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梅
摘要:初中語文是初中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我們的日常生活交際都離不開語文的的基礎。初中語文從小學語文跨越,知識難度有所增加,涉及的知識面更加廣闊,語文能力的要求提高,更加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關鍵詞:初中語文;興趣教學;方法;開展措施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運用語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對語文產(chǎn)生興趣,首先要老師熱愛語文,要通過自己的理解把語文的魅力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覺得語文不僅實用,而且美麗。如果僅僅讓學生把語文當成升學的必修課,為考試而學,勢必不會起到良好的效果。特別是要經(jīng)常給學生傳授些關于語言、文章強大功能的知識和典故,讓學生喜以語文為工具。這樣,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就會自然而然的運用和思考語言問題。比如,教學生在日??谡Z中采用修辭手法,讓語言風趣幽默,或者分析人們日常生活常用的一些語言,這樣,自然就會激起學生對語文的熱情。
二、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教學,用心幫助學生、愛護學生,用實際行動感化學生,絕不能因為學習成績的好壞而歧視學生。
在課堂教學中,堅持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在課后,老師要經(jīng)常與學生接觸、交談,了解他們的學習需要、生活問題等,指導他們總結知識、改進學習方法。情感在教育過程中起巨大的調節(jié)作用,老師對學生的信任,能夠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心理效應,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學生的自信心,這種情感還會激起學生對老師的信賴,使老師提出的要求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另外要讓學生真正喜歡老師,喜歡老師的課程,老師就得真心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用自己的滿腔熱情去幫助、引導、感化學生,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喜歡老師。語文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同時也伴隨著心靈的接觸,情感的交流。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在知識活的身體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積極配合你的教學,在活躍的教學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定的目的,收到預期效果。
三、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培養(yǎng)良好氣氛
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會影響到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語文教師要注意使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并根據(jù)實際情況不斷地改善和提高自身的教學方法。例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五分鐘進入教室,與學生們進行交流,促進師生間的關系,營造和諧的師生氛圍:在進行語文課程的授課時,可以以提問或是講故事的形式將學生們的思維拉回,活躍課堂氣氛。此外,還可以在課中穿插與所要講述的內容有關的故事,善于設置問題并露出疑惑表情,鼓勵學生們積極回答問題,解決難題,增加學生們的成就感:在下課前幾分鐘,組織學生們分組討論這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并引導學生們解決這些重點、難點,給予學生們三分鐘的時間進行討論,再由每個小組的代表講述本組的觀點,語文老師要將這些觀點仔細地記錄在黑板上,最后再由語文老師進行總結和評論,對于總結地好的小組給予適當?shù)莫剟?,對于總結地有缺陷的小組也應當給予適當?shù)毓膭?。與此同時,也可以空出兩到三分鐘的時間給同學們出謎語或是繞口令,讓學生們真正地體會到快樂學習的樂趣一下課后,老師不要急于離開教室,要注重與學生們的課后交流,例如可以問問學生們對這節(jié)課的感受,或是指出在這堂課中老師做得好的地方和做的不好的地方。
四、充分地了解每一個學生
現(xiàn)代社會的學生都有著很強的自尊心和較高的敏感度,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有著對未來生活美好的憧憬,他們情感比較細膩且豐富,求知欲強盛。但是,處于此階段的學生易產(chǎn)生逆反的心理,他們意識較為脆弱,缺乏穩(wěn)定的學習習慣。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采取適合此階段學生的學習方法,在教授課程前要對學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順著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切記禁止一味地向學生們灌輸枯燥的知識,在上課前可以讓學生們進行自我介紹和自我評價,培養(yǎng)學生們的口頭敘述能力,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
五、積極開展合作學習。活躍課堂氣氛
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創(chuàng)新性,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教師就應該在語文課堂上積極開展合作學習模式。在此過程中,首先,教師應該認真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點,根據(jù)學生的語文知識基礎、興趣愛好、性格特點進行分層。教師盡量將學生分為優(yōu)秀、中等和上進生三層。分組的時候將每一組分為六人,包括優(yōu)秀生、中等生和上進生各兩人。在分組完成之后,教師要在每一個小組內選擇一位比較有責任心和組織能力的學生當小組長,幫助教師協(xié)調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選擇一位記錄人員,將本組內一些重要的事件進行記錄。在完成之后,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為學生布置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要具有一定的價值性,答案不唯一性,這樣學生才能夠發(fā)揮小組討論的價值。在討論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是袖手旁觀,應該進行一定的教學引導,對于一些比較難的也應該一步一步地引導,使學生能夠掌握語文學習的思路。例如,在學習《香菱學詩》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知道這篇文章的文化背景,然后根據(jù)學生的了解提出問題,并讓學生進行討論研究,通過這樣的教學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
六、小結
興趣教學模式是適用于很多學科的教學工作,如果一個學生對一門學科沒有興趣,那么無論如何也是不能夠提高這門學科的成績的。如果厭學的情緒持續(xù)就會影響到學生對其他學科的熱情,如果他們討厭學習語文,那么除語文課外的其他科目也必然不會讓學生的心情變得輕松。所以針對此,我們必須提倡興趣教學,讓學生對每一門學科都真正產(chǎn)生興趣,真正喜歡上學習,從而提高他們的成績和綜合能力。