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
近年來,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網絡技術的普及,為我們的現(xiàn)代教育改革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的整合就是在一定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結合信息技術以及歷史學科的特點,使教學能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景,增強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認識,提高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判斷能力,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歷史觀。
一、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
歷史新課程改革強調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研究性學習成為新課改形勢下的必然選擇。但現(xiàn)行課本的濃縮和學生的歷史知識的貧乏,決定了學生的自學水平低、效果差。例如我在復習《近代化的艱難起步》這一單元時,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登陸網站,收集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的相關資料以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圍繞“如何評價這些歷史人物?”為主題,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觀點,寫出一篇歷史小論文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學生比較全面地認識了歷史上真實的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理解他們對中國近代化進程的推動作用,同時又了解他們作為封建統(tǒng)治的維護者而淪為鎮(zhèn)壓人民救國運動的劊子手,進而學會了結合歷史環(huán)境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梢娋W絡不僅可以提供豐富的信息,而且使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更為可能。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在學生獨立性充分施展的過程中,便會不知不覺地顯露出來。多媒體技術對學生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培養(yǎng)是其他教學手段無與倫比的。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學會學習
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時,學生往往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或提出一些新問題,這往往需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借助多媒體處理教材,解決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難以解決的問題。在歷史課堂中,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學生的學習重心不僅是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培養(yǎng)其自學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基本的信息素養(yǎng),教師通過制作學習課件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對歷史信息加以提取、整理、加工,然后進一步的研究討論得出正確結論。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動腦思考,反復研究,教師還要引導他們去發(fā)現(xiàn)新問題,并試圖解決問題,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所進行的思維活動更激烈,既然能提出問題,那么解決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而正是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和學生之間能夠實現(xiàn)交互,能夠使學生由過去單純的的“接受式”學習知識,變?yōu)閷W生自己主動參與知識的生成過程,充分領悟歷史知識的內涵,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利用知識的遷移猜想結論,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更重要的提高了各種能力,學會了學習。例如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一節(jié),課前安排學生從自己的身邊搜集有關文化大革命的資料。并針對資料提出相應的問題。學生們搜集到了相片,會議記錄,民間故事等資料,我協(xié)助同學們把搜集到的資料制成課件,在課堂進行上展示,不僅形成了資源共享,更通過同學們搜集、思考、討論,充分利用眼、耳、腦、嘴多種感官的參與,加深對文化大革命的認識。同學們通過在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下的自主合作學習,獲得了充分展現(xiàn)自我的空間,激發(fā)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積極、主動、全面地參與學習過程,做到個體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從而學會了學習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而且可以將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的淋漓盡致,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關系更為融洽。
三、運用多媒體可以提供形象的材料,豐富感性認識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般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生動形象的學習材料很感興趣,也容易理解和領會。多媒體計算機可以把文字、圖形、聲音、動畫、視頻圖像等信息集于一體,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例如講述“紅軍長征”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中央紅軍的長征是本課的重點,要想掌握紅軍長征路線很難,可是通過大屏幕展示“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利用多媒體設計動態(tài)的長征路線,讓學生自己去“重返長征路”,找到中央紅軍經過的省份,越過的山脈、江河,并能說出發(fā)生在那里的重大歷史事件,真正體會紅軍經歷萬水千山,行程二萬五千里,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長征。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
四、整合帶來的變化
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后,計算機網絡為我們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大舞臺,在這個舞臺里聽、說、讀、寫、議、練、辯等學習方法得到整合和提升。在這樣的一個包括課件、地圖、音像、文字資料、計算機處理等在內的立體網絡里,學習方法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互容互補。在這里,學生可以回答問卷、制作圖表、參觀訪問、搜集信息、審視資料、比較判斷、論證課題。在這里,學生可以打破位置空間的限制,自由的選擇學習伙伴,商討、辯論、競爭、協(xié)作。
可以說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歷史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更加精彩。它提供大量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縮短歷史與現(xiàn)實的時空距離,優(yōu)化歷史教學過程,從而達到教與學的和諧。信息技術與歷史課程整合的方式無疑將是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教的輕松,學生學得開心,學與教中雙方獲得了海量信息,課堂容量大,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