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若愚
小學語文誦讀死氣沉沉的現(xiàn)象已有向低幼階段蔓延的趨勢,朗讀有氣無力、姿勢不佳、不齊、不思等已非低段個別現(xiàn)象。筆者診斷出4個可能原因,提出培養(yǎng)有興趣的、有梯度、有反饋、有方向的朗讀解決策略。無朗讀,不語文??涩F(xiàn)在光引導就耗費了筆者不少精力,朗讀的效果還不盡人意。
問題診斷
朗讀意識淡薄,重“寫”輕“讀”
低幼年級語文教師上語文課大多時候,在“說”這個字的“筆順”、在“記”這個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在認認真真板書,學生在字上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導致出現(xiàn)輕“讀”重“寫”。在“輕”讀中,學生朗讀不夠充分,自然變得“無感”,更無法產(chǎn)生愉悅感。學生沒有自己的想法,被動式地等著教師“灌輸”,我講你記。慢慢課堂演變成輕“讀”重“寫”,輕“思”重“背”。
朗讀形式重復,為“讀”而“讀”
語文課一直在讀的課堂現(xiàn)象并不意味著對于閱讀的重視,相反是種無效的機械重復。教師范讀,學生跟讀;男生讀完,女生讀,女生讀完小組讀,開火車讀,賽讀……書聲瑯瑯,看上去熱熱鬧鬧,但學生只是為了完成教師的任務,為“讀”而“讀”,沒有用心去讀,更談不上有感情。學生在重復的朗讀中,熟知教師套路,泛泛而讀使語文變成枯燥的代名詞。
朗讀評價籠統(tǒng),少“評”不“評”
日常的語文課教師對學生朗讀的評價,往往是“泛泛而評”比如“讀得真好”“真流利”“真有感情”,學生聽得多了,感到乏味的同時也喪失了朗讀的動力。雖然課標中強調(diào)“評價學生的朗讀,可以從語音、語調(diào)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查,還應注意考查對內(nèi)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但是教師對于學生朗讀后的評價卻因為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不足而少評或不評。
朗讀指導欠缺,不“懂”就“讀”
低幼年級的學生還沒有積累足夠的朗讀方式,教師認為朗讀內(nèi)容簡單易懂,不用加以點撥引導,就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年級的學生在沒有正確朗讀習慣的引導下,還未理解教師自認為一讀就懂的詞句就進行朗讀,學生沒有朗讀的愉悅感和成就感。課堂是散亂和無序的,在亂糟糟的朗讀聲中教師喊停就停,學生不知道情感迸發(fā)點,教師也未弄清學生對課文的實際把握程度。
教學對策
將讀與寫并重,培養(yǎng)有興趣的朗讀
特級教師薛法根認為 :“語感的訓練,是從入學的第一堂語文課開始的,是從教孩子讀第一個字的四聲開始的,從教孩子第一個詞語的重音落點開始的……”朗讀將印刷在一本本相同的語文書上的書面文字變成班上40幾種不同的音響本身就是一種再造,是一種用聲音增強原作力量的有效手段。教師要有“讀”“寫”并重的意識,多設計“讀”的活動,將“聽說讀寫”這4種活動有機地融入課堂,引起學生對“讀”的重視;教師要給予學生積極的正面評價,抓住一年級學生渴望得到表揚的心理,用表揚強化朗讀這一行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抓住一年級學生“萬物有靈”這一心理特點,可以多嘗試分角色朗讀,以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
反復卻不是重復,設計有梯度的朗讀
朗讀要貫穿語文課始終,但朗讀的方式有限,每課必用,難免會有重復,學生的興趣還能一直保持住嗎?有一個人卻讓“反復”成了藝術(shù)、讓朗讀有了梯度。王崧舟老師的“詩意語文”在教學《孔子游春》時,就課文第二自然段,居然設計了11次朗讀,且每次朗讀的目的與手段絕不雷同。教學《一夜的工作》中的句子簡單樸素,卻讓學生將一句話重讀了十余遍, 完美地示范了什么是進階式的反復朗讀。低幼年級朗讀教學在朗讀形式上可以借鑒王崧舟老師的領讀、填空讀、詩行排列讀等朗讀方式,同時注意教師要清晰每一次朗讀的目的,而且使朗讀層次分明,從言到意、從意到象,最后落到語言積累和欣賞上,層層推進、有條不紊。有梯度的朗讀不會帶來厭倦與疲憊,只會帶來感動與沉醉。
讀中有評,進行有反饋的朗讀
課標強調(diào)“評價學生的朗讀,可以從語音、語調(diào)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查,還應注意考查對內(nèi)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對學生朗讀的評價要因人而評,對學生能力差異導致的朗讀評價也應體現(xiàn)出層次性。評價的語言要具體,不妨從姿勢、聲音、語氣、表情、情感、動作等多角度去評價。一年級強調(diào)朗讀姿勢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教師不斷強化正確的朗讀姿勢,有益于對趴著、駝背等不良朗讀習慣的改正。除了朗讀姿勢,朗讀更要有感情,評價中要滲透“感情”這一目標,還可以具體使用課文中的句子對學生進行評價。
讀前指導,體味有方向性的朗讀
低幼年級課文通俗易懂,朗讀教學中就存在不指導直接讀的情況,教師不滿意進而要求學生反復再讀,結(jié)果仍是讀不出作者的感情。薛法根老師認為:“學生需要的是在具體朗讀語境中的現(xiàn)場比較、即興示范、反復模仿與積極評價。朗讀教學不僅需要朗讀學的專業(yè)知識,更需要自身朗讀能力的硬功夫。有了過硬的朗讀功夫和專業(yè)的知識,怎么教就不是件難事了?!眴拘褜W生朗讀時的感情,教師可以適時范讀讓學生聽聽哪里重讀、哪里速度加快、哪里變慢,在此基礎上討論為什么要這樣處理。給予學生有效的朗讀指導,讓學生的聲音富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