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洋
5月25日,在鴨綠江畔購買了江景房的投機客的心情一定是一日寒暑。白宮宣布取消6月的“特金會”后,網上出現了大量關于購房不履約的咨詢,炒房者甚至不惜損失首付款以逃離,可就在一天后,特朗普又暗示“特金會”還會如約舉辦。面對這樣一個反復無常的領導者,投資者該如何自處?
海外經濟政策的博弈,反復是常態(tài),投資者早摸索出自己獨立的行為模式。聽起來荒謬,事實上卻是如此。特朗普去年剛上臺的時候在國內支持率不高,推出的諸如邊境墻、醫(yī)保法案等措施處處受阻,美股卻能夠不斷刷新高點,資本市場一片繁榮。反而是今年當他成功地通過了減稅法案,把貿易戰(zhàn)的矛頭指向中國并獲取了相當高的民意后,美國股市進入了一場大動蕩,全球均受到波及。這其中的投資邏輯并非都是美國政府兩黨權力更迭的政治因素,但特朗普鮮明的執(zhí)政風格給市場以強烈的影響卻是不爭的事實。并且,面對著貿易戰(zhàn),實業(yè)界、投資界與社會公眾越來越分化為對立的陣營。
長期看,資本市場自有其升跌邏輯,政策的影響只是輔助力量,卻非主導力量。去年年中,美林美銀曾發(fā)出報告,指出當時的美股處于歷史高位,而全球股市較2007年歷史高點仍然低了27%;美股市凈率為3倍,而其他國家股票市場市凈率則僅為1.3倍,這意味著美股已經高估,只是在特朗普經濟政策與美聯儲鷹派加息的光環(huán)效應下,大量資金依然涌入美股,讓美股迭創(chuàng)新高,掩蓋了美股高估的風險。非但美股,美元也是如此。持續(xù)量化寬松以及低息的刺激下,美國就業(yè)率降低到了克林頓新經濟時期的黃金就業(yè)水平,但真正的就業(yè)增長并未發(fā)生在高科技或制造業(yè)部門,而是薪資難以提升的服務業(yè)。人口結構變化、全球化技術擴散等因素下,美國經濟增速再難回升到上世紀末3%到4%的水平,只會在2%左右徘徊,顯然,美國經濟基本面并不支持美元大幅走強。而充分就業(yè)狀態(tài)下持續(xù)加大財政投入,通貨膨脹將會如影隨形,從而令加息后美元的吸引力下降。不過,彼時的資本市場緊緊擁抱特朗普的美國優(yōu)先和萬億美元基建政策,并為股價注入減稅預期,原因在于這些政策對股價的估值提升都是立竿見影的,以至于美國股市錦上添花,本來已經被吹起的泡沫繼續(xù)被吹脹。如果用行為金融學的方法解釋,投資者在資本市場最后的漲升階段都會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樂化傾向,盡管理智提醒他離場,身體卻貪戀市場上的末世狂歡。
事關中國,特朗普的推特治國卻令投資者頗為不適了。A股雖號稱政策市,投資者看到的政策,卻只是正式出臺的政策,我們看到的是結論,卻看不到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多方訴求和反復博弈。于是乎每一個政策出臺至少會左右市場一段時間,雖有如注冊制這樣的反反復復改變的大政方針,但每一次政策轉向至少耗時一兩年時間,留給市場充分的波段炒作空間,也給投機者處置資產、重新布局的機會??商乩势盏耐铺貐s不是這樣,他實時發(fā)布,不管醞釀成熟與否都發(fā)布,有時候還是故布煙幕,真假虛實摻和,連海外投資者都摸不著頭腦,更不用說A股“保育箱”里成長起來的中國股民。
貿易戰(zhàn)開打之后,特朗普推特治國中的很多內容牽動了A股投資者。就中興事件、關稅、美朝關系,特朗普每發(fā)一推,A股不免震動。面對著美國政策的朝令夕改,中興事件中道德至上的中國評論者剛建立起價值觀就被打臉,堅信中美貿易必有一戰(zhàn)的投資者剛清空股票就被特朗普新推弄得不知所措。所謂“推特治國有一好,政策風向早知曉”,在A股卻變成了“政策反復被打臉”。在暈頭轉向找不到北的時候,投資者不妨跳出事外,認清本質。既然特朗普是商人治國,在商人面前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利之所在,也注定了談判大門永遠敞開。懷變化之心,看清世界大勢,才摸得準市場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