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先
【摘 要】 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進而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是每個小學語文老師所應當致力追求的目標。只有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才能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讓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得到充分的實現(xiàn)。
【關鍵詞】 語言;運用;素養(yǎng)
【現(xiàn)狀分析】
語文教學的任務究竟是什么?張志公先生講過:“用了‘語文這個名稱,表明在這門功課里面要向學生進行全面的語言訓練”。他認為語文教學就是對學生進行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訓練。中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目標自然重在熟練地掌握聽說讀寫的技能,會熟練運用語言進行口頭的和書面的社會交際。而掌握技能的關鍵在于訓練,因此語文學習,不能沒有訓練。
但是,當前我們小學語文教學中仍存在著突出的偏向和誤區(qū)。
首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重視對閱讀內容的學習,對語言文字的訓練不夠重視,沒有看到語文閱讀和語言文字訓練的關系,語言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核心。在閱讀教學中,情感教育和熏陶都是通過學生的語言文字訓練作為前提來進行的。但是之前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對閱讀內容的訓練,注重情感的熏陶,一些基礎的語言文字訓練卻跟不上步伐,語言訓練的題目過少。
其次,教師在對學生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沒有利用好閱讀的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只是重視課本內容,即使在閱讀教學中,也僅限于閱讀內容,沒有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給出更多的指導。教師忽視了學生在實際閱讀過程中語言的學習,這都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再者,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閱讀內容分析過于瑣碎和零散,小學生無法形成一個統(tǒng)一整體的看法。過于瑣碎的語言分析也會加重學生的負擔,而且教師把時間過多地浪費在瑣碎語言材料學習上,占據了學生大量的閱讀時間,也會降低其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學習以及閱讀都喪失興趣。
最后,教師不能將寫作和閱讀結合起來,對學生創(chuàng)作個性的培養(yǎng)沒有重視,對作文的訓練不重視,缺乏指導。或者有的教師認為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分開的,沒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教學過程缺乏科學的訓練方法。
那么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受到了多少語言文字訓練呢?他們的語文基礎怎么會不差?面對這一現(xiàn)實,不少語文界的專家也大聲疾呼,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返璞歸真!語文課必須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唯一途徑。
那么,如何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的訓練呢?根據我個人教學中的感受和體會,淺談如下幾點:
一、要善于尋找和確定訓練點
語言文字訓練的內容無非是字、詞、句、段、篇,形式有聽說讀寫。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憑借是一篇篇課文。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并非是對課文里的每詞必訓,每句必練,而是要尋找和確定幾個訓練點,從而做到有所側重,有的放矢。在尋找和確定訓練點時,要注意強化詞句,淡化篇章,以讀為本。因為詞句是構成篇章的基本因素,如果詞匯貧乏,詞用不準,句寫不通,即使懂得一些布局謀篇知識,還是不能把文章寫好。再說,語言不是輕易學到手的,非多下苦功不可,而“讀”則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方法。怎樣尋找和確定訓練點呢?
(一)要根據課文的特點、重點、難點和疑點
富于感情的課文,必須把感情朗讀作為訓練點;語言生動;文字精美的課文,則應找出特別精彩的詞語、句子或段落,把品詞析句作為訓練點;常識性說明文,則可以把說明方法、說明順序、用詞準確作為訓練點??傊鶕n文的特點來確定訓練點。
(二)要根據課程標準中各年級的要求
低年級要把字詞句的訓練、朗讀訓練和說話訓練作為訓練點。一篇課文教完,學生應能讀得正確流利,理解內容。詞語和句式是語言的基本材料,要讓學生理解和運用,尤其要通過多讀加以積累?;卮饐栴},復述課文,都是說話訓練,既可以吸收課文的語言文字,又有助于課文的理解。比如,我在教《秋天》一文時,這樣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①說。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觀察到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的。這樣可以引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經驗的回憶,為學習《秋天》這一課打下基礎。②聽。讓學生邊看邊聽課文錄音,通過聽初步感受秋天的美。③讀。讓學生讀讀課文中描寫秋天景色的句子,再次感受秋天的景物美。④寫。學習課文之后,再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居住的小區(qū)、田地、花園、菜園去觀察那里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的,并寫出來。因為有了前三步的訓練,學生寫起來感到比較輕松。通過長期堅持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及書面寫作能力都有了明顯提高。
中年級除了繼續(xù)重視詞和句的訓練外,還應把段的訓練作為訓練點;高年級還要把詞和句的訓練作為訓練點,適當顧及篇的訓練。比如在講《長征》這首詩時,由于這首詩所寫的內容與學生所處的時代相去甚遠,對長征的歷史背景和史實,學生不了解或者知之甚少,如何才能拉近距離,讓學生“耳聞目睹”紅軍長征的悲壯場面,“身臨其境”受到感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達到讓學生既學到知識,又受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呢?上課前三分鐘,我先播放《長征》這首歌,以渲染氣氛。一上課,先放三分鐘紅軍長征的錄像,并伴以《長征歌》,讓學生猶如親臨長征,就像當年長征中的小戰(zhàn)士一樣,再受感染,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突破時空約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來學習和思考。接著我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激情去誘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帶著感情去逐字逐句地認真讀,認真想,去理解詩意,體會詩情,以求讓詩中情、教師情、學生情達到共鳴。
當學生入情入境產生情感共鳴后,我引導學生在每聯(lián)詩中,先找出紅軍“長征難”的字詞,認真讀出長征的難,認真去想象“怎樣難”,難到什么程度;再找出突出紅軍“不怕難”的字詞,讀出紅軍不怕難,想象紅軍怎樣不怕難,進而領悟這首詩,表現(xiàn)了紅軍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二、善于精心設計恰當?shù)挠柧毞椒?/p>
(一)加強詞語的理解和運用訓練
對于詞語的讀和寫,教學時困難并不大,問題在于詞義的理解和詞語的運用上,如何引導學生懂得詞義和運用詞語呢?我主張采用以下幾種方法:①查字典。②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③直觀演示法。④近義詞替代法。⑤比較法。即通過刪、換、調的方法進行比較。這樣做,學生不僅對詞義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又可以領悟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但理解詞義并不是詞語教學的最終目的,而是在于引導學生運用恰當?shù)脑~語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教學《小小的船》一課時,有的老師這樣對學生進行詞語訓練:這篇課文的第一句是“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老師教學“彎彎的”這個詞語時,首先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句子講詞,讓學生知道“彎彎的”是說月兒的樣子的,接著通過“彎彎的”與“彎的”對比,讓學生懂得“彎彎的”表示很彎,彎得很可愛。這樣學生理解了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又體會到了它的美態(tài)。在此基礎上,老師又因勢利導,讓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說說什么東西是彎彎的,彎得很可愛,學生馬上聯(lián)想到“彎彎的小路”“彎彎的小河”。這樣的教學,既實且活,改變了那種重內容分析,輕運用表達的現(xiàn)象。
(二)加強在閱讀教學中提高語言文字訓練
1. 把握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和過程。語文教師應該把閱讀、思考、練習、寫作等作為閱讀課堂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閱讀是基礎,學生思考是關鍵。多樣環(huán)節(jié)的結合是學生在閱讀氛圍中相互學習、相互啟發(fā)的基礎,并且教師要注重把學生作為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主體,做好主導,引導學生進入閱讀,在思考、寫作以及練習中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教師可采用以下的教學步驟:教師要先帶領學生掃清閱讀的障礙,障礙主要包括生字詞、閱讀的知識和背景等,重點要讓學生掌握生字詞。然后教師要讓學生初讀課文,能夠理解課文的大意和結構。再次,教師要重視重點片段的精讀,要側重學生的語言訓練,讓學生能夠勤加背誦,積累語言。最后教師讓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練習,能夠做到遷移學習,學會運用語言。
2. 加強對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實具體教學目標。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要落實到具體。首先,要在每節(jié)課之前明確教學目標,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除了明確對學生情感教育以及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目標之外,還要明確語言文字的目標。例如,訓練學生讀,一定要給學生留出一定時間,進而通過朗讀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另外,落實到寫,學生語句連貫是必須的要求,不能在寫作時定一些“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以及觀察能力”空而且大的目標,要落實到具體步驟中。最后,教學目標還要包括對學生課外閱讀的要求,學生課外語言文字的訓練要包括,閱讀的指導、書面的練習以及寫作等。教師(下轉40頁)(上接38頁)要明確任務,不能布置“讓學生自己去隨便閱讀”的任務,要讓學生能夠從具體目標和任務中落實對語言文字的訓練。
3. 抓準訓練時機,關注課堂生成。課堂上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出現(xiàn)了精彩的發(fā)言或發(fā)言中露出語言缺陷,這些都是訓練的好時機,也是寶貴的課程資源。例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問:“山上的積雪融化了”為什么不用“溶化”?教師利用這個提問進行一系列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首先讓學生查字典,查出三個讀音相同的詞語:“溶化”“融化”“熔化”,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弄明白三個詞的不同點和共同點。都有“化開”的意思,但化開條件不同,每個詞語表達的意思有所不同,寫法也有所不同。
4. 教師注意提問和評價。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提問以及評價。由于閱讀課程中任務比較多,側重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教師要注重在提問啟發(fā)中加強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教師的提問要具有導向性、啟發(fā)性以及示范性。在一節(jié)課中教師不應提問過多,以免難以把握課堂節(jié)奏,要讓學生有質疑的精神。再者,教師還要對學生的閱讀、練習等有適當及時的評價,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及時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價,并說出評價的原因,讓學生能夠進行自我檢查和相互檢查,對教師評價及時反饋。最后,不能一節(jié)課全部由教師自己講解,還要給學生自學的時間,自學主要是指學生預習、回答問題前的思考、討論、查閱資料以及復習的時間。
總之,語言文字的學習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重點,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認真對待對學生語言文字技能和知識的培養(yǎng),做到課外和課內兩方面雙管齊下,教學目標還要有長期性和具體性,讓學生能夠通過一次次的閱讀課做到逐步的積累,最后實現(xiàn)跨越。
【參考文獻】
[1] 王犁.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的訓練[J]. 當代教育探索,2012(5).
[2] 吳忠豪. 小學語文語言文字訓練的探索[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 譚文麗,文莉. 新課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改革與創(chuàng)新[M]. 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
[4] 陳延軍. 智慧靈性的小學語文教學[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