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景德鎮(zhèn)老年大學楊啟村校長不幸逝世。多年來,楊校長為了老年教育事業(yè)殫精竭慮、嘔心瀝血,深受老年教育界同行的敬重。為緬懷他的感人業(yè)績,弘揚他的奉獻精神,按照協(xié)會領導的指示,我們謹以此文,寄托對楊老校長的無限哀思與懷念。
深邃睿智的眼神,慈祥謙和的面容,始終忙碌的身影,富有感染力的笑聲……一提到“楊啟村”的名字,相信所有見過他的人,腦海里會立時呈現(xiàn)出這一切,感覺是那么熟悉親近。然而,隨著那個令人難以置信、無法接受的消息傳來,這一切都離我們遠去了。
2018年2月15日,農(nóng)歷丁酉年除夕。人們都在忙著過年,楊啟村校長卻再也不能和大家一起忙碌,他帶著未盡的心愿、無限的眷戀,溘然長逝……
多日來,眼前一直浮現(xiàn)著與楊啟村校長接觸的情景。其實,筆者與他交往并不算太多,十幾年來見面不超過10次,而且多是在參加與老年教育工作有關的各種會議上。惟一的一次與他單獨接觸,也只有不到一個鐘頭的時間。然而,他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幾乎深刻到如一首歌中唱得那樣: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
時間回溯到2007年9月。當時,我作為老年教育雜志社的代表,出席景德鎮(zhèn)老年大學20周年校慶活動,并采訪楊啟村校長。就是這一次,讓我初步領略了楊校長的人格魅力。
動身前,就已經(jīng)約好了采訪日程。然而在景德鎮(zhèn)的幾天里,我只能無奈地看著那忙碌的身影,不時地出現(xiàn)在這里那里,卻總是“抓”不住他——他太忙了!大到整個校慶活動的謀劃籌辦,小到每個來賓的食宿安排,老人家都是親力親為、面面俱到。時年72歲的老人,仿佛有著27歲的精力。
我只好委托景德鎮(zhèn)老年大學的同志當“說客”,勸楊校長稍微停一停,坐下來接受我的采訪。他們卻苦笑著說:“楊校長年輕時就有個‘拼命三郎’的外號,如今還是那股勁,只要一工作起來,就好像擰緊了的‘發(fā)條’??此@個樣子,誰不心疼啊,可誰也勸不??!”他們還說,楊校長從來沒有寒暑假,每天都是滿負荷工作,凌晨2點睡覺幾乎成了他的“生物鐘”。有時他的老伴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他正坐在衛(wèi)生間馬桶上翻閱資料……
也許是見我太執(zhí)拗吧,一天晚飯后,楊校長終于忙里偷閑來到我住的房間?!罢鎸Σ黄?,讓您等了這么久!”他謙和地向我道歉??吹剿乔羼车哪樕蠈憹M了倦容,鼻梁上鼓著一個紅腫的膿皰瘡,那是在籌辦活動中“攻”出來的“火癤子”,我還能有什么埋怨話?什么也不能說,什么也說不出了!
老人家坐了下來——這是我來到景德鎮(zhèn)第一次見他坐下來,然后端起水杯大口大口地喝光了里面的水。接著便開門見山,談起了老年大學的辦學工作,談起敬業(yè)愛崗的教師們,談起熱情好學的老年學子們……也怪了,一談起工作,他立馬變得神采飛揚,連語調(diào)都跟著亢奮起來!我不禁贊道:“您老真是72歲的年紀,27歲的精神??!”他聽了顯然很高興,卻擺擺手:“馬馬虎虎吧,還可以吃得消。說起來,我年輕時身體很好的——健將級運動員,還曾經(jīng)拿過賽跑冠軍呢!”
其實,我已經(jīng)聽景德鎮(zhèn)老年大學的同志說過,楊校長的健康狀況并非如他自己所說。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腰肌勞損等,還曾摔斷過髖骨,幾年前因為忙于擴建校舍和趕寫會議材料,晝夜加班,疲勞過度,造成眼球黃斑穿孔,幾乎雙目失明。經(jīng)過半年多的治療,一只眼睛的視力勉強恢復,而另一只僅能恢復到0.1。
老年大學的同志介紹說,楊校長在工作中始終保持這種“拼命三郎”的精神,幾十年來多次被評為市勞模、省勞模,并榮獲“全國勞?!狈Q號,受到過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我正想借此次采訪多了解楊校長的一些事跡,他的手機猝然響起——參加這次活動的一些外地同仁準備返回,向他道別。楊校長接完電話,一臉歉意地對我說,他要趕到車站送行,只能談到這里了。對此,我無法阻止,只能勸他悠著點兒,注意休息??粗先思以谝股写掖译x去的背影,我不由得慨嘆:年逾古稀之人,居然還如此高速運轉,真是一個老“拼命三郎”!
那次采訪雖然中斷了,卻讓我深深記住了這位“壯心不已,志在千里”的老人。此后的十多年中,我一直關注著景德鎮(zhèn)老年大學,關注著楊啟村校長,因此也了解了更多的情況——
1999年10月,楊啟村從市政協(xié)副主席崗位上退休了。子女們很高興,終于可以和辛苦了大半輩子的父母共享天倫之樂了!就在此時,市委決定由他擔任老年大學校長。子女們得知后勸他:“您已是六十多歲的人了,老年大學要解決的事情太多,您還能擔得起嗎?”他錚錚作答:“我是黨的人,黨的決定我服從了一輩子;我是喝昌江水長大的,是景德鎮(zhèn)的人民養(yǎng)育了我。沒有黨和人民的培育,就沒有我的今天?,F(xiàn)在雖然退休了,我為自己還有余力報答黨和人民而感到欣慰。能為老年人換來更多的快樂和健康,是我晚年最大的幸福!”
子女們深知父親的秉性,只能選擇默許,選擇支持。
于是,年逾花甲的楊啟村,再次抖擻精神、披掛出征了!
那時,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景德鎮(zhèn)老年大學,是怎樣的景況喲!全校僅有一間教室、一間辦公室,校舍不足100平方米,學員不足100人,缺經(jīng)費、缺設備、缺教師、缺學員。面對這種狀況,楊啟村心急如焚,但是他沒有畏懼,更沒有退縮。憑著幾十年革命工作練就的頑強信念,他帶領其他同志一道,一手拿著感謝信,一手捏著收據(jù),當起了“化緣僧”,各單位各部門去求援。舊電腦、舊桌椅、舊工具……只要辦學能用得上,他都寶貝似的帶回來,以解燃眉之急。有一年冬天,為了爭取一筆款項盡快批復,他冒著嚴寒在走廊里足足等了3個小時。手凍麻了,哈口熱氣暖一暖;腳凍僵了,原地踏步跺一跺。楊啟村用他的真誠和執(zhí)著,打動了人們的心,贏得了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不到三年時間,得到近百家單位和企業(yè)的贊助,金額達200多萬。
有了這來之不易的“米”,楊啟村開始“做飯”了。他一分錢掰成兩半花,想方設法,力求效益最大化,采用改建、搭建、租借等方式,將原來不足100平方米的校舍,擴展到3700平方米;學員人數(shù)太少,他親自帶領教職員工走上街頭,到人流較大的廣場和景點,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發(fā)廣告?zhèn)鲉?,以多姿多彩的形式向社會廣泛宣傳老年大學,學員一下子增加到了數(shù)百人;教師力量薄弱,他又三番五次前往高校、醫(yī)院、文藝團體等有關部門,懇請退休的專業(yè)人士到老年大學任教。景德鎮(zhèn)的市區(qū)街道,處處印滿了他的足跡;景德鎮(zhèn)的大小單位,常??梢娝纳碛?。
楊校長生前與學員在一起
隨著辦學規(guī)模和影響的不斷擴大,老年大學很快便出現(xiàn)了“一座難求”的局面,連雙休日都開課也滿足不了老年人入學的要求。這一來,楊校長又開始發(fā)愁了。他思來想去,只有興建一座新的校舍,才能圓更多老年人的“大學夢”!然而,沒有經(jīng)費何談搞基建?于是,他“故伎重演”,再一次當上了“化緣僧”,一面加大宣傳力度,爭取黨委政府的支持,一面結合實際提出了以“政府撥款為主,社會支持為輔”的籌資建議。為了發(fā)展老年教育事業(yè),他忘了自己已近八旬高齡,不顧身體的病痛,冒嚴寒、頂烈日,多方奔走,誰也說不清他究竟跑了多少路,說了多少話。在他滿腔熱忱、矢志不移的努力下,黨委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無償撥地20畝,財政撥款4000萬元,社會各界贊助1000余萬元。短短幾年,一座建筑面積1.53萬平方米,集傳統(tǒng)文化、陶瓷文化、老年文化和現(xiàn)代化、規(guī)范化、人性化于一體的新校舍拔地而起!
景德鎮(zhèn)老年大學的教職員工有目共睹——從新校舍的立項、選址、征地、設計、施工直到全部竣工,大到整個校園的結構布局,小到每個衛(wèi)生間的呼救設施和無障礙處理,楊校長都全程參與,事無巨細,每必躬親,幾乎傾盡了晚年的全部光和熱!
新校舍建成投入使用后,景德鎮(zhèn)老年大學已成為擁有5個系、57個專業(yè)、207個班、8000多人次的老年學府,在全國地市級老年大學中堪稱一流。
艱苦奮戰(zhàn)十幾年,創(chuàng)下如此輝煌的成果,年逾八旬的楊啟村也該歇歇了。然而,“停下來”“歇歇腳”“緩口氣”之類的詞匯,在他的詞典里根本沒有,“卓越”“完美”“超一流”,才是他畢生的追求!
針對“未富先老”和地域發(fā)展不平衡的國情,為了探索一條又好又快發(fā)展老年教育之路,楊啟村做了大量調(diào)查研究,結合多年辦學實踐,提出了“黨政主導,社會化辦學,辦學社會化”的開門辦學理念,探索了一條老年教育事業(yè)快速發(fā)展的道路,得到中國老年大學協(xié)會領導的充分肯定,被列為我國老年教育發(fā)展幾十年來的十大基本經(jīng)驗之一。
景德鎮(zhèn)老年大學實施“開門辦學”以來,在文博單位和景區(qū)建立了總面積350萬平方米的16個活動基地,組織師生開展校外教學實踐、服務社會;并與幾十家單位合作,聯(lián)合辦學辦班、開展活動。老年大學成了老年人才培訓基地,為推動景德鎮(zhèn)的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4年,中國老年大學協(xié)會學術委員會確定,由景德鎮(zhèn)老年大學、福建省老年大學、徐州老年大學牽頭,全國11所副省級以上城市的老年大學和14所不同級別、類型的老年大學參加,共同開展“中國老年大學‘開門辦學’實踐與理論研究”,完成了32萬字的《中國特色老年大學開門辦學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成果,已印發(fā)全國各地老年大學。
楊啟村撰寫的辦學經(jīng)驗總結和有關理論文章,先后7次在國際會議上宣讀,5次在全國理論研討會上獲獎,有60余篇在全國的老年教育報刊發(fā)表。另外,他還參與研究并編寫了中國老年大學規(guī)范化、現(xiàn)代化、老年教育學若干問題等共計150萬字的專著。步入耄耋之年的他,當之無愧地被推選為中國老年大學協(xié)會三屆理事、老年教育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和江西省老年大學協(xié)會老年教育理論研究工作委員會主任。成為全國老年教育系統(tǒng)鼎鼎大名的“領頭雁”。
楊啟村是景德鎮(zhèn)市政協(xié)的老領導。然而,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一丁點兒高官的架子,倒更像一位老教師,是那樣謙和、平易、慈祥。我后來也了解到,他確曾當過多年的教師。在長期的教育生涯中,“愛校如家、和諧辦學”的人文精神已成了他的行為準則。在景德鎮(zhèn)老年大學,這種精神得到進一步發(fā)揚光大。作為一校之長,他關心呵護著老年大學的每一位師生員工。哪位教師生病了,他親自去醫(yī)院或家中探望;知道藝術團的學員們排練很辛苦,他頂著炎炎烈日,前往排練現(xiàn)場慰問大家;聽說有的學員家庭經(jīng)濟困難,難以繼續(xù)學習,他自己掏錢為其交上學費。學員們有了開心事,先找自己的校長說說,請他分享一份喜悅;遇到什么不順心的事,也愿找他傾訴一番,然后輕松愉快而去……
楊校長對他人關懷備至,對自己卻是十足的“老摳”。新校舍啟用之前,他一直和幾位校領導擠在一間十多平方米的辦公室里,墻面脫落了,也舍不得花錢粉刷裝修;從外單位“化緣”而來的幾張長短不一的舊辦公桌,直到前些年還在使用;一部舊電話機,按鍵的號碼早就磨光了,貼上紙片寫上數(shù)字繼續(xù)用。老年教育雜志社的一位編輯說,她對楊校長那件米色夾克衫印象特深——十多年前在一次會議上就見他穿著,去年再見到他時,穿的還是那一件!
這樣“摳門”的老人,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時,卻把全國總工會補發(fā)的全國勞?;A工資,以特殊黨費的名義全部捐給了地震災區(qū)。2014年,他又將中組部頒發(fā)的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的獎金捐給了老年大學。他的道理就是:榮譽是集體努力得來的,獎金也應該歸集體!
生命如燭,丹心似火。楊啟村同志把他的畢生精力,全部獻給了黨的事業(yè)。2014年11月26日,耄耋之年的他再一次擁有了幸福難忘的一天——作為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代表,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返程途中,他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在筆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我要把鼓勵作為鞭策,把感動變?yōu)樾袆?,牢記黨恩、珍惜榮譽、揚鞭奮蹄,為黨的事業(yè)增添正能量!
去年10月,景德鎮(zhèn)老年大學迎來了建校30周年的喜慶日子。為了把校慶活動辦得既簡樸又熱烈,楊校長一如既往,仍像十年、數(shù)十年前那樣忙碌著,一刻不停地運轉,唯獨忘了自己已是82歲高齡!夜深了,為了迎接外地的同志,老人家還一直等候在簽到處,誰勸也不離開……30周年校慶活動圓滿結束了,老人家卻一病不起,他的心血已經(jīng)熬盡,生命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彌留之際,他還在喃喃念叨:老……年……大……學。除此,再無任何話語。
老人家實在太累了!或許是上蒼也不忍看他繼續(xù)操勞,只能采取這種方式,才可以讓他睡上長長的一覺?
噩耗傳來,昌江嗚咽,瓷都哀慟。所有熟悉他的人都掩面悲戚,老年大學的師生員工更是悲痛欲絕!校園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凝結著老校長的心血,浸透了老校長的汗水。但是,2018年春天到來的這個開學季,乃至以后的日子,再也見不到他們深深愛戴的老校長了……
噩耗傳來,全國各地的老年教育同仁都不敢相信、不愿相信,或者說無法接受。他們還期盼著下一次相關課題研討會上,再看到那熟悉的身影、謙和的面容,再聽到那精彩的發(fā)言——聽他講述發(fā)展老年教育事業(yè)的構想,聽他介紹“黨政主導,社會化辦學,辦學社會化”的經(jīng)驗……
噩耗傳來,我也同好多人一樣,在第一時間里大腦一片空白,接下來便是一幕幕地“過電影”,眼前浮現(xiàn)出楊啟村校長的音容笑貌,難以入睡,無法釋懷。于是從睡榻上坐起,未經(jīng)斟酌地寫下了一首拙詩,權作一束白花,獻給敬愛的楊啟村校長:
驚聞楊公駕鶴翔,
肝腸欲斷暗神傷。
瀝血嘔心興老教,
鞠躬盡瘁建學堂。
無怨無悔無私念,
有情有義有擔當。
一生勞績成追憶,
愿君安息莫再忙。
永遠懷念您,愿您在天國莫再勞累。安息吧,楊啟村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