積(填序號)____(①=10 mL,②=40 mL,③<10 mL,④>40 mL).
(4)滴定至終點時,消耗NaOH溶液25.00 mL,該葡萄酒中SO2含量為:____g·L-1.
(5)該測定結果比實際值偏高,分析原因并利用現有裝置提出改進措施____.
答案:(1)冷凝管或冷凝器,b
(5)原因:鹽酸的揮發(fā);改進措施:用不揮發(fā)的強酸如硫酸代替鹽酸,或用蒸餾水代替葡萄酒進行對比實驗,扣除鹽酸揮發(fā)的影響.
此題對滴定的考查比較全面,分別有滴定操作、指示劑的選擇、數據處理和誤差分析.
例2 (2017年天津卷刪減)用沉淀滴定法快速測定NaI等碘化物溶液中c(I-).滴定的主要步驟: ①取待測NaI溶液25.00 mL于錐形瓶中.②加入25.00 mL 0.1000 mol·L-1AgNO3溶液(過量),使I-完全轉化為AgI沉淀.③加入NH4Fe(SO4)2溶液作指示劑.④用0.1000 mol·L-1NH4SCN溶液滴定過量的Ag+,使其恰好完全轉化為AgSCN沉淀后,體系出現淡紅色,停止滴定.⑤重復上述操作兩次.三次測定數據如下表:
實驗序號123消耗NH4SCN標準溶液體積/mL10.2410.029.98
⑥數據處理.
回答下列問題:
(1)所消耗的NH4SCN標準溶液平均體積為____mL,測得c(I-)=____mol·L-1.
(2)在滴定管中裝入NH4SCN標準溶液的前一步,應進行的操作為____.
(3)判斷下列操作對c(I-)測定結果的影響(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①若在配制AgNO3標準溶液時,燒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濺出,則測定結果____.
②若在滴定終點讀取滴定管刻度時,俯視標準液液面,則測定結果____.
答案:(1)10.00 0.0600
(2)用NH4SCN標準溶液進行潤洗
(3)偏高 偏高
由上兩題可看出滴定分析法常見的考查點有:1.滴定前的準備工作;2.滴定步驟及操作;3.數據分析及處理;4.誤差分析,因此在平常的學習中對滴定的知識點必須要全面細致的掌握.
下面對滴定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以0.1000mol/L的鹽酸滴定未知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為例).
1.滴定前的準備工作
(1)滴定管的選擇:酸性、氧化性的試劑(如溴水、KMnO4溶液等)用酸式滴定管,因為酸和氧化性物質易腐蝕橡膠管;堿性物質(如NaOH、Na2CO3溶液等)用堿式滴定管,因為堿性物質易腐蝕玻璃,致使活塞無法打開.
(2)滴定管使用:查漏—洗滌—潤洗—裝液—排氣泡—調液面—計數
查漏的辦法是:酸式滴定管將旋塞關閉,將滴定管裝滿水后垂直架在滴定管夾上,放置 2min,觀察管口及旋塞兩端是否有水滲出,隨后再將旋塞轉動180°,再放置2min,看是否有水滲出.堿式滴定管應選擇大小合適的玻璃珠和橡皮管,并檢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潤洗是用待裝液分別潤洗酸式滴定管和堿式滴定管.潤洗的基本操作是:從滴定管上口加入少量待裝液,傾斜著轉動滴定管,使液體潤濕內壁,然后從下部放出,重復2~3次.
排氣泡的操作是:酸式滴定管可轉動旋塞,使溶液急速沖下排除氣泡;堿式滴定管則可將橡皮管向上彎曲,并用力捏擠玻璃珠所在處,使溶液從尖嘴噴出,即可排除氣泡.
排除氣泡后調節(jié)溶液液面,使之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等1~2min后讀數,讀數精確至 0.01mL,備用.
(3)錐形瓶:只用蒸餾水洗滌干凈,不能用待裝液潤洗.
(4)指示劑的選擇:①由于石蕊的變色現象不夠清晰所以不用石蕊作指示劑.②強堿弱酸滴定時,由于滴定終點為堿性所以選用堿性范圍變色的試劑酚酞.③強酸弱堿滴定時,由于滴定終點為酸性所以選用酸性范圍變色的試劑甲基橙.④強酸強堿滴定時甲基橙和酚酞均可用.⑤不是所有的滴定都需要指示劑,如用標準的Na2SO3溶液滴定KMnO4溶液時,KMnO4溶液顏色褪去即為終點.
2.滴定步驟及操作
(1)用堿式滴定管量25 mL待測氫氧化鈉溶液放入錐形瓶里,滴入幾滴甲基橙指示劑,振蕩錐形瓶使溶液充分混合,這時溶液呈黃色.(2)如圖所示,把錐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面,瓶下墊一白瓷板或一張白紙.右手拿住錐形瓶,左手小心地旋轉酸式滴定管的旋塞使酸滴下,邊滴邊搖動錐形瓶(向一個方向作圓周轉動),眼睛注視錐形瓶內溶液顏色的變化,直到加入一滴酸后溶液顏色從黃色變?yōu)槌壬?,靜置半分鐘顏色不再變化,這就表示已到達滴定終點.(3)讀取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的數值,記錄.
3.滴定終點判斷和描述
該例中滴定終點判斷是:滴入最后一滴鹽酸時溶液褪色,且半分鐘內不恢復紅色.
高考中??嫉味ńK點的描述,其規(guī)范描述是:當滴入最后一滴×××標準溶液后,溶液變成×××色,且半分鐘內不恢復原來的顏色.
4.數據分析處理
記錄用去鹽酸的體積,根據有關公式計算出氫氧化鈉的濃度.
5.誤差分析
在高考中常見的誤差有:(1)滴定前仰視讀數,滴定后俯視讀數.(偏低)原因:仰視讀數導致V(始)增大,俯視讀數導致V(終)偏小,所以V(標準)減少.(2)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氣泡,滴定終點時氣泡消失.(偏高)原因:氣泡體積當做酸的體積,所以V(標準)增大.(3)放出堿液的滴定管開始有氣泡,放出液體后氣泡消失.(偏低)原因:實際放出堿液少故V(標準)減小.(4)滴定管洗滌后,未用標準液洗滌.(偏高)原因:c(標準)偏低,導致V(標準)增大.(5)滴定結束,滴定管尖嘴外有一滴未滴下.(偏高)原因:V(標準)增大.(6)配制標準液時,定容俯視.(偏低)原因:標準液濃度偏高使反應的標準液V減少.(7)滴定管洗滌后,未用標準液洗滌.(偏高)原因:標準液c偏低,導致標準液V增大.(8)錐形瓶水洗后,用待測液又洗過再裝待測液.(偏高)原因:待測液V增大,物質的量增大,導致標準液V增大.
以上為滴定中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也是高考中的易考點.最后以一道題作為總結.
例3 某學生用0.1mol·L-1的KOH標準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鹽酸,其操作分解為如下幾步:
A.用酸式滴定管準確移取20 mL待測鹽酸注入潔凈的錐形瓶,并加入2~3滴指示劑
B.用標準溶液、待測鹽酸溶液分別潤洗堿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標準溶液的堿式滴定管固定好,調節(jié)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滿溶液
D.取標準KOH溶液注入堿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1~2cm
E.調節(jié)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記下讀數
F.在錐形瓶下墊一張白紙,把錐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標準KOH溶液滴定至終點并記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就此實驗完成如下填空:
(1)正確操作步驟的順序是____(填字母).
(2)下列可以作為本次滴定實驗最佳指示劑的是____.
A.淀粉 B.石蕊 C.酚酞 D.KMnO4
(3)判斷到達滴定終點的實驗現象是____.
(4)右圖表示某次滴定時50mL滴定管中前后液面的位置.請將用去的標準KOH溶液的體積填入下表空格中.有關數據記錄如下:
滴定序號待測液體積/mL所消耗KOH標準液的體積/mL滴定前滴定后消耗的體積120.000.5025.1224.62220.00320.006.0030.5824.58
(5)根據上表數據,則鹽酸樣品的物質的量濃度c(HCl)=____(不必化簡).
(6)下列幾種情況會使測定結果偏高的是____.
a.上述A步驟操作之前,先用待測液潤洗錐形瓶
b.讀數時,若滴定前仰視,滴定后俯視
c.若在滴定過程中不慎將數滴堿液滴在錐形瓶外
d.若未充分振蕩,剛看到溶液變色,立刻停止滴定
e.若稱取一定量的KOH固體(含少量NaOH)配制標準溶液并用來滴定上述鹽酸
答案(1)BDCEAF (2)C
(3)當滴入最后一滴標準液,溶液由無色變?yōu)榉奂t色,且保持半分鐘不褪色
(4)0.30 24.90 24.60
參考文獻:
[1]李麗敏,顧慰中.滴定分析法重點難點剖析[J].昌濰師專學報,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