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蓮
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過程中,發(fā)現了這樣一個現象:一些孩子上課不能認真聽講,注意力不集中,他們感覺到學習數學很難,這些學生對學習數學一點興趣也沒有,自然而然這些學生的數學成績也不是很理想??鞓穼W習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金鑰匙,那么如何去引導學生快樂學習?
一、從生活情境中尋找學習的快樂
興趣是快樂學習的前提。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數學。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了實際?!币虼?,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數學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接觸數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教學《分類》時,我首先讓學生拿出課前已準備的自己最喜愛的東西,提問:“同學們都帶來了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東西,應該怎樣分類擺放呢?”學生興趣盎然,各抒己見,……。教師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導入課題,探求新知。然后通過小組合作把學生帶來的東西進行分類,并說明分類理由,總結分類的方法。各小組操作完后,小組代表匯報結果,教師適時引導,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評價。然后讓各小組再按不同標準把東西分類細化。各小組操作完后,小組代表匯報結果,這樣將知識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巧妙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在快樂中放飛思維,學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東西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驗,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fā)展過程,理解掌握了分類的思想方法,獲取了學習數學的經驗,體驗了數學學習的快樂,成為數學學習活動中的探索者、發(fā)現者、創(chuàng)造者,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從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尋找學習的快樂
新課程目標中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與人合作,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在交流思維的過程中舉一反三,由此及彼,從而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得到進一步開發(fā)。同時如果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尊重學生,對學生充滿希望和真摯的愛,那么學生就能喜歡上這位老師,就會樂于上這位老師的課,就會得到學生的尊重和敬仰。如在教學“統(tǒng)計”時學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記錄數據,有人用畫“〇”圖形法作記錄:有人用寫“正”字數字法作記錄:用人用列表的方法記錄。于是我把不同的方法張貼在黑板上,問:“你們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組織全班學生交流各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學生交流時,有的學生會說畫圖形好,是什么圖形就畫什么圖形,很清楚:這時馬上就會有人質疑:“如果統(tǒng)計的不是圖形而是別的物體,畫圖不是太麻煩了嗎?”于是有人提議:“寫數字用“正”字法好,便于統(tǒng)計,什么都能統(tǒng)計?!币苍S受前面的啟發(fā),有人說打“√”好!代表正確好看!寫起來簡單方便等等。在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討論中,學生之間相互啟發(fā),相互指正,相互學習,真理往往就在這看似毫無秩序的交流中得出的。學生們因為有人聆聽自己的見解,有人和自己爭論,有人認可自己的學習方式,在交流過程中,學生之間增加了相互了解,互相介紹自己的發(fā)現,共同分享著自信的快樂。
三、從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尋找學習的快樂
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就是在教師講授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搭建一座“橋梁”,將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是思維的動力?!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在上課時,對老師提出的質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據這一特點,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去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使學習過程充滿樂趣。如:在教學《十幾減8》時,我一開始就給學生制造一個懸念:“夏老師昨晚做了一個夢,你們想知道老師做的是什么夢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回答:“想!”這樣通過激趣誘思,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緊接著就講述我的夢,“老師夢見齊天大圣孫悟空對我說,他在蟠桃樹上摘了8個仙桃,樹上還剩幾個仙桃呢?夢里的問題老師怎么也解決不了,你們誰能幫一幫老師?”低年級孩子樂于幫助他人,樂于嘗試解決困難,樂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一下子全都有了解決問題的欲望,全都想幫幫老師。于是,有的學生提出:如果樹上原來有11個仙桃,那么還剩下3個仙桃,算式是11-8=3(個);有的學生提出:如果樹上原來有12個仙桃,那么還剩下4個仙桃,算式是12-8=4(個)……《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這些內容應該有利于學生主動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必須由學生在實踐中理解、感悟、發(fā)展,而不是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睆谋砻嫔峡矗@個質疑情境是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實際上是由學生提出問題并自己去解決問題,調動了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快樂中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四、從激勵的評價中尋找學習的快樂
有效的評價是促進學生獲得快樂的最佳途徑,可能讓學生實現快樂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通過評價全面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歷程。在評價中,學生是被評價者。被評價者不能被動的接受評價,而應主動的參與評價。指導學生寫數學日記,讓學生自評學習,也是一種方法。數學日記可以記錄今天數學課的課題以及涉及的數學知識:記錄理解得最好的地方與還不明白的地方:記錄所學內容能不能應用于日常生活中,并簡單舉例:記錄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以及自己是否滿意等。學生主動參與評價自己的學習表現,允許他們對教師或同學做出評價結果發(fā)表不同意見,在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建立平等、民主的關系。合理恰當的評價能夠幫助學生科學地認識自己,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有效的激勵學生的學習信心,在學習活動之余繼續(xù)體驗積極的情感。
小學數學“快樂學習”是廣大教師應該作為教學中重要的攻克對象。我們要深入研究教學教法,研究好我們的教學對象,讓學生在快樂愉悅的學習狀態(tài)中學會知識,享受探索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拿到通往知識寶庫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