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銘
詩書,是自然之靈氣,生活之精華聚集而成。它,蘊源于四季?!}記
意韻十足的詩書,豐富著我的文學知識,浸透著我的生活。每每有讀書詠詩聲縈繞在我的耳邊,我的回憶總會追溯到飄著詩書氣的春夏秋冬。
春天,窗外泛著春意,我會享受著新春的暖陽,在一片悅耳的鳥鳴中,看著窗外依依的楊柳,品味“碧玉妝成一樹高”的春意。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看著日漸繁盛的杏樹,不禁想到葉紹翁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遙望天空匆匆飛過的鳥兒,腦海里頓時閃現(xiàn)出“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的鳥兒對春天留戀的景象。
夏天,我散步在荷葉遍布的池塘邊,望著微露尖角的荷花,看見蜻蜓忽高忽低地飛著,不禁詠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詩句,腦海里浮想聯(lián)翩,眼前仿佛呈現(xiàn)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壯麗景色。
秋天,我走入婀娜多姿的菊花群,品到了“采菊東籬下”的悠閑,想到了“菊,花之隱逸者也”的一嘆,體會到了“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的贊賞。深秋,眼看天氣逐漸惡劣,天邊風起云涌,似萬馬奔騰,又有飛沙走石之感,我好像真的看到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之景。頃刻后,雨像破堤的洪水,勢不可當,我理解了杜甫的“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的處境,不禁為窮苦人們而發(fā)愁。雨勢漸弱,淅淅瀝瀝地,擊在屋瓦上,撞在林葉上,讓人不禁安靜下來,聽這“穿林打葉聲”。雨過天晴,雨珠滴滴答答地打在將落的黃葉上,葉子應聲飄去,雨打葉的撞擊聲連綿惆悵,讓“紛紛墜葉飄香砌”有了畫面感。遠處,一層層薄薄的霧輕紗般地纏繞在棵棵樹木上,就連草木都有了李清照“薄霧濃云愁永晝”的哀愁。
冬天,大雪紛至沓來,大地銀裝素裹,深深淺淺的路人足跡,使我繪出了岑參目送友人走遠后的“雪上空留馬行處”的圖畫。不知何時,點點殷紅在不起眼的角落綻放,在銀白色的大地上格外引人注目,為沉寂的冬增添了一份生機,少不得吟一句“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呵!無窮無盡的詩書,皆蘊藏于四季,皆源自生活,詩書伴我成長,詩書給我靈氣,它把我的每個春夏秋冬都裝扮得如此美妙!
(指導教師 張滟玲)
>> 點評
本文采用“總—分—總”結構,思路清晰。首段領起全文,主體四段將春、夏、秋、冬之景與相關的詩文聯(lián)結起來,相關詩文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展現(xiàn)了作者寬廣的閱讀面,尾段再次回應首段,并點題,結構完整、嚴密。特別值得肯定的是題記的運用,一般來說,題記如果做不到有深度以及高度概括就成了敗筆,但本文的題記凝練,內涵豐富,足以撐起全文,可見作者構思的用心。
(點評教師 李鳳成)
>> 本文適用考場仿真試題
請以“讀書/生活/成長/傳統(tǒng)文化”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