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仙鵬
【摘 要】
近年,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宣傳、完善,我國的教育模式相對傳統(tǒng)的應試模式而言,教育目標、結(jié)構(gòu)、內(nèi)容等方面都有了較大變化。新課改之后,情感教育成了教師們關(guān)注的重點。情感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情感全方面發(fā)展,主動認知世界的教學模式,尤其在開放的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運用更是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關(guān)鍵詞】
初中語文 情感教育 新課改
一、情感教育現(xiàn)狀
在九年義務教育中,各大學校為了提高學校的升學率,采取灌輸式教育,將各大知識點強行注入學生腦內(nèi),使其成為應試教育下的產(chǎn)物。只知如何答題,如何得高分,卻不知道為什么要寫這個答案,這個答案有何延伸的典故,有何隱藏的情感等待讀者發(fā)現(xiàn)。新課改之后,這種狀況在外界輿論中似乎是變少了,各大學校紛紛重視學生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情感教育成為教師教學和學校研究的重點。
二、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教師授課除了授予知識,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外,還應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引導教育,而語文正好是這么一門在授課時便于運用情感教育的課程。細分起來,分為如下幾方面。
(一)畫面感
中學語文課本上的文章都是甄選出來的文體優(yōu)美,情感豐富,展現(xiàn)“真、善、美”的好文,每一篇,都能讓學生腦洞大開,畫面感十足。就舉例《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腦子里不自覺就浮現(xiàn)一人側(cè)臥陋室旁,旁置一杯清茶,看云卷云舒,安穩(wěn)自在的模樣。學生很容易就將自我?guī)нM去,仿佛自己化身為陋室中一詩人,雋雅,獨立于世間……
(二)共鳴感
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分析,以作者的感情變化為繩索,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方式,激活學生的想象思維空間,鼓勵學生訴說自己的想法,讓學生順著作者的情感脈絡暢游文章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與作者情感產(chǎn)生共鳴。例如,魯迅的《故鄉(xiāng)》,開端便揭露了舊中國農(nóng)村日益衰敗的現(xiàn)狀以及作者內(nèi)心對舊社會的不滿?!皶r間既然是深冬……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絲活氣?!睂W生在這種景象下,可深刻感受到舊社會的黑暗,迸發(fā)出對這種黑暗現(xiàn)狀的憤怒。教師此刻從視覺(多媒體)和聽覺(深情朗讀)等方面加以引導,讓學生自然而然陷進作者創(chuàng)設的情感世界,與作者情感想通。文末一句更是點醒人們,“我想:希望是本無所為有……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指出,新生活的實現(xiàn)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腳踏實地的尋求發(fā)展。這里作者感情的流露使學生深刻感悟到作品所滲透出來的情感美,可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對生活的熱愛及理想的追求,增加其對學習的信心及勇往直前的勇氣。
(三)傾訴感
學生在課堂上體會到作者強烈感情的時候,就會特別想要傾訴。這個時候,作為老師,我們一定要鼓勵學生訴說自己的想法,無關(guān)對錯。當學生有話說的時候,教師絕對不能打斷學生,因為當你打斷之后,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下次就算有話說,也會一再猶豫是否訴說了。古往今來,教師一直是一個很嚴肅的角色,教師要主動走近學生,多與其溝通交流,用親和的態(tài)度,溫柔的話語,與學生建立友好的師生關(guān)系。在交流中,要適當?shù)貙W生的想法表示肯定,對的想法予以表揚,有偏差的看法委婉糾正。成為學生忠實的聽眾,營造學生敢于表達自我的氛圍。
三、促進情感教育發(fā)展的措施
(一)與學生成為朋友
明確教師在課堂上位置,教學本就是一個雙向的活動,“教”與“學”相輔相成,需要教師和學生相互配合,才能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教師是教學過程的引導者,而不是課堂上的主導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與學生成為朋友,為其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課堂上放松無壓力,進行耳濡目染式的學習渲染。在我的學生時代,我也經(jīng)歷過,因為喜歡某一個老師,而對他所教授的科目特別努力,致使該科成績優(yōu)于其他科目。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教師在這種健康情感中要發(fā)展引導。
(二)重視朗讀欣賞
重視朗讀課,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朗讀中體味文章的內(nèi)在情感。在朗讀教學中,重視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學生的朗讀信心,培養(yǎng)其朗讀興趣。通過朗讀,讓文章里本是很抽象的情感轉(zhuǎn)化為學生內(nèi)心的真實體驗,更好體味作品中的喜怒哀樂。例如,朗讀《海燕》,這本就是一篇極具感情色彩的散文詩,學生充滿感情的朗讀,能強烈感受到作者抑惡揚善的態(tài)度,體會到海燕與暴風雨抗爭的壯舉,在情感上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進入作者的情感空間,在朗讀中釋放自己的感情,為進一步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
課文是每個語文老師課堂上的重點,如何讓學生進入作品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去,是每一個老師教學時應該關(guān)注的重點。要摒棄傳統(tǒng)的一根粉筆一張嘴的模式,引進多媒體、場景再現(xiàn)等輔助工具,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多作品都是蘊藏著濃厚情義的,光靠片面的文字段落分析,是很難掌握到精髓的,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跳出課堂這個范疇,與生活方方面面聯(lián)系起來。解讀《春》,咱們可以引進相關(guān)春天的音樂及影視作品,讓學生自然進入作品的情景中。又如講解《背影》時,先讓大家討論一下各自的父親,不管是不滿還是感動的地方,并引導學生回想各自父親對自己的付出,進而理解文章中父親深沉的愛。由此教會學生感恩的心,讓他明白做人的方式,學會理解生活。
總之,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情感教育將是打開語文這座大門的有力鑰匙,運用好情感教學模式,用教師真誠的心誘導每一顆求知的心靈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學生由此來感受大千世界的真、善、美,從而增長知識,健全人格,提高綜合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馬多秀. 情感教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教育研究,2017(38)
【2】常耀華. 情感教育及其在學校體育中的實施【D】.北京體育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