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倩
上學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特別勤快的同學,小海就是其中一個。他上課的時候,總是忙于抄老師黑板上的筆記,下課忙于詢問這次考高分的學霸同桌,用的是什么課外輔導材料,然后急匆匆趕去書店買回一套來擺在桌上。
但是到了考試,勤快的小海同學并沒有考出好的成績。上一次考過的類型,他這一次還是做錯了。他百思不得其解,筆記也抄了,輔導書也買了,為什么成績還是上不來。學霸同桌就問他:“上次老師把錯題講解之后,你把筆記抄下來,有沒有認真思考過解題方法,把原理弄懂?”小海搖搖頭:“我都忙著抄筆記,哪有時間仔細看呢!”難怪他抄了這么多筆記,依然考不出好成績。
都說天道酬勤,然而沒有摸清原理的勤,并不能帶來任何實質的改變。很多人只是用時間制造了一種假象,好像時間都花在了學習上,但是這種學習其實是無用功,沒有經過大腦的認真思考,只是形式上走過場而已。這一類同學,即便早上6點起床,一直學到晚上12點,也無濟于事。因為對他們而言,抄筆記就等于學習了。但是遠離思考,他們不過是用時間來掩飾大腦的惰性,卻從來不曾覺得有什么問題。如此這般,除了把字體練得稍微好看點,好像基本不起什么作用。
反觀小海的學霸同桌,他在課堂上很少一節(jié)課都在抄筆記。他總是先總結出自己哪道題不會,然后針對老師的講解,把這道題的筆記抄下來,反復琢磨,如果還是沒弄清楚公式在這道題的應用,他會帶著問題去請教老師。他新買來課外輔導材料,也不會盲目的從第一頁看起,而是尋找到自己容易錯的題目,做上幾道,直到出錯率為零。但凡以后再碰到類似的題型,學霸就能夠迎刃而解,輕松得分。學霸的學習方法要比勤快的小海輕松多了,效果還更好。這個過程里,最重要的還是大腦的思考過程,而不僅僅是盲目地動手抄寫。
在職場中也遇到過這種看起來很勤奮,但是學習效率很低的同事。凡凡想學好英語,提高職場競爭力。偶爾在地鐵遇到她,她戴著耳塞在聽英文原聲新聞。我看著周圍嘈雜的環(huán)境,真的很懷疑她能聽進去多少。果不其然,她看似很認真在聽,但是眼神卻一直四處張望,偶爾問我?guī)拙渲形绯陨痘蛘咄砩弦缮?。如此不走心的學習,不過是拿耳塞在做自我安慰,蒙騙自己而已。
周末的時候,她也待在家里,推掉約會,說自己要背單詞。周一碰到她時,我忍不住夸她愛學習,周末都不放過,然后隨意地問了一句鱷魚的英文怎么說?她一臉蒙,然后絞盡腦汁地說:“我昨天確實看過這個單詞來著,怎么一點都想不起來?”我用略帶尷尬又不失禮貌的眼神看著她:“遺忘是難免的,不過你昨天背單詞的時候,只是看了幾次這個單詞嗎?”她輕松地回答:“對啊,我看多次?!?/p>
不知道是我以前背單詞的方法是不是比較笨,反正我是把這單詞抄了很多遍,然后每次都會把英文蓋住,看中文寫英文,或者是看英文寫中文,不斷轉換多次,才記得住。反正對我來說,光看幾次只能算是走馬觀花,不入腦不走心。
過了半年,凡凡徹底放棄了學英文,她總說單詞好難記啊,自己真是年齡越來越大,記憶力越來越差。其實,現在網上也有很多有趣的背單詞的方法,但是她從來都不留意,就一味地看,連死記硬背都做不到。收不到任何效果,也是情理之中。
現在好多雞湯都在說“1萬個小時定律”,就說一件事情做上1萬個小時,就能變成這個領域的專家了。但是樓下那位掃地的大爺,干了30年的清潔工,也沒有變成傳說中的掃地僧。純兒的外婆煮了一輩子的菜,味道也不如從新東方廚師學院畢業(yè)的20歲出頭的大廚做得好。大爺不過就是一直在重復著相同的體力勞動,大腦并沒有得到很好的使用。外婆做飯也很少像現在的年輕人一樣,上網看各種食譜,她僅僅是憑借經驗來判斷這菜熟了沒。
只有經過思考之后的時間積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則,別說是10萬個小時,即便是30萬個小時,也很難在需要動腦的事情當中有所突破。別讓勤快的表象欺騙了自己,認真思考過的人生,才有可能走得更快更好。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