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菁 (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321000)
西安高腔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間,在衢州形成而發(fā)展的戲曲藝術,有《槐蔭樹》、《蘆花絮》、《合珠記》等一批傳統(tǒng)劇目。器樂伴奏在整個戲曲中是非常有特色的,值得深究。戲曲界常說“一臺鑼鼓半臺戲”,在所有的伴奏器樂中,打擊樂是不容小覷的,它可以通過節(jié)奏來統(tǒng)一唱腔,速度快慢多變、錯落有致,使用有聲的外在節(jié)奏來描繪無聲的內(nèi)心節(jié)奏。
西安高腔的打擊樂,以鼓板、吉板、大鼓、大鑼、小鑼、大鈸為主,還包括別的一些打擊樂器。
大鈸。演奏時通常右手持拔,兩個相互撞擊,強弱演奏時它的音色可謂是天壤之別,演奏方法多樣。大鈸音響在鑼字譜上標記為“齊”、“夾”、“卜”(pó)。
小鈸。它的音色與大鈸相比,比較清脆,通常與小鑼一起演奏,用于連接曲牌及收尾。小鈸音響在鑼字譜中標記為“次”(chi)。
大鑼。音色比較洪亮。大鑼音響在鑼鼓字譜中標記為“匡”(kuáng)、“丈”(jiáng)、“當”(鑼邊音)。
小鑼。運用木片來敲擊,會發(fā)出“臺臺”的聲響。小鑼音響在鑼鼓字譜中標記為“令”(lin)、“才”(cāi)、策(ch?。恚╨ai)。
鑼鼓架。鑼鼓架分為兩種:一是戲班子后臺使用的鑼鼓架。一是民間坐唱班使用的鑼鼓架。
大鼓。通常敲擊鼓中間,發(fā)出厚重的“嗡嗡”的泛音。鼓的外邊沿聲音較為單薄。在演奏大鼓時,也可以敲擊木質(zhì)的鼓框,會發(fā)出比較清脆的“咯咯”聲響。大鼓在西安高腔中用途甚廣,是非常重要的。大鼓的音響標記為“洞”(dóng)。
板鼓。演奏的時候是用竹制的鼓箭來敲擊的。板鼓能指揮打擊樂器甚至整個樂隊,由打鼓佬敲出各種點子,并且加上手勢。
扁鼓。它的音色很集中,而且非常富有彈性,它在西安高腔中經(jīng)常敲擊出輕快的節(jié)奏且與小鈸、小鑼組合,連接曲牌與收尾,或用于武打戲。扁鼓在鑼鼓字譜中標記為“咚”。
拍板。在戲曲中主要擔任著掌握節(jié)奏這個角色,它有三塊木板,都是通過手腕的搖晃發(fā)力撞擊而出聲的。夾板的音響標記為“吉(jie)”。在西安高腔中,拍板音量雖然不大,但音色卻娓娓動聽。
梆子。它的結(jié)構(gòu)簡單,是一塊長方形的木塊,用小木槌或者板鼓扦來敲擊發(fā)聲。西安高腔民間坐唱班常用以替代板鼓。
各種高腔班社長期在一些祠堂、廟宇以及露天草臺等演出,為了使較多的群眾前來觀來,便敲擊手邊的打擊樂大鑼大鼓是,它還可瞬時使喧鬧噪雜的觀眾安靜下來認真觀看演出。西安高腔有一種特定的伴奏方式,那就是一唱眾和。“一人啟口”就是“一唱眾和”中“一唱”的意思,但“眾和”是由“后場”,也就是樂隊在幕后奏樂“和”唱。
西安高腔的唱奏關系是鑼鼓助節(jié),“這種唱奏關系比較原始、歷史悠久?!煌泄芟?、鑼鼓助節(jié)’,說明了只有鑼鼓來伴奏音樂,這就要求它的節(jié)奏、技巧是非常復雜的。西安高腔是稍變弋陽腔發(fā)展而形成的,湯顯祖在《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一文中,就記載了弋陽腔的唱奏情況‘江以西弋陽,其節(jié)以鼓,其調(diào)喧?!@說明它的音樂風格比較粗獷、高亢。而打擊樂器音響效果十分強烈,再加上人聲的幫唱,經(jīng)過這樣的形式熏陶,這就使得西安高腔音樂熱烈高亢的特點更為突出?!?
西安高腔以鑼鼓導入故事情節(jié),很能讓觀眾入戲。等到戲劇真正開始以后,鑼鼓點指揮不同角色的任務的出場亮相和舉手投足,配合著鑼鼓點演出才算上一種完整的演出。西安高腔的引子大多以散板、流水板形式出現(xiàn),屬于起腔部分。西安高腔的曲牌和唱段,曲首一般以散唱—滾唱一幫接腔的方式進行,也有一開始就是滾唱的。而“以鼓為節(jié),徒手而歌”的地位是不會因為管弦伴奏的加入而動搖的,鑼鼓敲擊仍然在曲牌的起唱、間奏、結(jié)束等中演奏。
在西安高腔中,把一板就位一小節(jié)的“快板”、“流水板”稱為“一拍子”,雖然打擊樂只用敲擊一下,但樂器在較強的板中也會有收、放、抑、揚的各種強弱變化。四拍子為“一板三眼”,四拍子擊一板三鼓,兩拍子為“一板一眼”,就是擊一板一鼓。
打擊樂器在西安高腔中,除了簡單的伴奏外,還可以配合身段,渲染氣氛,最重要的是調(diào)節(jié)和統(tǒng)一舞臺的節(jié)奏。而俗話說“鑼鼓響,腳底癢?!蔽靼哺咔恢械蔫尮模悄茏屓司裾駣^,且給人帶來歡樂的。
鑼鼓是有特定打法的。在戲曲中用特定的符號把這些鑼鼓點子記錄下來,編成了樂譜,然后就有了鑼鼓譜,唱出來就叫鑼鼓經(jīng)?!皼]有鑼鼓經(jīng),就很難表演出好的戲曲,婺劇的鑼鼓經(jīng)現(xiàn)在依舊大鑼大鼓大鈸的使用,而動作的強拍落在大鈸上。”2在西安高腔中,鑼鼓的節(jié)奏靈活性很大,在記譜的時候不能完全把實際演奏的內(nèi)容都很精確的記錄下來,因此我們看到的可能只是與實際效果比較接近的記譜法。
圖3—1
圖3—1為流水鑼,鼓里面的J代表夾板或梆的符號,X(___)在鼓和大鈸的譜子里出現(xiàn),代表悶擊。鼓可作為整個伴奏樂隊,甚至整首曲子的統(tǒng)領。在西安高腔中,有很多鑼鼓的結(jié)束音都會以悶擊結(jié)尾,這種的擊鼓方式非常奇特,僅存在于婺劇中。
上面這套鑼鼓點子在實際演奏中可能會有發(fā)生變化,鼓師要能高超的技能,掌管著大局。鑼鼓的出場復雜多樣,“《進臺鑼》、《下臺鑼》、《帽子頭》運用在演員的上、下場;《煞鑼》運用在唱腔結(jié)束的時候,《撲燈鑼》運用在詩詞念白伴奏的時候,《坐鑼》運用在改變唱腔速度的時候,《亂鑼》可以表現(xiàn)出焦急、憤怒、急促的感覺,《哭板鑼》可以表現(xiàn)人物悲傷的情景,《火炮鑼》也顧名思義,戰(zhàn)爭、斗爭、對打等都可以表現(xiàn),《三不出》在將士威風出征的時候用,《冒子頭》則用在衙門升堂時?!?
在鑼鼓經(jīng)中,鼓點子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是一種傳統(tǒng)戲曲指揮藝術,不僅有音響節(jié)奏,還配有手勢,能在第一時間告訴演奏者,該轉(zhuǎn)何種鑼鼓、何種板式唱腔、何種節(jié)奏和速度,能使音樂與表演之間連接保證演出的流暢性和完整性。但由于司鼓者對于整場戲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是不可以完全依賴于鑼鼓譜、鑼鼓經(jīng)的。“有兩種鼓點子,第一種是常用鼓點,第二種是專用鼓點。在這兩種鼓點子中,又有大、小、文、武等區(qū)分,即指不同響器組合的各種鑼鼓、音樂、唱腔等名稱及鼓點子的的格式?!?我們在分辯鼓點子的時候有三點要點,第一是聽,聽它是怎么樣的擊鼓聲、節(jié)奏性。第二是看,不同的鑼鼓會有不同的手勢。第三是出韻,要打出鑼鼓的韻味。
打擊樂在西安高腔中發(fā)揮著重大的作用,打擊樂是整個戲曲表演的頂梁柱,整個節(jié)奏的核心,一個樂隊甚至戲曲演出的心臟。李漁說“戲場鑼鼓,筋節(jié)所關”。西安高腔離不開鑼鼓,鑼鼓也因有西安高腔而光彩熠熠,打擊樂與西安高腔共存共榮。
注釋:
1.施維.略論戲曲音樂的唱奏關系[J]中國音樂學,1991(03):119.
2.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戲曲研究》編輯部編.戲曲研究第13輯[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4.
3.張大軍.婺劇高腔中的西安高腔音樂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
4.李林訪主編.中國婺劇音樂 鑼鼓經(jīng)[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3.
[1]張大軍.婺劇高腔中的西安高腔音樂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
[2]李林訪主編.中國婺劇音樂 鑼鼓經(jīng)[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3.
[3]施維.婺劇器樂[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7.
[4]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戲曲研究》編輯部編.戲曲研究第13輯[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