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蘭忠
十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涉足了香格里拉,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和錯誤的判斷,讓我沒有很好地細(xì)讀這塊人間凈土。這次利用年休假,又一次來到這里,去踐行我和香格里拉之間的約定。
第一次到納帕海,就被人忽悠了一回。司機拉著我們在沒有水的草原上呆了片刻,就去了下個景點,讓我一直以為納帕海只有冬天才會有水。這次環(huán)湖一周,讓我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有些幸福,需要自己親身去體驗,在可以身體力行的情況下,最好我的旅行我做主。
在古城租了輛自行車,一路騎行,雖有高山的阻礙,緩坡上行和下行的交替,剛開始讓人也騎得輕松和自在。經(jīng)過松贊林寺的路口,往里走了不久,就見那輝煌的寺廟群映入了眼簾,因為那次曾去過,今天就沒有安排在計劃之列,只是疑惑松贊林寺怎么變得越來越壯觀,寺前還冒出來一個不小的湖,看來,光陰可以改變一切,就像現(xiàn)在的古城,雖然被大火燒毀,經(jīng)過重建,會給香格里拉一個怎樣的容顏,讓人值得期待。
過了山口,納帕海就出現(xiàn)在眼前。藏語里納帕海的意思是“森林背后的湖”,是一個典型的季節(jié)湖。一年四季中,有著完全不同的景色。
高原之春,潔白的雪山與湛藍的海子交相輝映,夏秋之交時,這里是花海草甸和青稞交織的地毯。一到冬季,這里又蓄滿了水,猶如一面巨大的海鏡子,映照著天光云影,晨曦晚霞,變幻著風(fēng)波雨瀾,霜痕雪跡。? 納帕海是春的萌生,夏的綻放,秋的富足,冬的蘊藏。
每到冬天,成群結(jié)隊的黑頸鶴來到這里做客,趕赴與納帕海許下的千年之約,它們一邊對著水鏡臨波照影,一邊跳著生命的芭蕾。斑頭雁、灰鶴、綠尾虹雉等珍禽紛至沓來,它們穿越了無數(shù)的高山峽谷,只為了獲得這片凈土的呵護和擁抱,便出現(xiàn)了鶴翔于天、聲聞于野的和諧景觀。
納帕海于我,是豪爽,是快樂。一路騎行,美好的記憶就裝滿了旅途的行囊。
環(huán)湖公路上的風(fēng)景如打翻了的顏料盒。午后溫暖的陽光和煦宜人,鑲嵌在深藍天空中的白云清晰耀眼,連綿的雪山雄偉靜謐,山腳下那成片的野樹林,掩映生姿,一叢叢紅堿草紅得風(fēng)姿悅目,在草原上旺盛的生長,有些當(dāng)?shù)厝嗽诓轂┥舷囟麄儑闪巳?,唱著吉祥的歌曲,讓秋之納帕海充滿千種風(fēng)情,萬般風(fēng)韻。
當(dāng)草甸上滲出的水越來越多,黑牦牛和白牦牛,三五成群的駿馬也越來越多,遠遠地就眺望到湖水的身影。圍湖騎行,你會發(fā)現(xiàn)納帕海在變幻,在陽光的變化下,水色時而深黛,時而翠藍,時而浮光躍金,時而碧波蕩漾,湖邊的水草和蘆葦也隨微風(fēng)搖曳,有水鳥飛起飛落,讓人看不夠納帕海的絢麗多彩。
到達伊拉草原已是落日時分,夕陽給景區(qū)鍍上了一層斑斕的金,恍若仙境一般,叫人久久不忍歸去。雖然4個多小時的騎行,幾乎耗盡全身的力氣,但與納帕海的親密接觸,讓人心里充滿了歡喜。
海拔4000米以上的石卡雪山,是香格里拉開發(fā)不久的新景點,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是迪慶高原唯一具備纜車觀光條件的雪山景區(qū)。石卡,藏民意為“有馬鹿的山”,它坐落于中甸獨克宗和麗江塔城之間,歷史上是連接吐蕃與南詔的紐帶,是吐蕃時期滇藏茶馬古道進入藏區(qū)的第一座神山,它還促成了南詔公主和吐蕃贊青的美好姻緣,留下了千古佳話。
坐上纜車,緩緩向上,隔窗而望,十步一景,百步一嘆,好一派高原風(fēng)光。畫廊一樣的神秘峽谷,踏雪無痕的冰蝕湖泊,一塊塊寶石般的高山草甸,一條條清澈閃著銀光的小河小溪,漫山遍野的大紅果綠杉林,白色的樺樹林和金色的楊樹林,鋪天蓋地的迎面而來,攪得人眼花繚亂。
登上石卡雪山之頂,藍天很近,白云似乎觸手可及。環(huán)顧四周,一派空靈圣潔的景象。遠眺,一座座雪峰手挽著手,肩并著肩,仿佛捧起了潔白的哈達,在碧空如洗的天穹下,構(gòu)成好大一幅意蘊深遠的寫意畫,讓人油然生出一種一覽為快的向往。玉龍雪山和梅里雪山遙遙相望,白哈巴、亞丁神山也隱約可見。近觀,云霧像一縷縷銀絲縈繞著山間,山下金色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相輝映,不遠處香格里拉縣城的風(fēng)貌歷歷在目,石卡雪山迎來無數(shù)鐘情于它的人。
立足山頂,炙熱的陽光和強勁的風(fēng),讓人感覺天地是如此的干凈,在紛紛擾擾的塵世間,石卡雪山讓我游離于喧囂之外。在藏民心目中,它是香格里拉的保護神,保佑著萬物生靈和各民族人民的四季平安。
原本可以再坐纜車下山,為了更近距離地和雪山親近,我選擇了徒步下山。走進藍月谷,就像走進一個解不開的夢里。穿行在原始森林里,身邊的灌木叢紫袍加身,山楊樹耀眼的黃和楓葉火樣的紅,五顏六色的落葉似彩雨落下,飄落在木棧道上。山谷里的杜鵑林長勢旺盛,據(jù)說到了4至5月,這里碗口大的杜鵑五顏六色的綻放,藍月谷就變成了花的海洋。
我想,再來石卡雪山,一定要在春季來,看看杜鵑滿坡的藍月谷,看看冰雪未融的冰瀑,看看純凈高潔的大雪山……
普達措國家公園處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chǎn)的中心地帶,它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國家公園,在世界140多處自然遺產(chǎn)中列居第五位,是香格里拉最知名的一張旅游名片。
如果說香格里拉是上天描繪的一幅壯美畫卷,那么普達措就是畫卷上的點睛之筆。如果說香格里拉是天界神女在人間的美麗化身,那么普達措就是神女多情的雙眸。信步于棧道之上,普達措的高原湖泊——碧塔海和屬都湖猶如出浴的藏家少女,純凈得讓人過目不忘。這里一年四季皆有景致,春看綠草,夏可看花,秋觀彩葉,冬可觀雪。
從景區(qū)屬都湖出發(fā),到碧塔海終點結(jié)束,一日的行程有點緊張。屬都湖毗鄰屬都崗牧場,而由此得名。這是我第一次走進它,便被這片高原湖泊、沼澤草甸和原始森林深深誘惑,這種誘惑是大自然生命的誘惑,也是一種天地更新的誘惑。
天氣太好了,讓明鏡般的湖面詮釋著最美的色彩。挺拔頑強的高原雪松和云杉向上生長著,將英俊的身影映在湖面上。湖東面成片的白樺林,一片金黃,染得湖面一層層的金黃。天上的浮云,多情地飄來飄去,裝點著水的羞澀和云的潔白。云低處,是一處處浮在湖中的沼澤,有大有小,讓或黃或綠的水草明媚柔艷。湖邊草灘上的蘆葦草隨風(fēng)搖曳,洋溢著勃勃生機,有幾分輕柔和飄逸。
湖中盛產(chǎn)“屬都裂腹魚”,魚身金黃,腹部有一裂紋,是云南省特有的珍稀魚類,也是青藏高原抬升的產(chǎn)物和地質(zhì)變遷的見證。車行至彌里塘草原,只見五花草甸與四周森林交相輝映,分外壯觀。廣袤的草場上,馬群和牦牛悠然地吃著草,紅腹松鼠也忙著收藏松果,那旁若無人可愛樣子,而備受游人的青睞。
行走至枯樹灘。只見湖邊枯枝密布,有的生在水里,有的長在湖邊,千奇百怪,帶著高原獨有的倔強,讓每一個來游玩的人看得目瞪口呆,驚嘆于大自然的豐富多彩,記憶深刻。
碧塔海,藏語俗稱“碧塔德錯”,意思是“櫟樹如氈的魔湖”。因是第二次來,印象中的景色竟是一個大顛覆,一度疑惑以為走錯了路。原來普達措景區(qū)為了這片國際重要濕地的保護,竟改了游覽線路,游人遠離了湖心島,湖也大了,水也深了,湖水清澈,碧波蕩漾,置身其中,疑是誤入“水清魚讀月,山靜鳥談天”的境地。
坐落在山林之間的碧塔海,水色絕佳。清晨,湖水幽深如墨,宛如星空,中午水藍如碧,云影波光透出無 限的清麗,傍晚,水天一色,滿湖金光閃爍。湖岸有如花邊鑲嵌似的杜鵑林,在每年端午前,杜鵑怒放,有花瓣落湖,魚吃花,醉了,熊吃魚,醉了的神奇?zhèn)髡f,可見碧塔海的美景是多么的夢幻。
駐足湖邊,久久地凝視著童話般詩意的湖心島,不愿離開。如今這湖中之島離我如此遙遠,在下午逆光里,顯得有些迷離,亦真亦幻。小島像一個綠色的鍋盔點綴在湖面上,又像一個酣睡的嬰兒安靜地躺在母親的懷抱里,島雖小,卻曲徑通幽,面積約0.02平方千米,卻薈萃著從各種云杉到各種杜鵑等108多種植物,據(jù)說,凡中甸高原擁有的樹種,島上都能見到。想想過去牦牛就可以涉水上島,為了這塊凈土的花香鳥語和一片天籟,我們最好的去處,是遠離它,愛惜它,別去打擾它,平平淡淡地和美交融。
不要問我從哪來,不要問我哪兒去,普達措,你這多情的雙眸,會讓我和香格里拉之間的約定越發(fā)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