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彤彤
在“何處秋風(fēng)至,聲聲雁歸來”的秋天。我躺在小院里舒適的搖椅上,饒有興趣地看《封神演義》。在看到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故事時(shí)想:咦?是怎樣的魚愿意上鉤,姜太公又是怎樣吸引周伯侯呢?于是突發(fā)奇想,我自己來做條魚,看看是否可以愿者上鉤。
我從媽媽丟棄的廢紙箱里,找到了一張約30厘米見方的整塊紙板。又拿來了剪刀、膠水、勾線筆、水彩筆……看著一大堆的東西,忽然都不知道先從哪里著手了。
哦,對了,先從紙板左邊畫一條魚的模樣,然后用剪刀按照勾線部分剪起??杉糁糁?,一不小心把魚尾巴剪掉了。啊?怎么辦?壞掉了!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時(shí)候,突然想到還可以從紙板的右邊空余位置重新畫上魚尾,心中懸著的大石頭終于落下來。這次剪的時(shí)候,我更加小心翼翼了。
終于,一條栩栩如生的魚兒誕生了。我轉(zhuǎn)念一想,北冥有魚,其名為鯤。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我為什么不也給它加對翅膀呢!我拿了玫瑰花的花瓣當(dāng)翅膀,一聞,還會有幽幽清香。
可是似乎又單調(diào)了些,能吸引周伯侯的,怎會是這么平凡的魚呢?于是,用水彩筆又給它涂上了繽紛的顏色。既然有翅膀,肯定要飛咯。我又去后院撿落葉,用樹葉給它做騰云駕霧的云朵。哇哦!大功告成,這就是我做的魚,我給它起名叫“七彩云魚”。
我想,也許我的“七彩云魚”才會讓周文王請“不釣水中魚,只釣王與侯”的姜子牙出山;才會讓古今第一才女李清照,在朋友聚會興盡晚回舟時(shí),在藕花深處驚起一灘鷗鷺;才會讓“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林黛玉破涕而笑;才會讓月下獨(dú)飲的李太白,帶走那一絲絲的愁緒;更會讓人們在除夕夜對新的一年充滿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